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玛丽·居里:1903年、1911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 .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柯里:194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梅耶:196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霍奇金:196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雅洛:197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麦克林托克: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莱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埃利昂:198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公 .努斯莱因·芙尔哈德:199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毅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  相似文献   

2.
李可 《现代语文》2005,(5):47-47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法国科字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里夫妇: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诺贝尔奖的父子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奥伊勒父子: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玻尔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西格巴恩父子: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诺贝尔奖的夫妇及父子@李可  相似文献   

3.
1957年,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他只有31岁.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他是第二位最年轻的获奖者.  相似文献   

4.
徐星 《上海教育》2014,(35):33-33
1972年至今,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共有8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7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位获诺贝尔化学奖,几乎是每五年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这所仅有3000多名在校生的高中出产的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与澳大利亚全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样。全美国甚至全世界再没有第二所高中有如此耀眼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1998年10月,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崔琦教授与美国和德国的两名科学家同获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继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第6位获诺贝尔科学奖殊荣的华裔科学家。消息传来,全球华人扬眉同庆。对此,崔琦却以十分平和的心态表示“极其幸运”,能从事自己深感兴趣的研究工作。并打趣地说:所谓“研究”,就是做些好玩、有趣及具挑战性的事情。同年,在参加香港中文大学第三届亚太物理会议  相似文献   

6.
1957年12月10日,35岁的杨振宁同31岁的李政道因发现“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杨振宁于1922年10月出生  相似文献   

7.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科恩伯格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科恩伯格本次获奖令他和父亲成为诺贝尔奖百年史上的第六对“父子兵”。之前的5对父子分别是: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25岁的小布拉格还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汤姆逊父子,分别是1906年、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伊勒父子,分别是1929年化学奖、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玻尔父子,分别是1922年、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西格巴恩父子,分别是1924…  相似文献   

8.
人物简介: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46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不守恒原理"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因为他对核物理学相当广泛领域的巨大贡献,还被授予爱因斯坦科学奖、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等许多荣誉。  相似文献   

9.
1926年11月,李政道生于上海的一个商人之家。他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读书,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和杨振宁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原理,并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其中"机遇"也许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驾驭的,虽然成功的概率不可预测,却可以由  相似文献   

11.
恩斯特和德热纳分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6日宣布,将199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教授夏德·恩斯特.同时宣布,将199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度埃尔·吉尔·德热纳.瑞典皇家科学院说,夏德·恩斯特对核磁共振光谱  相似文献   

12.
1911年荷兰科学家卡麦林·昂内斯发现,汞在4.2K(-273.15℃为0K,即绝对零度)时,其电阻会突然消失,并称之为“超导电性”。因此获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库伯和施里弗提出正确理解超导电性的微观机理的概念和理论方法———BCS理论。1930年代末前苏联物理学家彼得·卡皮查首先在实验中发现液4He在2.176K(-270.974℃)时具有超流性。1940年代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列夫·朗道根据氦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解释了液4He的超流性。卡皮查和朗道因发现液4He的超流性及其理论解释分别荣获1978年和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3名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李、奥谢罗夫和里查森首先观测到液3He在2mK时具有超流性,并指出液3He中存在着两种相变,并因此发现获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3年为表彰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维塔利·金兹堡以及安东尼·莱格特等三位科学家“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特授予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不久前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透露: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并未加入美国藉。他是持中国护照——换言之,是  相似文献   

14.
李政道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是美国、中国、意大利三国的科学院院士。1957年,当时只有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从而,李政道和杨振宁成为最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焦飞 《物理教师》2007,28(10):43-44,46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因为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获得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诺贝尔奖.2007年是李、杨获奖50周年纪念.50年来,他们的壮举激励和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少年和科学工作者,他们的成才之路、赤子之心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研究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2012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依次揭晓。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教授共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两教授共享"诺贝尔化学奖",英国发育生物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共享"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法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些诺奖得主都取得了哪些非凡的成就?他们为此做出了哪些不平凡的努力?获奖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对他们是如何评价的?他们的获奖事迹对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洛夫斯基(Jaroslar Heyrovsky):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1890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1967年去世。他因发明和发展极谱法而获1959年诺贝尔化学奖,是“极谱学”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8.
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19.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09,(14):40-41
有消息说,2008年诺贝尔奖最大的收获者是日本名古屋大学。因为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小林诚,以及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下村修,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一名古屋大学校友。都曾在名古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如果再加上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名古屋大学教授野依良治,名古屋大学已经成就了四位诺贝尔奖得主。一所大学是如何成为研究人才培养沃土的?带着问题,记者来到名古屋大学上海事务所采访了名古屋大学副校长渡边芳人教授。  相似文献   

20.
居里夫人(1867—1934)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