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存在的问题,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从教学论的视角检视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建设,要求教育学课程作出调整和改革。教学目标人性化、教学内容学科化、教学过程生成化、教学方法综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是未来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教学论诉求。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活动的理性批判,对公共教育学而言,我们必须对其在教师职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知识体系结构、教学方式等进行反思。改革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应从教师的继续教育入手,并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整体改革。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高等师范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教育学课程改革,提高教育学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学课程改革要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加强信息反馈、积极推进考试改革等方面入手,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高师公共教育学由于其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导致其教师角色定位的特殊性。本文认为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是:学生未来角色意识的激发者;教育理论的学术探究者;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建构者;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教学制度与教学思想。其知识旨趣为描述课程与教学现象,检讨课程与教学价值,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变革课程与教学现实,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如何处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编写出系统、简明而富有弹性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课程与教学论学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教师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论必须实现范式转换。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审视,学科教学论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地位、作用及构成:它为教师职业之旅奠基;培养目标应由教学技能型教师向反思型教育实践专家转换;在课程体系内应强化课程知识、学习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研究方法上应倡导案例分析法、叙事法等;在话语选择上应从课程论、专业学科及教育实践中吸收新鲜的话语,改变陈旧过时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开放性的需要,高师“小数教”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新型小学数学教师的需要.就“小数教”课程如何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论述,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提高从教能力,进一步突出”小数教”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对数学教育学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成绩评定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从高师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教育课程现状研究入手,系统分析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教育理论课程层次、教育技能课程层次和体育实践课程层次的三个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目标明确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而言,适应教师角色具体要求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实践“素质化”教学是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有效途径。“素质化”教学将教育学理论知识“活性化”和“个人化”,使之转变成支撑学生教师专业成长和满足学生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教育学理论素质。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非知识性教师素质。当然。“素质化”教学必须以“生命化”教学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落实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程英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7):158-160
作为师范院校各门课程中师范性与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功能需包括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个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四个层次。为此,教学法课程教学应努力做到契合情境"即兴演奏",倡导情境化、生成性、以实践为取向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观,通过生成性的课程内容模块、多元化且契合情境的教学模式以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等,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以培养积极应对基础教育及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要求与挑战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论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论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两者内涵与研究的范畴不同,又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研究前者必然延伸到后者,分析后者必然追溯到前者。有关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伴随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演进,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色与侧重点,寻求二者的融容与整合成为当前的普遍认识。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特殊性与历史因素有关,现阶段课程问题的研究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在环境生态课程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分别介绍了环境生态课程模式和情境教学 ,探讨了情境教学在环境生态课程实施中的运用 ,通过教学实例揭示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动态统一关系 ,指出情境教学可以作为环境生态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共教育学教学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教学理念模糊,学生主体地位难以落实,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难以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课程资源注重教材,新型教学方法难以深入。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教学目标达成度不理想。改革公共教育学教学策略需要:树立培养师范生师范精神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用案例教学训练学生应用教育理论解决中小学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重建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深入并习惯性地运用多种新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offers a critique of the quality of theorising underlying proposals on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n the Cambridge Primary Review. Despite its strengths, the review is seen as omitting consideration of three major areas in primary education: gifted pupils,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nd the private sector. Questions are raised about the review's use of evidence about a broad and balanced curriculum and about ability grouping. The proposals for curriculum are seen as backward-looking and bureaucratic, while its treatment of religious education is judged to be overly deferential and inadvertently sustaining indoctrination. Its proposals for pedagogy give undue emphasis to a particular form of constructivism, dialogic teaching, whilst ignoring theories of social/cultural reprodu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view missed an opportunity to propose three more radical and innovatory reforms: to increase school autonomy in curriculum matters; to theorise pedagogy so as to include learning beyond the school; and, to integrate recent findings from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to theorising pedagogy.  相似文献   

17.
从课程改革、教学环节和学科培养目标等方面,论述实践性教学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提出教育学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论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理念,对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科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反思学科教学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学科教学论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期望目标进行综合研究 ,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学》是一门年轻而发展迅速的学科,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体系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从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科定位;教材结构与教学主线和教学改革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