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2.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4.
《狱中联欢》一课按照新年联欢的过程 ,写了“唱歌”“交换礼物”“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内容 ,其中重点写了“贴对联”和“表演节目”。下面介绍“贴对联”这一部分中的教学片段。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5—23自然段 ,弄清这个部分主要讲什么?生 :这个部分主要讲了狱中革命者在1909年元旦联欢中贴对联的经过。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从这部分中你发现有几幅对联?(生读文 ,画记号)〔评点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发展学生的求知欲。〕生 :我发现这段课文中有五幅对…  相似文献   

5.
一、由课题引发思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教师围绕课题设疑:从题目上你能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其中哪个字最重要?“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引”而不用“带”呢?几个问题的连续设计,使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之前,就根据课题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超前构思、...  相似文献   

6.
教师: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个“自由”是怎么写出的?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莴瓜、玉米、蝴蝶)随便他们怎么样?教师:你有没有发现写它们的“自由”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 ,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 ,气魄雄伟)。今天 ,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一)抓住课题 ,引导发现 :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 ,想想你能发现什么?(二)学习自读课题 ,探索发现[发现一] :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自主探学] :1 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  相似文献   

8.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孙中山,课文写了他一件什么事?(破陋习)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儿的“陋习”指什么?(缠足)“破”的意思是——(破除、废除)
  3.让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民族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镲”的打法教学难点 :体会打击乐合奏教学用具 :挂图、头饰、录音机、幻灯机教学过程 :一、1 师生问好2 听动物叫声 ,猜出动物名称3 模仿鸭子的叫声提问 :(1)鸭子的样子是怎样的?(2)你在哪里看到过鸭子?(3)它有什么习惯性动作?二、谈话导入打击乐器“镲”1 说出它是什么打击乐器?由什么构造?形状是怎样的?2 在哪里看过这种打击乐器?3 介绍“镲”的种类4 了解“镲”的几种打法(1)撞击(2)磨击(3)闷击(4)扑击(5)滚击…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揭题想象 (教师先用绿色粉笔板书“春天”一词) 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老师写的“春天”一词的时候.你脑海里联想到什么?  相似文献   

11.
赵华 《湖南教育》2003,(3):50-51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师:“奇观”是什么意思?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生不断发出赞叹)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1】咬文嚼字,悟赶海之“趣”
  师:作者是个高明的导演,先对整个海滩进行了扫描,用了一个全镜头,来读读看,哪几句是描写这个全镜头的,写的是什么?(生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
  师:就这一个简单的镜头,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  相似文献   

13.
1.突出特点 ,抓住关键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宁鸿彬老师讲《背影》 ,紧紧围绕“背影”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1)课文几次写“背影”?(学生回答 :四次。)(2)四次写“背影” ,写了几个“背影”?(学生回答 :两个。)(3)四次写“背影” ,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 :两次实写两次虚写 ,实写一详一略。分别从四个角度写“背影” :思背影 ,望背影 ,找背影 ,现背影。)(4)为什么详写第二次“背影”?(学生回答 :详写这段“背影” ,表现父爱。)(5)“我”为什么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学生回答 :父亲年高 ,体胖 ,…  相似文献   

14.
唐诗《小儿垂钓》是一首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佳作。吟诵全诗,一个天真烂熳,专心垂钓的小孩跃然眼前。这首古诗,在结构和用词上都与现代口语有较大差异,致使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一、借助插图感知诗意1.破题。①图上画了几个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②小孩在做什么?(钓鱼)③教师讲解:“小孩”也称“小儿”,“钓鱼”也可说成“垂钓”。这首诗是写一个小孩钓鱼的事。板书课题:小儿垂钓。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这首诗讲些什么事,你最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图片)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生 :蟋蟀。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2.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 :“建住宅”二、初读课文 ,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 ,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 ,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三、变换角色 ,再读课文。1.…  相似文献   

16.
常捷 《教学随笔》2010,(4):36-36,21
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字词。浩荡( )吟鞭( )落红(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不免有淡淡的离愁,但仍然表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请分析诗中“落红”的寓意。探讨与思考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你联想到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拓展练习  相似文献   

17.
师:(课件出示“居”)请同学们读这个字,(生读)我们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演示“居”字的变化过程)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案例】师 :我们四乙班有几人?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生 :四乙班有47人 ,男生25人 ,女生22人。师 :生活中还碰到这样的问题 ,谁能表示?(小黑板出示)①一本书 ,正好看了一半 ,看了()本书。②一个月饼 ,正好吃了一半 ,吃了()个月饼。生1:(在黑板上写了个“半”字)一本书 ,正好看了一半 ,可以说成看了“半”本书。生2:(在黑板上写了“0.5”)我认为 ,一本书正好看了一半 ,看了0.5本书。生3:(画了个半圆)我认为可以用这样的图形表示。生4:一本书正好看了一半 ,可以说成看了这本书的12。(教师板书 :12)师…  相似文献   

19.
师 :山东省济南市的泉水全国闻名 ,所以济南又称“泉城”。据记载 ,济南有名泉72眼 ,趵突泉为第一泉 ,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济南观赏吧!(放录像)师 :看了录像 ,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 :我觉得趵突泉很美。生 :我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师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趵突泉的呢?请自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分别写了趵突泉的声誉、溪水、大泉、小泉的特点。师 :说得对!我们先学习第一自然段。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生 :直接了当 ,引出下文。师 :趵突泉有这么高的声誉 ,它有什么特点呢?(指名朗…  相似文献   

20.
一、图片导入。在揭题中识字 1.(出示井的图片)这是什么?(板书:井)“井”可以用来干什么?谁能用“井”组几个词?(板书:挖井)谁来做个“挖”的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