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虹 《新闻界》2004,(1):26-26
2004年1月初的一天,天气出奇的冷。编辑部将本刊《事件·背景》版块中“记者行动”这一栏目的选题定了下来:采访2003年11·3大火中因采访受重伤的衡阳日报摄影记者杨帅,其目的在于捕捉这一事件中闪光的瞬间及事件后面鲜为人知的背景……当天,我作为该栏目的编辑,用一种惯常的约稿方式拨通了衡阳日报社总编室的电话。总编室的同志热情地将熟悉杨帅情况的一位记者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我。于是,我获得了杨帅的手机号码。“喂,你是杨帅吗?”“对,我是,请问你是哪一位?”手机很快拨通,电话那边传来杨帅微弱的声音。我告诉了他我的身份和意图:请他为…  相似文献   

2.
衡阳“11·3”特大火灾坍塌事故的发生,谁也始料未及。衡阳日报社提出“新闻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三位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精心煅造新闻和版面。既赢得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又深得广大读者的赞扬。  相似文献   

3.
九月二十八日,衡阳市举行了第一届“图书馆技术表演赛大会”。省文化局、省图书馆有关负责人,以及长沙、湘潭、邵阳等十三个县、市图书馆的代表,同衡阳市各条战线的二百多名图书管理员一起观看了表演赛。湖南省电视台为大会拍摄了电视。湖南日报、衡阳日报、衡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应邀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4.
《新疆新闻界》创刊号登过一篇《墨水、油水及其它》的短文,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有谈一谈的必要。本来,墨水与油水,宛如太阳与衡阳,风马牛不相及,岂能“拉郎配”?然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人让墨水与油水对了象,还结了亲。陕西工人报记者赵冀广就干过“王婆”的勾当,用墨水换油水,在索取诈骗分子刘智生贿赂一万元后,写假报道  相似文献   

5.
和大多数湖南衡阳人一样,我生活在这座被称之为“雁城”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一 和大多数湖南衡阳人一样,我生活在这座被称之为“雁城”的城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初踏上新闻岗位的人,需要经受许多诱惑,经历许多困惑。某日出差,与几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乘客在火车里闲侃。听说我是人民日报记者,一位“款爷”高诵一支《记者谣》:“一流记者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本报。”诵毕,两眼盯着我问:“你是几流记者?”我淡淡地吐出几个字:“末流记者,把夜熬。”“熬夜”这个字眼,我并不喜欢;对于朋友,我常这样说:一年里的所有双数月份,我都属于月亮。那是些“暗无天日”的日子。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9.
写一手好文章的古代文人往往自喻有“两把刷子”.如今,以码字为生的记者,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则难以在新闻队伍中站稳脚跟,难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难免在新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累. 从业10年,一些认识我的朋友喊我“好人记者”,因为我报道了不少于300位安徽好人和中国好人.“好人记者”与“好记者”一字之差,内涵却大不一样.什么样的记者才算“好记者”,在我看来“两把刷子”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每当公共或正式场合,我和我的同行们掏出“记者”名片交换的时候,我郑重或自得的神色背后都藏着虚弱或羞赧。我常常反问,我,还有我的这帮同事,是真正的、完全的记者吗?我们的工作方式是真正意义的记者吗?冷静思忖,我觉得,我们的“记者”,充其量不过是1/3。抛开“自由职业”的概念不说。我们遇到的第一  相似文献   

11.
黄博 《今传媒》2006,(3):50-51
“知道什么是孤鬼野魂吗?——就是我们驻站记者呀!”1997年秋天,我进入《中国青年报》成为陕西记者站一名驻站记者时,老记者们这样调侃着传授他们的驻站感受。当时的我很不理解——驻站记者怎么就是孤鬼野魂呢?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越发觉得用这四个字形容驻站记者非常形象、贴切。不过现在再来看,其含义已大不相同,“孤鬼野魂”除了“孤独”以外,更多了一种独立、独行、我思、我魂的境界。在古汉语中,“孤魂野鬼”是前后互文,也可以写成“孤鬼野魂”。写自己的驻站感受,我更偏爱“孤鬼野魂”——孤鬼有野魂。“孤鬼”要做“全鬼”孤魂野鬼,孤…  相似文献   

12.
过去曾有人对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雅号,现在也偶有所闻。我想,如果把无冕之王理解为记者至高无上,谁也惹不起,这当然是不对的。人民的记者绝不能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不然的话,记者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如鱼离水,记者也就不成其为记者了。但是,我认为,从采访的角度讲,记者应以“无冕之王”自勉。正因为头上没有乌纱帽,所以采访谁就可以和谁的“冕”一样高,就可以和谁“平起平坐”,谈得拢,说得上。用我自己总结的话说,就是“记者采访时见大官自己不小。见老百姓自己不大”。我觉得,没有这个能大能小、能官能民的思想作  相似文献   

13.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群     
有位记者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文章诉说身为记者的感受,标题叫《记者的尴尬》。“尴尬”一词,用得再贴切不过了。被人们称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在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当口,被推动着或自愿地走到了一种“欲说还休”的尴尬境地。那么,中国记者究竟是怎样的一群? 记者的热衷与自豪一位当记者的老同学打电话来约我写写当代的记者。我打趣道:“不怕我揭你们的老底?”她在电话那头咯咯地笑:“别以为记者都那么‘黑’,这  相似文献   

15.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6.
“唯有报纸分量最重”──记衡阳晚报负责人雷安青成新平雷安青真倔。1978年,初中毕业的他就是凭着一股子倔劲考上湖南师院政教系的。如今,创刊四年的衡阳晚报在他的精心“耕耘”下,越发清新、活泼、亮丽,成了衡阳市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省人大副主任、市...  相似文献   

17.
我是记者     
我是记者班明丽这次评选新闻“百佳”,我被列在“记者”一栏。很高兴接受这个称谓。在我眼里,这个“记者”称谓的含义不凡、分量不轻,它不仅反映的是专业技术职称,也包含着对我从事新闻工作35年至今仍未脱离记者岗位的一种承认。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35年来...  相似文献   

18.
记者是什么     
记者是什么? 我时时思索着、品味着这个问题。 有人把“无冕之王”的桂冠戴到记者的头上,有人称记者是“社会活动家”,也有人把记者喻为穿行于花丛之间采集花粉的蜜蜂。 当这些耀眼的光环在记者面前闪现时,有人洋洋得意,有人心安理得。 然而,我却不敢苟同。 记者究竟是什么?我说——  相似文献   

19.
亦杰 《今传媒》2006,(8):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者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调查“新闻调查”》一书对“新闻调查”的记者们作了专门介绍。书中说,这个栏目对记者有特别要求:第一,质疑的精神;第二,平衡的意识;第三,平等的视角;第四,平静的心态。据我观察,“新闻调查”的记者们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方面是值得…  相似文献   

20.
我是企业报的记者,几年来我遵命从事给中央各大新闻单位的“对外报道”工作。由于有此优越条件,于是各媒体上便常露“峥嵘”,小名不断。故而有人和我开玩笑并廉价送我一顶“名”记者的桂冠。当然,我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