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平遥、丽江等十数个城市政府顾问。阮仪三教授长期致力于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对中国历史城镇的保护与规划有深入的研究与长期实践,抢救保护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周边旅游项目有了长足进步,然而仍有不少旅游项目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其沦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牺牲品。福州的三坊七巷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历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从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出发,结合现今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探索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使用"共赢。  相似文献   

3.
对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的四个关于“三农”的文件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举措。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长期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将在这一进程中逐步消除。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纷纷制定规划,确定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在此过程中,更多优惠政策,更多资金,更多市场要素和社会资源将流向广阔的农村。同时,更多基本建设项目也将在各地农村上马和实施。在大建设,大开发的形势下,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势必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和利用好丰富的农村历史文化遗产,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代表作名录或保护项目,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申遗和保护是统一的,其实申遗就是一种保护。保护和传承人类历史几千年延续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社会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工作总结出了很好的原则和做法,值得其它城市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历史建筑、遗迹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继承并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公共图书馆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文化机构,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以福州的大型文化遗产"三坊七巷"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以及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档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江 《中国档案》2006,(9):21-21
江苏省南通市东临黄海,南濒长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代开国元勋刘伯温称之为“崇川福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南通的北部便开始了人类的活动。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淳朴的民俗风习,在这块江海大地上聚集了丰厚的民族淀积。这些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有一定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着不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哨口风筝、黄海渔歌、蓝印花布、海安砖雕、僮子祭祀仪式、海门山歌等。南通市档案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非物质遗产的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秋萍 《兰台世界》2017,(16):71-73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非物理属性表现出显著的不可再生特质,换句话说,此种遗产难以采取以往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对其实现保存,因而全球各国普遍对此种遗产的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档案资源能够实现对人类文化进程中相关文化要素的有效记载,因此,借助档案资源的形式,能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记忆。本文以佛山为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引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带我走进了一座中外闻名的寺庙,在寺庙住持的陪同下,有幸参观了该寺庙保存的珍贵宗教档案。我一方面为寺庙如此丰富的收藏所震惊,另一方面也为寺庙的简陋保管条件及档案的老化、破损状况所担忧。无独有偶,在去年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中,又听说某著名佛教名山,德高望重的住持圆寂后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信、字画以及寺庙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来往文书等,有些文献的历史跨度达百年以上。一方面,由于住持没有留下遗嘱,于是各分住持都希望得到这些珍贵的档案文献,由此出现一些纷争;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管理技术和必要的保管设…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亚太地区的博物馆、遗产机构和世界文化遗产地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日渐成为游客云集的中心,并与利益集团休戚相关,也成为日益全球化环境中的实现地域与身份认同的争论焦点。在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这些机构为了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处理好这些关联关系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卧龙湖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功能,对于改善辽西北沙化地区的干旱气候、净化环境、补充地下水和调节水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卧龙湖历史悠久,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其多功能会造福当地经济,恩泽辽北人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14.
数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方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使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存在.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文化、科学和信息遗产越来越多地以数字形式存在,而且越来越多地仅以数字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探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建设新农村协调并进的有效途径,做到保护与整治并举,努力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这是摆在媒体和记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新闻媒体和记者,有  相似文献   

16.
国家档案局信息网“那些见证了人类历史轨迹的世界视听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危机,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总计约2亿小时的各类珍贵音像资料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是2004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7届国际视听档案联合会上发出的呼吁。2005年1月初,国际视听档案联合会(FI-AT/IFTA)再次在互联网上呼吁国际社会致力于世界视听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18.
胡德生 《中国博物馆》2004,(3):F003-F003
闻名遐迩的天坛祈年殿,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家专门祭天祈祷丰收的场所。它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也是世界人类历史化遗产保护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艾信 《中国档案》2006,(9):17-19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己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整个世界化遗产界具有重大意义。因为2001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56/8号决议.宣布2002年为“联合国化遗产年”。对作为世界化遗产领域的领导机构——联合国教科组织来说,2002年是不同寻常的,因为整整二十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