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留下来的江山,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所获得的全部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
张道玲 《新闻世界》2013,(10):266-267
以唐太宗李世民和谏臣魏征为代表的唐朝封建君臣治下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继“文景之治”过后又一个盛世,在这一时期,大力提倡的“任人唯贤”和“知人善任”等人才选拔与任用的思想对当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人力资源测评角度对此进行简析并阐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楼兰之名,非常响亮。楼兰曾是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公元前126年张骞凿空归来,向汉武帝的奏书上说: “楼兰,姑师邑有城廓,临盐泽。”盐泽即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之罗布泊,楼兰古城就是楼兰王国的王都。地处中两交通之要冲,“丝绸之路”的咽喉,是我国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果敢地推行了一系列适合时宜的革新措施,使社会经济日益繁荣昌盛,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5.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农为本、重本抑末和“积贮”的主张,主张由国家垄断铸造权,统一使用“法钱”。贾谊的经济思想为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文景之治”,为巩固西汉封建中央专制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改革家.他提出了以农为本、重本抑末和“积贮”的主张,主张由国家垄断铸造权,统一使用“法钱”.贾谊的经济思想为西汉时期的经济繁荣、“文景之治”,为巩固西汉封建中央专制统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国报业的空前繁荣。新生的都市生活类综合性报纸,犹如一匹匹异军突起的“黑马”,使业已成熟和稳定的报纸市场产生了巨大震动,同时也给报业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任何一张新办报纸,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都会遇到营销策略的选择,这是决定报纸兴盛与否的重要因素。正确的营销策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报纸很快打开局面,抢占市场,赢得竞争先机。反之,不知“路在何方,甚至会把“财富”变成“包袱”。报纸要适应市场变化,归根到底是要把握读者跳动的“脉搏”,这个“脉搏”就是读者的需求和动机…  相似文献   

8.
出版集团的初衷是“造大船”,但目前却成“行政下的蛋”。出版社的产权制度改革,躲不过,绕不过,也不宜再拖。四通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等着搞产权改革,一等就是10多年,直到90年代末才等来机会,在产权改革停滞的10多年间,四通发展很慢,这在中关村很有代表性。少干事多拿钱是国企员工的典型心态。周代实行“井田制”,公田荒废私田兴旺;公元前593年鲁国搞“初税亩”改革,废公田,开阡陌,奴隶主向奴隶收租,结果生产力大大提高。1979年起,中国农村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质就是废井田、开阡陌,成效有目共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公有企业,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有企业,都很难搞得好。人心如此,古今亦然。所以非改不行。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出版(公元581——960年) 第四节隋唐五代的书籍及装帧二、唐代书籍的搜集、整理和收藏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民族统一,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先后出现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唐玄宗的“开元之治”的繁盛局面。在书籍的搜集、整理和收藏方面,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隋末战乱,国家藏书受到严重的损失。唐初,高祖李渊采纳秘  相似文献   

11.
习习 《档案》2013,(6):46-50
马邑之围 依旧和匈奴有关,又是一个意义特别的著名包围战。 白登之围,汉高租开中国历史和亲之先河,常掌汉朝帝国,委曲求全,蒙受屈辱。但这一偷安政策,稳住了匈奴的粗莽,暂时缓和了汉匈矛盾,西汉为自己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建设环境。经过文景之治,经历了大约70年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即位时,汉朝发展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12.
刘红星 《青年记者》2002,(10):26-26
这两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类报纸不断涌现,竞争态势也越来越激烈。在诸多新闻门类中,体育新闻作为当家小生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个别新闻的哗众取宠现象却令人心忧,甚至为了“燥料”不惜造假。像世界杯期间的“万乔普服用兴奋剂事件”,以及世界杯之后,各类有关球员出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国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农民的负担也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税,他们可能还得缴纳其它的费用,因此有了“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的民间说法,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地方将其它税种附着在农业税上、伪装成“皇粮国税”搭车征收,这实际上是一种地方和部门挪用国家强制力、透支农民对国家的信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繁荣带来竞争,竞争促进繁荣。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电视台与有线电视台之间的相互竞争和促进几乎无所不在。正是在这种竞争的推动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活力,呈现空前繁荣的新局面。然而,在繁荣的灿烂阳光下也有一些不该有的“角落”。这里,笔者试就“竞争”与“合力”问题作一些探讨,向同行讨教。一十几年来,广播一直被一种“阴云”笼罩,那就是:广播正在走向衰亡。另有一些“有识之士”说,电视是广播的克星,电视的兴起意味着广播丧钟的敲响。近年来有一种新论,认为多媒体的出现将取代报纸与电视,是对当今各媒体的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期刊出版空前繁荣,竞争也空前激烈。要想在众多的刊物中,尤其是众多的同类刊物中脱颖而出,赢得读者的厚爱,就得在把握共性的前提下,把刊物办得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刊物特色诸要素所谓个性,是相对共性而言;所谓特色,是相对一般而言;刊物特色,简而言之,就是不同于一般同类刊物的优点。刊物特色的构成,主要有这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程东亮  林艳 《新闻窗》2008,(6):18-19
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媒介结构多元化和媒体自身转变加速的今天,新闻传播既要通过新闻报道来提供信息、反映舆论、实行社会监督和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同时也要给受众提供“观点信息”,以引导公众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时评在新的历史时期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同形态的新闻媒体都把时评作为引导舆论、指导实践、扩大媒体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阵地,新闻时评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外国人形容改革中的中国说:“像一个喧闹的工地。”这话,很有几分道理。在这场改革大潮的喧声中,也包括有中国新闻改革的喧声。新闻改革的十年,是探索的十年,论争的十年,但也像一位同行说的:我们毕竟跨出了很大一步。中国的新闻业在改革的年代里是空前地兴旺繁荣起来了。中国社会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数量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中国社会也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  相似文献   

18.
占琦  苏静 《今传媒》2016,(10):131-13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加入传媒大军,媒介资源空前繁荣,媒介重心发生偏移,媒介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公器”探讨社会公共议题,而是更多的关注私人议题。媒介域的“私有化”,同时也带来了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缺失和“议程设置”功能势弱等问题,网络草根和网络红人利用新媒体、自媒体进行“议程设置”。本文分析面对上述问题,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9.
刘峰 《出版史料》2009,(4):81-85
学术期刊作为新生的传播媒介,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出现,到二三十年代达到空前繁荣,时人曾把1934年称为“杂志年”,这一时期中国迎来了创办期刊的高峰,形成了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期刊热”。顾颉刚1934年3月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与30年代“期刊热”中诞生的大部分刊物一样,有着绚丽的开场、坎坷的发展和短命的结局,但又与民国时期那些昙花一现的学术刊物不同,直到今天还不断地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代帝王录》(杨剑宇著,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一书,文图并茂,知识性、可读性较强,装帧也精美,粗看给人印象不错。但是,稍加研读,便发现书中错谬迭出,实有纠谬正误之必要。一、人名错乱如第131页:“齐威王(田因齐)……齐恒公田和子。齐恒公田和于公元前357年病死,他于同年即位。”其实,田和并非什么“齐恒公”,而齐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