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能否找到适合自己兴趣与发挥专长的位置。即是俗语所谓“男怕入错行”。因为这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前景,更关系到能否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要构建“创新型国家”的21世纪的中国,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个体的人生价值,从而凝聚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适合于自身发展、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位置与途径,以便最大限度地贡献于社会发展。即使“入错了行”,也可以“改弦更张”。早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又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的沈咏舟,就是在不断寻找适合发挥自己专长位置的过程中,一步步接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极限。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2,(20):10-10
“如何让气候变化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否发射专业考古卫星进行遥感考古?”、“DNA测序技术如何更好地为考古发掘服务?”在2012年10月23日召开的文物保护与科技融合战略研讨会上,这样的发言充分显示了多学科交叉是文物保护科技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3.
郑义广 《知识窗》2007,(5):35-35
有一次,孟子正打算去拜会齐宣王,宣王派人带话给他:“我本应来看望你的,但这两天得了感冒,不能吹风。如果你来朝见,我一定临朝视政,不知能否有幸和你见面。”孟子一听就不痛快,心想这不是明显在跟我摆架子吗?于是对使者说:“很抱歉,请你回去跟大王说,我也生病了,不能到朝堂上去见他。”  相似文献   

4.
科技编辑审稿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科技编辑在审稿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要解决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作者是否解决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得当?论文能否经得住科学检验?科技编辑在掌握和运用比性思维的方法时必须注意:不受作者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敢于提出问题;克服“权威决定论”的不良影响;注意发现新观念,培植“科学新人”;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认真学习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5.
20年前,舒正江从黄冈地区农业学校毕业后,压根就没打算在农业科研上创出什么奇迹,但他却立下了一个愿望:要教会农民应用新科技。如今,这愿望一步步通过科技示范变成现实:8000农户“旱抛秧”、棉花地里套玉米、“冬闲田”内种油菜……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经济科技化、科技经济化和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政府,是科技经济一体化发育生长的“培育者”,过去我国长期实施政府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教育、科技、经济相互割裂,产、学、研各行其道,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被肢解,科技成果的转化,呈现游离状态。目前,政府正力图通过职能转变来改变这种状态。政府职能转变核心是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由“家长”转变为“导师”,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创造一个祥和、通顺的环境。一一、培育科技发展市场培育科技发展市场,一是尽快建立并健全与科技成…  相似文献   

7.
论中试问题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间试验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一、关于中间试验环节中试问题是企业、研究单位、高校和政府部门乃至科技界和全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中试工作存在的问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我国这一问题特别严重?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要了解中试问题的形成,先从中试环节分析开始。1.中间试验的功能。中试在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过程中,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一,科技…  相似文献   

8.
车慕莲 《科协论坛》2001,16(1):28-30
科技科普教育产业化或市场化问题是近两年来人们谈论的热点问题,那,为什么要提出科技科普教育产业化问题?科技科普教育能否作为一个产业经营?科技科普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如何运作,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还是按教育规律办事?等等。笔作为一个科协工作,试就上述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如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这是长期围绕西部科技工作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誉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一面旗帜”的四川巴中市进行了长期探索与尝试,找到了科技工作的突破口。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4年起,在全市组织实施科技兴巴“四百工程”(大力转化100项先进实用科技成  相似文献   

10.
段成瑞  向传三 《软科学》1989,3(4):26-33
<正> 一、“科技兴蜀”的含义从字面释义,“兴蜀”指振兴四川,“科技”指通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实现四川的振兴。对此不会有更多歧义。但对其深层含义,特别是其质与量的规定性,则需通过争鸣求认同,以便在共识的基础上同心同德为之奋斗。应当把“科技兴蜀”作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战略组成部分来理解。我国四化的“三步曲”,已接近走完“第一步”(1980~1990),即将开始“第二步”(1991~2000)。在此背景下提出“科技兴蜀”,既反映了四川对其在“第一步”中“掉队”的自责精神和危机感,又反映了四川将在第二、第三步中,摆脱落后,多做贡献的主人翁态度。  相似文献   

