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随即引发海啸、核电厂核泄漏等一系列灾难,牵动世人心弦。NHK作为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同时也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在灾难报道中展现着其迅速、客观、权威的媒体形象,但如此冷静的报道态度却在潜移默化中打动人心。特别是在此次3.11大地震报道中,NHK成为全球媒体关注、获悉日本3.11大地震事态进展的窗口。本文旨在通过NHK在日本3.11大地震中的不同细节案例对其灾难报道理念加以梳理总结,并探究这些报道理念由来之源头。以期借鉴,改善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刘晓菲 《新闻世界》2013,(6):345-347
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媒体体现了其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日本唯一的公共放送组织——NHK在地震期间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为地震中信息传播及灾难应对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文以NHK对3·11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分析NHK灾害报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对我国媒体的灾害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强烈地震,世界媒体纷纷报道。灾难报道应该选择怎样的报道风格,注意哪些伦理问题,规避哪些事与愿违的不良效应,这些问题在这次大地震后再次摆在了媒体面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日本媒体和台湾媒体在这次报道中的表现,借以说明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3·11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灾害历史的一个节点,除了震级之高刷新纪录,随后而来的大海啸、福岛核电事故给岛国安全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大众媒体在日本社会,尤其是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扮演着非常醒目而且重要的角色。迄今,大地震发生后一年,围绕核电危机和灾区复兴的报道依然是日本主流媒体报道的重点。本文将以3·11东日本大地震、核辐射报道为例,透析日本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特殊表现,并反思其对中国媒体灾害报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核辐射等危机层层推进,也在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引起了恐慌。一条"吃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传忽然传遍大江南北,并引起了大面积抢购市场碘盐的行为,在17日、18日两天达到高峰。在各类媒体的大力辟谣、多方引导下,这场"抢盐风波"在短短两三天内便趋于平静。  相似文献   

8.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出席纪念活动,社会各界也举行多种仪式悼念遇难同胞.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以较大篇幅来报道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相关新闻,已经将其视为一个重大的媒介事件.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14日由藏独分子制造的拉萨暴乱和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新闻媒体在这两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效果,发人深思,值得研究。一、有闻不报是新闻媒体的失职"3·14"和"5·12"两大突发事件,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新闻事件,媒体应当关注和介入。但媒体的不同表现却产生了不同效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反应迅速,报道公开,不仅赢得国内各界的高度赞扬,而且也得到国外媒体的认同和好评。中国的老百姓和世界人民大都通过中国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获取日本相关信息的通道很多,包括日本政府和日本企业的对华宣传,也包括漫画、电影、流行文化等日本元素在中国的传播,再有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中国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获得的与日本相关的新闻信息.这种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获取渠道就是在日本派驻记者.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升值,越来越多的中国媒体逐渐感到直接向海外派驻记者并非遥不可及.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成为促使中国媒体"走出去"的一个契机,既有突破,也暴露了问题.中国媒体加强国际报道、拓宽信息通道之路,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相似文献   

11.
3月11日,中国的近邻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灾难,除了向灾区的日本人民祈福平安外.长江日报作为一家媒体,更有一种职业使命感:出发去日本,因为新闻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日本3.11大地震因其震级高、次生灾害多,影响力大,成为我国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个新闻事件。中国电视媒体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灾难报道的锤炼后,对灾难新闻的报道能力如何?本文通过对央视《东方时空》一个月间的样本进行新闻叙事学的内容分析,归纳出其"平台、悬念、责任"的电视灾难新闻报道理念,"日本3.11地震——一场全人类的灾难"、"日  相似文献   

13.
9月23日,日本新潟发生地震.这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来日本发生的破坏最严重的地震,地震烈度也与阪神大地震相同,同为7度;大地震中除了死伤2000多人之外,还造成9万人左右有家难回.日本媒体非常重视并迅速投入这一突发事件报道中.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震,加之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等状况,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一场复合式灾难.这场灾难给日本带来重创的同时,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带来担忧与反思,更是成为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身为国家级媒体,也投入重兵对此次灾难予以报道,新闻频道的《新闻1+1》栏目则是顺势而为,分别于3月14日和17日配合推出两期“日本大地震特别报道”节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日本媒体对3.11大地震·核辐射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选择日本三大主流综合性报纸、经济类报纸、财经类杂志的报道,运用数据分析、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日本媒体在大地震·核电事故重大灾难和危机处理中的表现,进而更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媒体在处理社会危机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以来,由于日本发生了牵动全世界神经的"3.11大地震",客观上也使日本出版业围绕这一"大事件"在运转。"3.11大地震"发生以后,出版界成立出版对策本部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即便是地震多发的日本,这也是空前的大灾大难。与此同时,因为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啸,造成福岛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日本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NHK在"3.11"大地震中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表现出的媒体责任与风范让公众见证了日本公共传媒的水平与实力。恪守职责,在一线"瞭望""公共传媒是一国和一国民及一国根本文化的坚守者,如约瑟夫.普利策所言,是社会生命的第一线瞭望者……一个国家可以有大灾,但不能有在  相似文献   

18.
围绕"5.12汶川大地震"事件的影响,以"媒体的抗震救灾报道对大学生应急行为导向"为主题,我们设计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填写时间在2008年的5月30日到6月19日(大概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调查高校学生范围涉及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娘远嫁日本大多是奔着好日子去的。而一场大地震破碎了她们眼前的好日子。走或留,成为她们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抉择。2012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一周年,本刊重访此地。  相似文献   

20.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国内各种相关纪念活动盛况空前,各媒体也开展了许多相关的周年祭报道,这些报道始终贯穿着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