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武汉城市照片档案成果展在省档案馆举办,并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广大参观者重温这些逐渐消失的"老武汉"民俗风情。此次展览主题为"靓丽江城魅力武汉"。展览共展出武汉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建筑,雕塑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武汉市民生活娱乐的照片240幅,包括武汉城市建筑史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张在网上蹿红的照片,几天内不胫而走,引发同友的热烈围观.照片上的主人公是武汉一位50岁出头的供电抢修工,脖子紧贴着脏水,在摸索水底出故障的电绳.网友不吝美誉,素切地称他"彪悍抢修哥".7月29日,"抢修哥"赢得了我们"国台"的致敬,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报道形式是"新闻特写",标题是<致敬,抢修哥>,播出时间长达2分14秒.  相似文献   

3.
"有英雄的照片当然高兴。问题是,如果这些照片是假的,那就是对英雄的不尊重。"上月,武汉一位叫谢万丁的老志愿军战士,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献了其珍藏的黄继光老照片。近日,黄继光的8位战友对这组照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4.
《陕西档案》2013,(1):17
一名拍下近800张中国战场照片的原二战时期日军陆军报道部队员近日去世。伴随他的去世,这些照片得以见世。拍摄这些照片的士兵叫柏原英一,拍摄时间为1940年至1942年之间,拍摄地点在武汉附近。柏原过去从未将相册的事告诉过家人,但在去世前的几个月,95岁高龄的他突然对家人说:"希望死后能将之公开。"其亲属发现了7本相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档案馆编印的《大武汉旧影》、"群英荟萃写华章"栏目,楚剧名旦关啸彬在《宝莲灯》中饰举山仙子的大幅艺术照片,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兴趣.近日,有幸见到了关啸彬的女儿,勾起了我们对楚天名伶不平凡艺术人生的深深思念.  相似文献   

6.
眼神     
柴选 《新闻与写作》2020,(2):F0002-F0002
运用大光圈虚化背景,运用明暗反差,这张照片的主体--一位奋战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在工作间隙的面部细节--得到突出:"全副武装"的防护设备,被汗水和呵气浸湿的护目镜,略带疲倦却仍炯炯有神的双眸……这张照片最吸引人的就是这双眼睛。从这双眼睛中,你可能看得出疲劳,看得出一丝忧虑,但那双笃定望向前方的眼神给人的感觉更是坚毅和无畏。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有的摄影记者拥有新闻线索后能够拍到好照片,而有的摄影记者拥有同样的新闻线索拍出来照片却平平淡淡呢?近日本刊记者与<武汉晚报>摄影记者周国强就这个话题进行了对话. 做好新闻摄影准备  相似文献   

8.
正一、照片档案的特点一是较强的真实性。它是由照片的纪实性决定的。如果一座历史建筑用文字叙述是一种容易引起联想的表现形式,而用照片档案则能够真实、直接地反映出它的历史感和厚重感。能够满足人们"百闻不如一见"的记忆要求,也能够更好地记载社会的"复杂详情"。二是直观形象性。有很多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都有大量的历史照片留存下来。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形象的历史,如通过艺术照片和生活照片,能够了解当时的服饰、时尚、生活水平等许多细节,对社会的研究有直接的作用。三是生动性。照片档案给我们展示的历史是鲜活的,如果照片数量比较多且有连续性的话,则给我们展示的历史是一部记录性、动态的历史,而不是静态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林成文 《新闻前哨》2013,(12):26-27
《湖北日报》2012年3月25日的一版.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三等奖,我们觉得很惊喜。 在平常,《湖北日报》一版总是挤得爆满,很多好的新闻不得不忍痛转到内页版,图片刊发常常难以舒展。获奖版面按照值班总编曹山旭同志“版面不能注水,把重头稿件做足”的意见,与当时任武汉新闻中心主任的韩炜林同志联系,找到了一张“蛟龙号”深潜下水的资料照片,和“武汉跃居全国三大装备制造高地”一稿配发。  相似文献   

