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新闻摄影有"三只眼",第一只是镜头,第二只是肉眼,第三只是心灵,即我们常说的"灵魂之眼"。而真正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是最后那只眼——"第三只眼"抓到的。这是我在2008年3月7日举行的2007年度河南省新闻奖图片类评奖现场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在视听兼备的电视新闻的冲击下,当前世界各国报纸,都在努力从加强形象新闻上寻找与电视竞争的出路。这是因为,新闻图片的直观性、形象性争得了读者的第一视觉、第一印象,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视觉形象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同时不少新闻图片记录下的现场是最终的记录,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更加受到读者的喜爱。这样,增加版面上的形象新闻,已成了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种趋向,一种潮流。许多报纸“老总”已确定把强化新闻图片作为报纸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现场声情并茂的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无疑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要素。区别于时政报道和资讯类新闻,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一定要注重"现场"的开发利用。谁能最大限度挖掘"新闻现场",谁就能在日趋白热化的电视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力席位。挖掘"新闻现场",SNG连线、3G连线,不可或缺,通过出镜记者的叙述,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新闻现场经常会看到许多文字记者也用数码相机抢拍图片.从报端上也呈现越来越多的"摄影报道",证明文字采写与拍摄图片"两手抓"的记者渐渐多起来.  相似文献   

5.
夏俊峰 《传媒》2007,(4):52-53
在当前,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2006年明2日,腾讯发布了一组新闻页面,位于左上角一显眼位置的图片新闻,标题为"大学生四级未过跳楼自杀".其中三幅图片均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事发现场中当事人的头部血污,以及现场看客般的围观群众.像这类纯粹以吸引网民眼球为目的的标题和图片早已不绝于"网".  相似文献   

6.
姜晨 《编辑之友》2010,(11):41-43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传媒业渐渐步入了视觉文化相对发达的"眼球"时代.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好的图片能在一瞥之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石一样吸引着读者一睹为快.因此,传媒业对图片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新闻报道的可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图片至上的年代里,图片编辑都希望新闻报道尽可能辅助以图片.然而,过分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新闻报道"图文不一"的现象也频频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7.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社会进入读图时代,报纸头版图片成为读者的重要"视点"。尤其是都市晚报类报纸,更是将头版图片作为制胜的法宝。本文以2007年~2011年的《潍坊晚报》头版图片为样本,通过分析总结了《潍坊晚报》头版图片在数量、尺寸、来源、主题内容、种类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杜鸣 《新闻窗》2008,(3):78-79
新闻图片是一种视觉新闻,也是比较直观的新闻。摄影记者用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所要表述的新闻信息凝聚在这一瞬间;图片编辑则把摄影记者所捕捉到的新闻信息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下媒体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多重复杂状态下的业态竞争,  相似文献   

9.
<正>一、有图未必就有真相"有图有真相"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特别是当人们对获得的信息产生疑问时,更希望得到现场的图片佐证。但是,图片的"假"已屡见不鲜,被网友列为极品"假图"的著名造假照片中,"藏羚羊"、"广场鸽"就出自黑龙江省的记者之手。现在报纸的制作技术越来越先进,图片造假在一些报纸出版环节已变成了日常技术手段,放烟火的画面需要"百花齐放",活动现场需要"人山人海",假日出行需要"车水马龙"……于是,领导访贫问苦、亲临视察时,身  相似文献   

10.
<正>通过几年的摄影记者工作实践,笔者觉得新闻摄影的艺术性仍然是一个主题。笔者的体会是,在传统媒体、版面有限的情况下,就应该以瞬间性强的单张图片为主;在深度报道中,应以多视角、多层次、多张图片的形式去报道事件本身和它的延伸。在真实性原则下把新闻图片拍摄得更有艺术性。自新闻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新闻图片的现场拍摄,如何更贴近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第一现场就成为了高难度的摄影题材。因为,可观的海量信息,就存在于新  相似文献   

