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回应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的回应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简单的回答或者评价幼儿,而应理解为包括口头回答在内的教师反馈幼儿的各种行为的总称。教师及时给予幼儿的有效回应会在无形中鼓舞幼儿、开启幼儿的心智、激活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回应不当"主要指教师不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实行恰当的、有针对性的回应。笔者以体育活动为例,解析"回应不当"的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3.
提问的艺术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5.
指导三部曲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6.
了解和引导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7.
陈丹 《考试周刊》2013,(1):189-190
"球"是简单的运动器材,球有很多种,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幼儿园球类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游戏形式教授幼儿各种球类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如何使幼儿的球类活动更加精彩?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在球类活动中,"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从而优化了活动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各种技能。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刘海粟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可在现实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如何把艺术活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幼儿的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幼儿的生成活动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幼儿发生的诸多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给予适度的“回应”。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  相似文献   

13.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幼儿园课间活动现状描述目前在幼儿园的课间活动中大都存在以下两种现象:"圈养"和"放羊"。(1)圈养。圈养是指幼儿的活动在教师的高管束之下,幼儿大都能中规中矩,但是幼儿的身心很难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幼儿时常会表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2)放羊。放羊是指教师不管幼儿的活动,让他们完全地自由活动。我们经常可见教室里幼儿飞快地奔跑、大声地叫喊,这样虽然能放松幼儿在学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蹦蹦床、乒乓球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幼儿区分弹性材料。一幼儿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另一幼儿立刻反驳道:"乒乓球没有弹性。"乒乓球究竟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说,因为乒乓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形状,所以乒乓球没有弹性。可那个幼儿坚持说乒乓球能弹那么高,就是有弹性。我们知道,弹性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在力消失后物体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的概念(如"弹性""力"等)讲深了幼儿听不懂,讲浅了不科学、模糊。您遇到过类似困惑吗?针对这种情况,您是怎样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16.
善待表扬     
随着新《纲要》的贯彻执行,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突出的是对幼儿的批评指责少了,表扬欣赏多了;打击否定少了,鼓励肯定多了;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涨,积极性高。但是有些教师由于理解的误区,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度,使形形色色的表扬背后潜伏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片断一:“Very very good good good”真的“good”吗一次计算活动“与时间赛跑”,一开始,教师出示时钟问幼儿是什么,全班幼儿齐声回答“时钟”,于是教师说“真棒,一起来表扬表扬自己”,全班幼儿跷起大拇指对着自己,声音比回答“时钟”还响亮几倍地喊“V…  相似文献   

17.
公告板     
一位教师精心选择了多幅表现维纳斯的绘画作品给大班幼儿欣赏。活动中,教师问及孩子:“你最喜欢哪一幅?”一名幼欣赏名画时的对话儿选择了《出水的阿弗罗底忒》(画面内容为维纳斯站在贝壳上)。教师问:“为什么?”幼儿回答:“这个上面有扇贝,我最喜欢吃扇贝了。”另一次,教师组织幼儿欣赏张大千的《鸳鸯》,有幼儿把画面上的涟漪说成是“小鸟放的屁”。幼儿的回答让教师无所适从。从理论上讲,幼儿是有艺术潜能、审美能力的,可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有些幼儿似乎更关注非审美的东西,常用自己的日常经验取代审美体验。如果遭遇类似情况,您认为教师应…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现场回应策略指的是,在现场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等做出及时应对的方法和方式。现场回应是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一种途径,回应的适宜性、适时性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质量。如果按照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关于师幼互动的"抛接球"比喻,那么,教师的现场回应指的是教师要抓住幼儿丢过来的"球",并以一种幼儿想继续与教师玩的方式把"球"抛回幼儿。显然,教师顺利而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现场回  相似文献   

19.
<正>一、精准的提问——主动向幼儿抛"球"案例一:某教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旺旺的生日派对》中一个环节教师出示了一个大蛋糕,提问:"蛋糕上有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有奶油、花纹、小动物……",其中有一个孩子说到了"蜡烛"。此时,教师及时追问"这些‘蜡烛’告诉我们什么?几岁生日?",马上引导孩子关注到数概念上。随后,教师出示了一份自制的请柬,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该"请柬"上有:图、文字、数字。师问:"请柬上有什么?"(开放的问题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通过观察"请柬",捕捉信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过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咏鹅》。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立即纠正说:“小朋友说话要完整,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接着,教师又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再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