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机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虚拟企业组织中合作与竞争并存,知识共享与转移成为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盟员企业间的知识转移,能够增加其收益;盟主企业对盟员企业知识转移的激励行为,能够适当降低盟员企业知识转移的风险和成本,提高整个虚拟企业的知识收益.文章依据演化博弈理论及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基本理论,建立了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对盟主企业的知识转移激励行为与盟员企业间知识转移进行演化博弈分析,得出盟主企业在针对盟员企业知识转移行为时应采取的策略.通过对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机理的演化博弈分析,将有助于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随机因素干扰的情形下,运用HJB方程和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解Nash非合作博弈和协同创新博弈模型下大学与企业的知识共享策略。结果表明:(1)两种博弈情形下,知识共享的成本越高,共享的知识量越少,知识共享边际收益越高;(2)协同创新博弈模式下的知识共享量、系统总收益均高于Nash非合作博弈,更易于达到Pareto最优,即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提升系统总收益;(3)在合作情形下,大学与企业的决策目标定位于整体收益最大化,使得双方在知识共享努力程度与整体收益情况均优于Nash非合作博弈,在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效协调下,合作策略是大学与企业构建协同创新系统,促进系统内知识共享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长利  周剑  兰鹰 《情报杂志》2012,(3):138-144
为了研究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在分析成员企业不同选择策略收益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变途径进行了探讨。根据成员企业收益的不同,博弈共有四种情形,而最终的知识共享稳定策略只有两种。研究发现:降低共享成本与风险、提升知识吸收能力与合作效应、加大知识投入量以及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供应链成员企业知识共享,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跨组织项目合作中,知识共享可以促进价值创造、提高合作绩效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但合作中各组织的知识位势不同,存在知识势差,进一步对知识共享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如何促成合作中的不同知识位势的组织进行知识共享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考虑知识势差的视角,分析跨组织项目合作情境下不同知识位势组织的知识共享策略选择问题,提取跨组织项目合作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考虑知识势差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求解,结合仿真分析,探讨各关键因素将如何影响系统的演化方向。结果显示,协同收益、知识保护程度、惩罚成本、知识吸收转化系数对组织知识共享有正向作用,知识共享成本系数对组织知识共享有负向作用。知识势差、知识共享程度系数、协同收益系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将有利于合作中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大量复杂项目的涌现,寻求外部互补性知识资源开展跨组织项目合作已成为组织完成项目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跨组织项目合作中知识共享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博弈模型并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借助仿真软件分析相关因素如何影响博弈结果。研究表明:博弈双方知识储量、知识共享程度、互补知识占比、知识吸收再创造能力、共享协同增效价值、激励系数和违约费用与知识共享行为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共享费用、投机收益价值、知识泄露风险系数与知识共享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合理范围内的协同增效价值分配系数会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度引导创新要素及核心知识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间的良性循环,有效刻画联盟企业间竞争策略与合作策略同时存在的复杂动态关系,以联盟企业不对称学习能力作为切入点,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竞合策略选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演化稳定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参数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相对探索比例的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越高;知识产权系数、协同收益系数以及联盟企业模仿成本的增加,均可以有效抑制联盟企业间竞争的产生,其中协同收益系数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联盟企业在探索性合作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在交易性合作中所占比例的降低以及自身所持有技术专有程度的提高,均增加企业自身发起竞争的概率、减少合作伙伴发起竞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综合考虑横纵向公平关切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探讨各类因素影响下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决策及其行动演化路径,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决策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分析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纵向和横向公平关切下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基于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因素影响下企业共享策略的演化路径。结果发现:适当水平的知识共享量、恰当的收益分配对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有促进作用;在纵向公平关切下,企业更关心协同收益的分配比例,收入差距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横向公平关切从短期看可能促进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激励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知识创新既是创造新价值的最根本途径,也是产生和维持供应链竞争优势最为可行的战略.在分析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互惠合作是供应链成员协同创新的前提,阐述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含义及其特性,提出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4个基本前提;针对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中的两个基本博弈,通过对供应链成员参与共享知识库建设的博弈分析'提出了成员参与共享知识库建设的激励机制设计策略;通过对供应链成员在合作创新中"搭便车"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提出了限制供应链成员在知识创新合作中"搭便车"的激励机制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异地协同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下游参研单位产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参研单位选择知识共享策略与产业知识的可共享系数密切相关,当参研单位知识可共享系数不断变化,会依次出现多种演化稳定均衡.本文分析了在情形(4)下,知识的吸收能力、知识的可共享系数、协同收益系数、相对知识共享量及知识共享成本对系统演化稳定均衡结果的影响.以航空装备为产业研究对象,以中国商用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为案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异地协同共享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构建共享补偿机制、相对公平机制、联盟合作机制和声誉机制,提高上下游参研单位产业知识共享意愿.  相似文献   

10.