11.
扇式翻谱器     
在音乐界有一个古老的问题,即乐谱的翻谱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乐器演奏都是靠双手来完成的,那么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演奏人员就不可能再用手去翻谱,用手翻谱就意味着音乐的中断。不得已,人们只好采用一部分人去翻谱另一部分人继续演奏的办法使音乐保持完整和连续。这种演奏办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翻谱时只有一部分人在演奏,音乐的力度和音乐质量都受到影响。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第一步,我想既然传统的手动翻谱方式靠机械动作不易实现,那么不妨变换一种思维方式,翻动不行,能否转动呢?由此我想到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14,(6):47-47
在移动互联时代,拥有移动终端的消费者不再需要“去购物”,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购物“。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怎么有效地占领移动终端?如何整合传统的实体通路及线上通路?怎么将新生的APP快速推进市场.并大幅度占领市场份额?怎么有效地将已占领的终端转化为利润价值?如何率先抓住移动潮流带来的机遇,成为时代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13.
破“四唯”后如何立“新标”,这是当前科技评价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迫切需要有好的理论和方法支撑。对此,文章主要针对科研人员成果评价提出BRIDGE理论,即将要“破”的以SCI论文为主的量化评价中合理的要素结合进要“立”的以同行评议为主的“新标”里,从而架起了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之间的“桥梁”。BRIDGE理论的实际应用表达为“六步法”;其中,第二步( recode)与第三步( insight)两个关键步骤实现了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分层的专家评议。BRIDGE理论是对定量定性相结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发展,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正>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把握创造性“高度”,一般采用“三步法”,而确定最接近现有技术是应用“三步法”进行创造性判断的起点,直接影响着创造性评述的思路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没有科技精神?中国的科技精神在哪里?要探讨一个民族的科技创作能否构成一种精神,就需要将衡量的尺度标架在解答生命的、人生的全部意义这一历史主题之上来,由此才能寻出科技的真正精神在哪里。在古老的中国,科技正是生命武器,意图解决生命难题以维系生存之道,但它从来不会把这一武器指向别人,而是指向自己。这就是中国的科技精神。  相似文献   

16.
救赎     
“小李,明天我去机场,能开出租车送我去机场吗?”一个我最熟悉的声音。 我心想:“这不是杨老板吗?这么久未联系了.怎么突然找我?”我有点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全国火炬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曾强调指出:在我国“科技研究力量很强,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较差。”这种“较差”的转化能力,实际上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大障碍。克服这一障碍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在此,有许多理论的和实践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而技术商品的特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苹果公司是怎么推出“视窗”的呢?27年前,乔布斯来到神秘的“施乐PARC”,第一次看到“视窗”演示,一分钟后,他跳起来,大叫道:“为什么不应用这些技术开发产品呢?这真是最了不起的东西!这就是技术革命!”但“施乐PARC”研究出的伟大技术,又何止一个?它还发明了“以太网”技术标准。但这些并没有为“施乐”创造出巨大财富,原因就在于它没有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科技界流传着一个新词:垃圾专利。垃圾专利是说许多研究单位、课题组或个人对外宣称申请了多少多少件专利,而这些“专利”只是经过“申请”这一道手续,能否被授权、能否应用于生产、能否为别人购买都是无所谓的。专利申请人申请“垃圾专利”的目的只有一个:彰显自己成果的“创新性”。专利,本来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成果,一旦被国家授权,就表明了自己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然而,当“专利”一词同“垃圾”一词结合后,便成为要丢弃之物,无用之物。一个研究机构如何防止产生“垃圾专利”?在这方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20.
从第八届“挑战杯”看大学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11月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举行,“挑战杯”为建立大学的学生科技创新动力新机制作出了新探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通过回顾第八届“挑战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动力新机制的发展方向,并能给将要参加第九届“挑战杯”活动的所有大学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