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由于保护自身的利益,适度或暂时封锁某些消息,在各国新闻发布中都是常见的现象,关键在于要有度,要有法律依据。新闻发布作为信息调控的手段,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示,经常充满信息透明与信息封锁的对决。赢得民心与逃避责任的对决各国新闻发布的真正目的在于影响海内外民心,靠说真话、心怀坦荡表明正确的立场,及时疏导内外舆论。说假话、遮遮掩掩,绝不能获取人民的信任,所以信息透明、博得人民的认同感是新闻发布会的灵魂。影响国内和国际民心的力量,提高国家形象的向心力,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公告我国的施政方针和面临的某些问题,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化解外国的偏见,回击反华势力的攻击,是打造软实力的实际战略。  相似文献   

2.
美英著名医学期刊的新闻政策及其对医学信息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何煜  钟紫红  孔朝霞 《编辑学报》2011,23(3):277-279
美英著名医学期刊大多制定了新闻政策,其本质是建立在新闻封锁基础上的新闻发布,其中新闻封锁对作者和大众媒体均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求,新闻封锁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解除。美英著名医学期刊的新闻政策在医学信息传播中可能具有正负2方面的作用,但在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负面作用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信息封锁是可怕的,但信息虚假同样是可怕的。封锁使人们无知无畏。虚假使人们不知所措。因此,如何规范(特别是通过自律)自媒体形式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新闻发布,是一个非常需要关注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第一时间发布,争夺网上话语权的先机 地方网络媒体争夺网上话语权,必须抢占先机,在第一时间主动地公开报道.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封锁"信息已不现实.相反,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既可以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抢占先机,又可以占领道义的制高点,树立党和政府以人为本、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谣言止于公开,信任源于透明.福建南平2010年"3·23"恶性杀人案,大武夷新闻网改变传统媒体的做法,采用滚动式、即时式的方式,即采即编,编发即时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和新闻评论,赢得了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新闻发布制度已成为各级政府公开政务信息,建设阳光、透明政府,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近年来,随着档案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需求不断增长,全国各档案部门也开始借助新闻发布平台,发布档案信息,使档案新闻发布走进了公众视野,并成为新常态下档案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的层层推行,新闻通稿发布渐成规矩。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所在地,滚动式的通稿发布似成惯例。这可视为社会信息公开透明的一种进步,也可看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在探索新闻发布制度规范化路径过程中,提出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要开拓新闻发布流程规范化、新闻发言人专业化、"辽宁新闻发布"品牌化的新模式,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立体化地传播、展示辽宁形象,提供信息,答疑释惑。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非典之后,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正式建立。10年来,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在历练中逐渐趋于成熟,而政府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信息发布是否及时、透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知情权能否得到满足,从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由此,本文试图对2008年西藏"3·14"事件和2009年新疆"7·5"事件前后我国政府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究我国新闻发布制度与策略的进步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及的知情权是指宪法意义上人民对政府的知情权。知情权的产生又促使政府制定信息公开法 ,而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也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已经成为现代民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政府在实施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过程中 ,除了实施电子政府、网上政务公开等措施外 ,还有一项就是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 ,它是推动政务公开透明 ,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是对于我国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而言,2013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自2003年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进新闻发布制度至今已整整十年。如果要追溯到外交部1983年正式任命首位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业已历经三十个春秋。放眼世界,1913年3月,美国白宫在威尔逊总统的倡议下举行定期的新闻发布会。这是世界上首个正式建立的新闻发布制度。威尔逊在任4年共举行了132场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11.
李爱晖 《东南传播》2012,(10):48-49
政府新闻发布会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制度建设,不仅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性,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本文在传播仪式理论的指导下,从影像传播的视角出发,分别从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会场的陈设和选择、新闻发布的形式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政府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人本责任是新闻传播的核心责任,新闻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无论主体还是客体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一、新闻传播在人文责任之诉求新闻传播在人文责任上有一定的诉求,只有满足了这些诉求,才能表明新闻传播的人文责任。1.坚持信息透明满足公众知情权新闻采访和新闻传播的目的是满足受众对新闻的渴望及知情权,新闻的落脚点是人,因此新闻传播的人本责任要求,新闻传播的活动一定要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坚持新闻报道的全面客观性,坚持信息公开透明,让受众充分了  相似文献   

13.
何如旦在《新闻实践》2006年第12期撰文认为,在现实新闻实践中,信息被人为高度垄断、对新闻单位瞒报信息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当地政府官员认为是“负面”新闻而采取封锁、瞒报。剖析地方政府官员瞒报新闻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8,(7):9-9
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媒体实现了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让受众看到了新闻开放与记者使命感的高度结合,大大提高了新闻传播水平及能力。 政府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注定打下深刻的烙印—— 这是一次政府空前开放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媒体24小时直播.不断召开新闻发布会……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VS新闻媒介:合作与博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公开中的媒体责任在于一要主动配合新闻发言人工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按照新闻规律办事。防止自身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二是新闻媒介要善于识别新闻发言人信息发布不实、不真、不全、颠倒黑白和无中生有等现象。规范信息发布者行为。杜绝信息不披露与信息披露不及时。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中国军方新闻发布机构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国防白皮书发布等军事行动中,以多种方式向各国媒体和公众传播信息、发表意见、作出解释,树立了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中国军队已经形成了以国防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为主,以发言人发表谈话、答记者问、组织记者参观采访、例行记者会等为辅助的多元新闻发布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2007,(10):41-41
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国有关虚假新闻的法规政策和认识也不尽相同,但是,虚假新闻的悖德性却是广泛的共识。尽管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但拒绝虚假新闻几乎是所有发布新闻信息的网站的明确承诺。一旦被证实发布或传播了虚假新闻,相关的网站通常的做法是删除虚假新闻、向受众或受害人道歉。美国的网络新闻媒体是这样约束网络信息传播的:  相似文献   

19.
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独特观点 追求独家报道,抢发独家新闻,长期以来,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希望以此作为制胜的法宝,确立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在高度开放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发达,新闻操作日益透明,某一家媒体企图垄断或封锁新闻来源几乎不太可能。各家媒体对发生在本地、本国、以及国际上的重要新闻事件,几乎都能同步作出快速反应。因此,在众多媒体都尽其所能抢发新闻的今天,受众可能很快就从多家媒体上看到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相关报道,这时受众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哪家首发…  相似文献   

20.
新闻指最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源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发布与传播。新闻单位所采集、编辑、制作、发布、传播的新闻体裁,一般又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但不论何种新闻体裁,都要包括新闻共有的五大要素,又称五个W,我们分别予以新解读。一、第一个W(who)——何人人物是新闻的主体,任何新闻都不可以见物不见人或见事不见人,新闻的信息价值也是由新闻人物创造出来的,因此人物永远都是新闻的首要元素。例如,中央电视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