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起因在创造者、创造者的作品又与自身的经历有关。通过对哈代、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三位艺术大师童年世界和创作过程的追溯与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之间的巨大相似性,原来从多塞特到威塞克斯,从拉斐特到约克纳帕塔法,从阿拉卡塔卡到马孔多,其距离竟是这样相近,仅一步之遥。由此我们从某种意义上似乎也可以断言,三位大师所创造的三个神奇艺术世界实是他们童年孕育的雏形世界,是他们故乡的艺术化显现或翻版,这充分反映出作家成长道路上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即童年的经历对作家一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们的童年世界往往既是他们艺术人生的起点,又极为可能演变成他们艺术人生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伤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这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这一奖项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  相似文献   

4.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博采众长的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创作深受卡夫卡、海明威、福克纳等的影响,对此了解的人不多.我们通过《白象似的群山》和《纸做的玫瑰》的比较研究,来透视他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对莫言的艺术蜕变曾有多要影响。一是在艺术观念方面的启迪,使莫言确立了独特的悲剧意识,张扬了主观表现意识,形成了强烈的乡土意识;二是这两位作家在艺术上鲜明的反传统特点作为一种范例,为莫言大胆的艺术探求提供了一种心理依托。  相似文献   

6.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远离城嚣》问世以来,对这两部作品的评论和探讨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的评论不仅要将着眼点放在悲剧或喜剧本身及其成因方面,而且还要放在以悲剧或喜剧手段塑造美好形象的主旨方面.哈代作品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表现人的魅力.人的魅力在于人性美和性格美.这是他对文学艺术的真诚,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哈代不断寻找艺术的切入点,寻找适合自己艺术情性的那一片区域,只要他自我主体与生活世界有着动情的遇合,激活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便欣然为文.在他的创作中,他要追索那“触动”“心灵”的东西,这正是他的艺术核心.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凝聚着  相似文献   

7.
余显荣 《文教资料》2012,(32):80-82
莫言,当代文坛上一位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的表现上都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特别是马尔克斯和福克纳对他影响最深,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创作技法和文学观念上,本文将对此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8.
武芳 《文教资料》2009,(27):21-24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的一部力作,它以启示录般的内容给哥伦比亚人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人民指出了一条如何摆脱孤独和落后现状的道路.孤独是马尔克斯创作的核心主题,这不仅表现在作品中,应该说他的创作一开始就描写着这种情绪,并且浸透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同时这种情绪还一直通过时空的蔓延也渗透到了读者的阅读之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创作虽然受到了福克纳、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等外国作家在表现技巧、题材内容和思想主题等多方面的影响,但莫言经由自己自觉的、特有的、生动的创造性转化,并植根于当下社会与民间传统,最终确定了自身“虚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论《百年孤独》的时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瑞典文学院在给加西亚·马尔克斯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中“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马尔克斯终于以他所独具的魔幻般的神奇魅力征服了以世界文化中心自居的欧美文学界,从而和艾略特、叶芝、乔伊斯、福克纳、卡夫卡等现代寓言大师们一起推动了神话在二十世纪的诗歌与小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方法,探索交际策略培训对英语口语交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交际策略培训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的策略使用和口语能力中的流利度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对准确度和交际焦虑没有明显的作用。研究证实,交际策略培训在培养中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效应,在外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幼儿的情绪对其心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个体自其出生以来就开始了社会化的进程,无论是幼儿的情绪还是社会化发展,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年龄特点。通过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及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拦路是侗族最高的迎宾礼节,最隆重的迎宾仪式。侗族拦路歌反映了侗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侗族人民幽默风趣的精神面貌,它与侗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研究侗民族的婚恋关系、社会结构、精神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侗族不同地区拦路歌的情况各不相同,贵州从江龙图的侗族拦路歌独具特色,它是大型的多声部合唱组曲,由噢嗨顶、八错、嘎必又、嘎务、嘎奈五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4.
“生活化”主持言语是当今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中具有日常生活口语色彩的言语表达方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生活化的言语氛围;聊天式的语用样态;众语喧哗的呈现方式等。这种主持言语样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积极、正面的传播功能,获得了很多听众的喜爱和较高收听率,但同时也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消极、负面的传播影响。交通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找准角色定位,切合广播语境,加强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提升主持言语品位。  相似文献   

15.
郭小川和马雅可夫斯基都是著名的政治抒情诗人,他们两人处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之下,诗歌都与社会、人民和时代主题紧密相连,但他们的诗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无疑他们两人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文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他们的诗歌公共性异同进行了比较.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他们的诗歌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个人特色,不同点是马雅可夫斯基有讽刺诗而郭小川没有;在形式方面,虽然他们都使用“楼梯体”,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习者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语用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探明这两者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外语学习的发展途径,认清不同阶段外语教学的侧重点。通过对182名大学生的语用能力测试并依据其语法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些英语学习者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都存在性别差异,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对于语用能力发展有明显作用,而对语法能力则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豫东地区农民素质提高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豫东地区农村农民的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素质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差较远,因此,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对豫东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项评价分值的方法对1995年、1998年的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质综合水平提高;其体形均向细高发展;机能状态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其中柔韧相对薄弱。同时揭示了当前大学生体质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济困难大学生个性因素中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该文以SCL-90量表和艾森克现实性—幻想性测验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高校的984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查。结果: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存在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显著,但经济因素的效用是有限的;特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乡镇学生和城市学生;人格特征倾向于"现实性—幻想性"特质的中间态和幻想性。结论:在一定经济额度内,边疆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经济状况呈正相关,经济条件是其心理保健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有相关关系,二者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Taiwan's education rate of return has increased incrementally over the long term, and education is the primary factor impacting income inequality. Its impact has been increasing every year. Having their children attend college is the way for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to escape poverty, but the high tuition policy is putting the poor in a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situation. In 1986,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were able to pay a portion of tuition costs; their borrowing amounted to less than their spending on education. Since 1996, however, the borrowing of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has been far higher than their spending on education,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has increasingly expanded. Moreover, disadvantaged households have to pay more tuition to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children attend university, possibly because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children from poor households to access quality, inexpensive public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