11.
黄建凡 《青年记者》2007,(18):120-120
当今报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竞争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读图时代"如何调配人力资源和新闻资讯,搞好新闻摄影?温州都市报摄影部近年来在管理创新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新环境对新闻摄影提出新要求拍好图片、用好图片,不仅仅是报纸创新出彩、吸引读者视线的手段,而且成为报纸争夺读者市场、追求卓越的"常规武器"。因此,图片资源(新闻图片和摄影记者)的竞争也加剧起来。对图片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对图片视觉效果的要求日趋强烈,对摄影记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相似文献   

12.
外国市长们学京剧2011年度中国晚报摄影学会摄影奖银奖、2011年度"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外国市长们学京剧》图片好在外国市长们身着中国京剧服饰,与"洋脸谱"有了鲜明对比,一丝不苟地学京剧表演,体现了外国人对京剧的兴趣和博大精深,有了趣味性。一张图片的好与坏体现摄影记者判断新闻的能力,将新闻价值、情感力量、现场气氛展现在图片中  相似文献   

13.
訚洪 《新闻窗》2009,(3):51-52
当前,平面媒体都在纷纷建立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运行模式,以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与竞争,报纸对于新闻图片的需求越来越强,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当读者打开报纸,往往被一版那鲜活灵动、赏心悦目、充满“动”感的大幅新闻图片所吸引,这些动态新闻图片因其真实、简洁、形象、生动、冲击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报人们的重视和读者的喜爱。对于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理应做到无论遇到各类采访题材,都能及时赶到现场,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正成为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相比枯燥乏味的长篇大论,通过富有冲击力的“图片+画龙点睛之语”的组合,不仅能更直观呈现新闻现场,让阅读者能一目了然和“望图知意”,且图文搭配的精妙更能直击人心,引发共鸣与思考。如同人生要经历的不同阶段,互联网图片新闻也可分为三种境界。纪实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互联网图片新闻的第一种境界,是“纪实型”图片报道的阶段,通常是对新闻现场的直接复制,让网友一目了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今日快报》合并到《武汉晚报》,进一步增强了晚报的实力。在联合做强、改版创新的背景下,《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面向社会、面向市民、面向街头、面向现场的采访思路进一步明确,报社以昨日事件新闻为主的"现场新闻"专版推出后,大量来自现场的新闻图片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编辑部内部也感到图片信息量加大、质量上升、可视性强,初步实现把"现场"带到版面,把新闻送给读者的既定目标。一、记者从请柬和会议中走向街头晚报因其阅读对象的差异,更多的强调服务性、可读性、贴近性、干预性与趣味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追求日报化的报道思路,使得一些晚报摄影图片的采访和运用,逐渐在拍摄题材、表现手法、报道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已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拿起了照相机,一人身兼数职;数码时代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在突发新闻现场,周围的群众往往已经占据了第一现场,发挥着先天的优势,第一时间记录的图片深得编辑青睐;而摄影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完成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对摄影记者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东 《青年记者》2007,(20):68-68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传媒现代化,数字网络化的迅速崛起与广泛应用,使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进入"读图时代"的报刊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新闻摄影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新闻图片是文字无法代替的,它的功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比文字更具冲击力、感染力。毋庸置疑,提高新闻图片的感染力、冲击力,增强新闻图片的时效性,是时代要求,是新闻媒体竞争的需要。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的时期对新闻摄影记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新闻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新闻在报刊上的呈现方式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形式,比起文字,图片具有更强大的传达功能,特别是在"读图时代",用文字很难表达的现场气氛、表情、感情,甚至隐晦性的新闻,都能借助图片表达出来。新闻图片在赋予报刊版面活力和新鲜感的同时,也成了新闻的一种支配性证据。图片的特性及其局限性图片完美地把人类的生活图像化,  相似文献   

20.
一、读图时代的视觉化新闻传播理念 2004年12月28只,国内第一份大型图片只报《竞报》在北京创刊,宣称要走一条以视觉阅读为主要诉求点的差异化竞争道路。《竞报》显然是抓住了年轻一代已经开始习惯接受图片、图表、图示等图像信息符号这一特点。而在此前,上海的《外滩画报》早就开了以图片报道为主进行新闻报道的先例。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将图片作为主要报道方式,显示出读者对图片报道存在着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