10.
一幅《生命的敬礼》的照片(见本期插页一),让世界认识了"敬礼小孩"郎铮,而照片的作者、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却鲜为人知。一幅成功的照片,其实只是记者在灾区拍摄上万张照片中获得的"幸运",只是数十次出生入死地深入重震区采访的回馈。为此,我们特约杨卫华为本刊独家撰稿,记叙自己在汶川大地震中非常态的抗灾摄影经历。作者平实道来,令人感同身受,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1.
“那就是我!”爱泼斯坦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说。这是去年10月12日上午,他在武汉参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看到1938年庆贺《新华日报》创刊的合影照片时说的。现任《中国建设》主编的爱泼斯坦,从十五六岁起献身于新闻事业,1938年,他年仅二十三岁,就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到武汉采访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月9日,他出席了中共代  相似文献   

12.
曹仕力 《湖北档案》2016,(11):44-46
打开一张张珍贵历史图片,细读一段段史事简介:重温将军心系老区、关怀群众的家乡情怀. 在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馆藏的照片档案中,有一卷类别为SZY3重大事件的照片档案,记录着原武汉军区政委王平上将在阔别家乡48年后,于1977年11月29日至12月15日,首次携夫人、儿女回到阳新县东源人民公社,探望家乡父老乡亲实况.全组照片共计86张,质地为黑白5寸.如今将军已离开我们18个春秋,而这些存放在档案馆里39年的照片,除记录那次将军回乡的情景外,同时也向查阅利用者们传达着将军浓郁的家乡情怀.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到来之际,座落在武汉后花园的新洲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问津书院"的仪门,修茸一新.由清末书法名家张荆野先生榜书"问津书院"四字石匾重刻,镶嵌其上,(见照片)使书院重现昔日风采.  相似文献   

14.
荷赛获奖照片造假”是新闻界今年春天的一个焦点性事件。2004年2月13日,新浪网发布快讯: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荣获2003年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第二天,《武汉晚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报道,并刊出获奖照片。据说邱焰得知获奖消息后非常激动,称自己第五次参赛首次获奖。高兴之余,烦恼却接踵而至。照片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4月5日上午,陈英诉荷赛获奖照片造假侵权一案在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开审,但长达3小时的庭审并未作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万众一心,什么叫众志成城,看看这张照片您就知道了。 这是一幅拍自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现场的照片。映秀,这个大山里的小镇,在大地震中遭到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伤亡惨重。由于道路不通,最初,救援人员只能徒步进入灾区,翻山越岭,疏散灾民,抢救伤员,搜寻幸存者。这一幅感人的照片就从这里传向了世界。我们暂且给这幅照片取个名字叫《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晚报4月18日头版和13版"目击"专刊,刊发了一组北京市民郊外赏花的摄影照片。头版的大幅照片画面为一位女性双手擎起一个欢乐的儿童,两人在满树的鲜花前欢快的对视着,使人一看就能想到心花怒放这个成语。整个画面充满温暖、亮丽、欢乐,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振奋和感染力。在"目击"专版上的一组照片,则从不同角度,更为细致地展示了北京市民在大好春光里,心情感受踏青赏花的快乐、领略首都绿  相似文献   

17.
照片档案的作用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照片本身鲜活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是在报纸、还是在杂志,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会使整个版面、网页虎虎有生气。给你一张报纸你可能先看照片,从而被照片牵扯着读它的说明以及照片周围的章。它能使读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最多的信息,读图时代就这样悄声来到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8.
其获奖理由为:"这张照片展现了一个人性化的瞬间,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至关重要,女性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去描述冲突带来的伤害。而这张照片体现了冲突场面中的柔情。暴力依然存在,但是获奖照片体现了另一面。"理念与技巧的关联,形式与内容的先后,常常被我们纠缠不清,但是优秀的作品,往往会很自然地体现出一种恰当地居于二者之间的平衡。看似紧张,  相似文献   

19.
哪里有冲突,哪里有战争,那里就会有出生人死忘我工作的摄影记者。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那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用高度敬业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揭露丑恶、反映真相,张张照片有血有泪!正因为这些无价照片所具有的震撼力,让世人每次都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第五医院门口,一幢卖副食的破旧小楼,在马路中央傲然独立,4年风雨纹丝不动.2008年10月28日,<武汉晚报>见报的<"最牛副食店"坚守路中经营>,在Google上有97300个链接,被各地报纸广泛转载,中央电视台派了两个摄制组采访.房主高红莲接待了各路媒体不少记者.还有网友专门跑到现场,拍下照片挂在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