知识投入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此,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理论思想构建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知识投入因素对企业合作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演化轨迹,最终稳定于合作策略和不合作策略两种均衡状态;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选择合作策略受知识收益系数、合作成本系数以及知识投入风险系数等初始参数设置的影响,并且与模型构建的支付矩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技术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使许多企业开始对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创建网络、结成联盟,企业开始从"对立竞争"走向"合作竞争"。技术战略联盟间特殊的"竞合关系"要求其既能共享知识,又要防止对方的投机行为。知识资源对企业的特殊性使得联盟间的知识共享面临一定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导致企业核心技术泄露,丧失创新能力。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跨案例研究指出技术战略联盟企业建立合理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必要性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联盟企业的创新和管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P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P P /P P/FONT /P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厚永  刘洪 《科研管理》2008,29(2):52-60
知识共享有助于群体绩效水平的提高,然而对于拥有不同知识位势的个体而言,其绩效水平的高低却取决于知识共享的机制。本文分析了影响群体知识共享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多主体模型,动态模拟了不同的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以及对个体加入群体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个体预期的成本收益等因素的影响,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降低知识共享成本,维持个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提高群体绩效。  相似文献   

13.
皮圣雷  丁铭铭 《科研管理》2020,41(6):210-218
在线的C2C分享平台是目前分享经济的重要方向之一。一些C2C知识分享平台中采用对成员的评价机制作为鼓励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评价机制与个体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联机制却少有研究。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内一个咨询行业专业QQ群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实证探讨了系统评价和群内成员互评两种评价机制在成员的知识分享行为与个体知识网络中心性之间的调节效应。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根据系统评价和成员互评两种评价机制作用的异同将知识分享平台划分为应用型、创新型和合作型知识分享平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组织距离对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索知识流动在其中扮演的中介作用。同时,引入知识保护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从而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471家战略联盟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距离越远越有利于联盟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社会距离越近越有利于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知识获取和知识泄漏在技术距离和社会距离与突破式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保护能力负向调节知识泄漏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知识联盟的本质是一种战略联盟,也是企业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战略联盟不稳定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考虑成员决策柔性和联盟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定量分析模型,对联盟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是对联盟成员退出联盟的条件及时机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成员企业基于决策柔性的等待行为及收益不确定性的加大会促进联盟的稳定;而由于联盟契约的不完全性所导致的专用性投资不足,则会导致联盟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focusses on the role of trust in knowledge sharing within the context of virtual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Trust is widely accepted as an important enabler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processes. We conceptualise trust across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competence, integrity and benevolence; we test hypotheses as to the effect of these facets of trust on knowledge sharing by surveying an intra-organisational global 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tion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ree dimensions of trus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ur. Trust based on the perceived integrity of the community was found to be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u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imensions of trust buttress each other; although they are theoretically distinct, they appear to be empirically inseparable. We propose that in order for knowledge sharing to be enabled, trust must concurrently exist in all three dimensions. Implication to organisations in their recruitment policy is to include competence, integrity and benevolence in their sought-for attributes of new employees. KM practitioners also have to encourage these attributes in existing employees, who are potential members of on-lin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Knowledge sharing itself was conceptualised with three components – quantity (frequency), quality (usefulness or value) and focus (the degree to which an individual feels that they engage in knowledge sharing). Of the three components, focus exhibits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rust factors. This finding makes knowledge sharing less tangible than perhaps would be expected. It suggests that establishing whether knowledge has been shared is more than counting the frequency or trying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the shared knowledge. These aspects are important especially to management, but to the individual who shares knowledge, her feelings of having shared knowledge appear to be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that knowledge sharing is more of a human activity than technology, it is important that any info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assistive in boosting users’ confidence that they are indeed sharing knowledge. If the systems do not re-enforce the users’ knowledge-sharing orientation, knowledge sharing may be discouraged. Notwithstanding the point made about knowledge-sharing focu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all the components of knowledge sharing to fully capture the concept. This was well indicated when the combined variable of all (rather than individual) knowledge-sharing items had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with trust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知识联盟的稳定性,一方面需要合理设计联盟合作的战略架构,确立和利用正式的程序和组织规则去监控和激励诚信行为,保护成员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需要依赖于价值、文化和目标的内化,去鼓励成员合作,立足于建立一个良好的联盟伙伴关系,寻求知识共享与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8.
从论文的发文量、时间分布、载文期刊分布、作者共现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等方面,概述近10年知识共享模式方面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对现有的基于SECI模式的模式、基于不同主体之间的模式、借鉴和模仿其他学科得到的模式、以信息流传递为主的模式等4种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存在不足进行分析。认为有必要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整合心理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构建出更加综合的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链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知识共享是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持续创新的动力.根据集群知识活动的规律,构建了集群知识链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集群知识共享过程,探讨了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