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是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也是较难创作好的。好的人物通讯不光要有事迹,还要有思想,让人物有灵魂、生命。如果说生动的事例和典型的环境是人物通讯的躯体和骨干,那么精彩的细节就是人物通讯的精髓。有了生动、精彩的细节,才能更加真实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才能让人物"活"起来,从而增强人物的艺术感染力。那么在电视人物通讯中如何用细节来展现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去教育人、感染人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尽管看起来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称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传世的新闻精品,都有一两个、两三个精彩感人的细节。因此,我们在新闻采写中,不可不重视对新闻细节的潜心捕捉和着力表现。 选用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细节 细节是组成情节最基…  相似文献   

3.
人物通讯是最容易感动读者的一种新闻体裁,在人物通讯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也会让人物故事更加动人,为文章增彩,引起读者的共鸣。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采写人物通讯的实践,谈一下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重要性,及写好人物通讯的细节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这种方式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细节描写被新闻界公认为是使报纸新闻形象化、生动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一篇成功的通讯,必须具有震撼人心的细节描写,并通过细节播种感动,以细节描写来传事实之神韵,特别是人物通讯,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细节虽小,能量很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那把焦裕禄为抑制肝区疼痛,而顶出一个窟窿的破藤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中孔繁森殉职后,身边只找到8元6角钱。细节是构成情节的最基本、最细小的单位。优秀的通讯,几乎每篇都有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能把发生新闻事实当时的场面、情景展现出来,刻画出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使整篇通讯散发出神韵。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这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现将采写过程中的两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细节是指作品中的细小情节。在通讯写作中大量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中,也常用这种技巧,只是消息的写作中细节的应用更加精炼。西方的新闻研究者很是强调细节在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作用,这从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的一项新闻奖,评选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新闻作为人类社会共有一种文化现象,其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同样也很重要。当然,新闻与文学中的细节不同,它要求情节和细节的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阐明新闻事件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讲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过去和现在,还要预测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不仅要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点,还要报道涉及的地方;要报道当事人,而且还要报道相关的人物;要阐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和影响;要有具体的情节和细节,而且更要用事件本身的典型人和典型实事说话,因此,深度报道具有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9.
过去,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时,我打过一个比方,说思想是人物的灵魂,情节和细节是人物的血肉,文采是人物的衣裳。这三者相比,无疑是思想最重要的,但思想这个灵魂往往又  相似文献   

10.
刘亚东 《青年记者》2016,(16):45-48
科技常常蒙着神秘的面纱,科技人物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所以,要想写好科技人物通讯,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远离俗套 科技人物通讯是人物通讯的一种.一方面,人物通讯的所有采写要求对它来说都是适用的.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通讯形式,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启迪读者的目的.具体说来,比如人物通讯要有动听的故事、精彩的细节以及鲜活的语言等,而所有这些都是科技人物通讯必备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许多记都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没分量。的确,优秀通讯的感染力是消息无法比拟的。但实际采写中,往往因为新闻事件本身分量不够、采访不细或囿于其他因素,写出的人物通讯多是平面的。猛一看“版图”不小,细品却味同嚼蜡。其实,在有新  相似文献   

12.
张敬潇 《新闻传播》2009,(10):133-133
新闻传播效果就是经过新闻传播活动,使受众的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新闻传播效果除与新闻价值的大小、受众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外,新闻采写细节也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此,仅就细节与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及采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物通讯来说,情节(包括细节)是人物的血肉,文采是人物的衣裳,这足见情节、文采对于人物的采写之重要了。但是,顶顶重要的,莫过于思想,思想是人物的灵魂。道理很简单,没有思想的人,血肉再丰满,衣裳再华美,也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躯壳。  相似文献   

14.
张秋 《记者摇篮》2009,(4):12-12
人物通讯是新闻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物通讯采写的把握也可以看出一个记者的功底。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而这血肉的充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是否赋予笔下人物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采访中深人挖掘能表现人物情感的细节,是写活人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陈华飞 《新闻窗》2007,(3):46-47
采写新闻离不开细节的捕捉。细节虽小,但是力量无穷。善于发现细节和运用细节,大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笔者在采写实践中就深有感触:新闻事件中的各种细节,往往是一篇报道能否抓住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一、细节蕴藏在新闻要素中新闻的要素多由时间、地点、人  相似文献   

16.
<正>谈及一篇新闻作品,人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那些可观的数据、作者溢美的赞誉,而是那些朴实无华、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生动鲜活的细节在人的头脑中历久而弥新,甚至能使人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尤其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细节是新闻作品鲜活的"金钥匙",细节描写更是人物通讯的生命之所在。细节让典型人物报道常报常新田纪民是中原油田乃至石油石化系统极为难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是每个记者都要面对的。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如何能采写出既精彩又感人的人物通讯来,有典型地选材、有挖掘性地采访、有深度地写作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周连山 《新闻世界》2012,(8):244-245
单幅新闻图片既要有情节也要有细节,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图片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使读者通过既有情节又有细节的图片窗口,更多地了解新闻现场及发生的新闻事件。时下,摄影理论界关注新闻图片的细节较多,而关注新闻图片的情节较少。这里,笔者就谈谈对新闻图片的情节与细节和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纪实性跟踪式的拍摄方法。要改变原有的呆板公式化电视新闻拍摄方法,采用记者现场体验式、互动式、记录式的拍摄方式,把新闻现场通过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过程的画面故事展示出来,既可以加大新闻的可信度,也可以增加新闻的可看性,同时又非常符合现在观众追求真实、现场的收视习惯。捕捉独特新闻视角,切入生动新闻视点。为了使新闻稿件更具有可看性,新闻稿件更要强调现场感,拉近受众距离,选用鲜活事例、感人故事、典型人物,运用朴实的语言进行新闻稿件的采写。如,在表达某企业以家庭式员工模式破解企  相似文献   

20.
崔琳 《青年记者》2001,(4):40-40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书中写道:“教育新闻是最难采写的,它不像科技有具体成果可言,不像社会新闻容易吸引人,教学秩序按部就班,平静安定,要在这种平静中发现新闻是需要特别的耐心。”相信不少从事教育新闻报道的同行都有类似的感受。如何将教育人物通讯写活、写新、写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一、巧选角度,以新抓人巧选新闻角度,是指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角度选取的好坏,决定了文章的好与坏、平与奇。一些教育人物通讯,往往给人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