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研究 1.1“文明”是一个与“文化”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名词。“文化”指的是人同自然相适合的方式,“文明”指的是这些方式的成果表现;文化的发展体现为人类生存方式的转换,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为其成果的积累。因此,文明通常被看作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摩尔根—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学说中,“文明”代表了继“蒙昧”、“野蛮”之后的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以文字的使用为其标志。按照这一看法,史学界通常用“文明”指称由氏族解体而进入国家组织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或文明乃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文化较多的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文明更多的强调社会的进步状态。基本上与阶级社会的历史同义。作为历史文化概念,“西方文化”是随着西欧在15、16世纪的兴起而被逐渐强化和固定起来的。“西方文化”是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源自于希腊和罗马的欧美文化,是欧美地区的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三、文明的脆弱闲看周围,几种“社会型动物”都有“兵蚁”、“兵蜂”之类的专职斗士,但从未见过有“医蚁”、“医蜂”之职守。可见“战争”是打动物那里传袭下来的,而“医疗”却是咱们人类独有之文明。现代人类越来越像是自产自销的“人工产品”。他们必须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产院)里降生,“产”妇的产品(“产”儿)“产”出后,需同时设立一个遍布全球的“特约维修网点”——医院,对其随时跟踪维修。  相似文献   

4.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他当时所说的“文明社会”,是指与战争状态相对立的和平状态。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把文明视为民主、自由和平等,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对立起来。摩尔根的社会发展学说则将史前社会分为“蒙昧”、“野蛮”两个时期,与“文明”时期合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存在“次道德”和“亚道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直利用“次道德”和“亚道德”教育和帮助犯有罪错的人。在当代中国,肯定“次道德”和“亚道德”的合理性及其道德价值.是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们最常用的语词之一.它的涵义宽泛而富有弹性,最不容易下定义进行界说.不过,它一般则是指相对“自然”而言的那一部分由人类意向和活动影响或改造了的存在,是人类心灵及其深层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运动的结果.所谓传统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本质力量及其存在历史状态的体现;而当代文明,则是指当今人们在现有条件所进行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一定方式和形式,亦即在当今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传统文化是古老的,它是前人的生活样式和精神状态,属于一种历史现象;而当代文明则是崭新的,它是一种眼前  相似文献   

8.
"和"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几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过对于“和谐”的向往,但是在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同时西方古代社会却发生了文化断裂,这进而造成发源于西方的近代工业文明的诸多先天不足,于是它的进一步发展也就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诸多危机。而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和”文化的进一步的继承与发扬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下中华乃至世界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最近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讲政治的重要问题之一。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要搞清精神文明的含义,进而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质。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文明”指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文化”和“文明”是很相近的概念,“文化”是“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积极成果及其附属…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现实,教育的国际交往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但教育的民族性也是无庸置疑的,因为教育从来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是具有“不可通约性”。高等教育的“国际接轨”应是指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教育质量的评估和鉴定制度问题。作为现代大学第四大功能的“交往”除沟通不同文明外,还包含着多方面的对话与会通:科学和技术、科技和人文、肉体与心灵、感性与理性、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  相似文献   

11.
教育管理学基本范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形态的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等学科基本范畴,是现代社会的造物.管理,在汉语里,意指依据某种法则对一定的组织或事情进行管辖和治理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进而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在英语里,则既指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又指一般的公共事务活动.教育管理,在汉语里,既指宏观的教育行政活动,又指微观的校务管理活动;在英语里,则主要指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具体的经营和对教育的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学,在美英等国,其研究已走向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多元并置和多元融合的发展之路;在中国,则还处于经验科学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话语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义,话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课程话语是指在课程研究领域形成课程意义的语言,反映了课程领域以及该职业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专业特性。课程话语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孕育于社会之中。同时,课程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不同的课程话语会不同程度地反作用于社会的变迁过程。通过话语考察,可以了解话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话语生成的机制,并根据当下社会的发展,预测未来课程发展的趋势,为课程设置和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婚姻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历来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社会中.婚姻并不仅是婚姻双方个体之间的事情,它还关系着族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同时也影响着各种习俗的传承。陕北婚姻习俗中的各种禁忌,如:择婚禁忌、议婚禁忌、嫁娶禁忌以及婚后禁忌等都有历史延续性、多元性特点;同时也反映着陕北人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婚礼气氛的点缀,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了解陕北人的观念习俗、精神世界都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慈善救济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公平、减少社会波动的稳定机制,广泛存在于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朝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虽然会影响到救济的主体、客体、救济的方式和救济范围的变化,但与政治制度的剧烈变动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任何社会都会借鉴和吸收前代的一些成功做法.就济南而言,晚清的救济措施有很多均直接延续到民国时期,因此,有必要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15.
任何国家和政治社会都处在一定的制度中,任何社会的政治变迁也是社会制度的变迁。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的考察,试图解释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资本主义社会失败的制度性原因。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与西方不同,中国是国家强社会弱。在近代中国由于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民间资本不能很好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由此社会自发实现资本主义制度变迁是不可能的;而国家权力对社会控制力的弱化对于国家权力强行推进资本主义制度变迁也是不可行的,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迈向资本主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民俗摄影的“韵”之美指的是民俗摄影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神圣意味;“余韵”之美则指的是这种神圣意味或文化内涵的留存和在当下社会中的缺失,“余韵”之美事实上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是一种挽歌式的美。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是指能有效地支持、服务和维护某种权力结构的意义或言说,它具有结构性、权力性、无意识性等三方面特征。意识形态批评是对结构性权力关系及其背后利益的揭露和批判,是对意识形态的常识性和自然性特征进行解码、祛魅与敞明。只要人类社会还结构性地存在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配置或稀缺资源与价值的不合理分配,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问题就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18.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电大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枯燥,若照本宣科,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笔者就如何提升电大实用课程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究,即在电大实用课程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教师思维规范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 ,从事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时共同遵循的教育信念、价值标准和基本准则。教师思维规范受文化规定 ,受教育目的制约 ,受教学论影响 ,并且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不同的教师思维规范辩证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教师思维规范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使用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存在于各个社会,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同时由于语言根植于文化,通过委婉语的运用,我们可以洞察不同社会的文化差异,委婉语历史悠久,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最早来自于希腊,由两部分组成,前缀eu指good,后缀phemism指speech(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指好的言语。它是指在言语使用过程中,人们在谈论尴尬或者不好的事务时,尽量避免用粗鲁的或直接的语言,换之用温和的表达方式,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格,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委婉语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随着社会发展其功能和范围在不断扩展,因此,了解委婉语有利于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