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粮食购销体制的主要内容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实行粮食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敞开收购:农民卖多少就收购多少,保护农民利益,严禁私商和其他企业收购。顺价销售:如果粮食都掌握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中,就可以控制市场价格,实现顺价销售,从而不会亏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储企业从农发行那里得到贷款,收一斤粮食给一斤的钱;卖出一斤粮食,连本带息还一斤粮食的钱给农发行。在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条件下,每年用于新收购粮食的资金需求,可以用粮食销售后及时收回所占用的贷款来解决。粮改的重大意义有两…  相似文献   

2.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始终以市场取向为改革目标,经过十四年不平凡的探索历程,目前已经形成了市场经济的雏型。 1、市场调节范围不断扩大。1978年,国家直接管起来的农产品达113种。现在除粮食、棉花、烟草、蚕茧等几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副产品以外,其余已全部放开。目前在农民出售的农副产品总额中,国家计划收购的已不到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国际粮价自2002年开始上涨,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世界银行4月9日发表报告说,截至2008年2月底,过去3年中,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据朕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  相似文献   

4.
姜峥 《华章》2009,(19)
在国际市场粮价剧烈波动的2008年,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粮食商品量和省际间净调出商品粮第一大省,迎来了连续第5个丰收年,全省粮食总产量845亿斤,但是我省粮食生产却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建议国家从战略角度重视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为我省实现千亿斤粮食工程、构筑国家"战略粮仓"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粮价市场化改革为主线来总结粮价政策变迁的轨迹,可以发现粮价调控的如下演变规律:第一,朝着市场化方向推进并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第二,沿着"国家强制干预"到"国家干预为主、市场调整为辅"再到"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为辅"的路径转变;第三,粮价调控手段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第四,粮价调控是为了平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我国目前粮价调控陷入了向上调控无法缓解粮食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向下调控难以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两难境地,坚持深化粮价市场化改革、强调国家干预作为补充手段的重要性、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利用"多元化"粮价调控方式,则是解决当前粮价调控困境所应该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北京高校应对食品涨价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办伙原材料涨价的原因及走向趋势 2003年秋季全国性的十多种主要办伙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平均涨幅超过40%,其中大米、面粉价格涨幅超过50%.仅事隔3年时间,此番肉食品、鸡蛋、色拉油又呈快速大涨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3:一是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带动国内市场玉米及小麦价格提高.近年来我国粮食虽然首次实现粮食连续三年增产,去年总产量超过9800亿斤,但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我国2006年玉米总产量为1.42亿吨,其中75%用于饲料,20%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已成为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粮食乙醇燃料出现了与民争食问题.  相似文献   

7.
材料一2003年10月,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大量进口粮食,导致国际市场粮价高涨,反过来刺激国内粮价再度上涨。材料二袁隆平认为现在定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圆满解决为时尚早。由于粮价低,谷贱伤农,趋利避损的心理使一些地方纷纷出台措施,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加之城建大量占用耕地,粮食种植面积每年以2%以上的速度下降。他因此说,自己并不反对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但减少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应该在保证粮食总量供应不减的前提下进行。材料三为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中国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的步伐,2003年在安徽、河南等省先行进…  相似文献   

8.
材料一:2003年10月,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大量进口粮食,导致国际市场粮价高涨,反过来刺激国内粮价再度上涨。材料二:袁隆平认为现在定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圆满解决为时尚早。由于粮价低,谷贱伤农,趋利避损的心理使一些地方纷纷出台措施,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加之城建大量占用耕地,粮食种植面积每年以2%以上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形成,我国各地区先后都在取消生活物资的计划供应,价格全部放开,随行就市,给我们高校伙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解决好伙食物资供应的困难和问题,将是高校伙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高校伙食物资供应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第一,各类伙食物资随着价格放开持续上涨,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常用物资上涨幅度较大。从全国来看,物价都在不同程度向上波动,就武汉地区来讲,物价涨势趋猛,涨幅较大。例如:(1)大米,92年3月为0.26元/斤,92年10月为0.38元/斤,93年10月底为0.54元/斤。93年11  相似文献   

10.
十年改革,十年探索,十年巨变。经过宁蒗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已由1978年的2967万元增加到6208万元,粮食总产量由6778万斤到11574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06元,人均有粮  相似文献   

11.
老板的杆秤     
有一部电影,有这样一组镜头:解放前,一米店老板,他每年向农民收购粮食时,明明是一百斤的粮,可用他的大秤一称,却只有八十斤了;同是一杆秤,而当他把粮卖给穷人时,明明只有八十斤,到了他这罪恶的大秤上一称,竟是一百斤还多.当时,人们都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粮食市场是过渡时期商品粮食分配的补充形式粮食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宝中之宝”,因此“工人国家,只是实际上储存有充足粮食时,才能在经济方面站稳脚根,……。”可见,正确地解决粮食问题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若干根本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于1953年11月19日所颁布的“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算术课是小学一门主要课程。通过算术教学应该经常地向儿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目前有少数人只单纯地地强调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的熟练技巧,忽视思想教育。他们甚至说:1加1就是等于2,3减2就是等于1,这有什么思想教育可进行呢?我们的看法却不然,只有坚持政治挂帅,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们想举几个例子,说明算术教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和效果。高小第三册算术67面有这样一道题:1958年我国粮食产量是7,500亿斤,1959年计划比1958年增产2/5,计划产粮食多少亿斤?我们根据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公报,将7,500亿斤改为5,000亿斤,2/5改为1/10。当时有个别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改数字,(绝大多数学生  相似文献   

14.
有一道选择题,高三同学做练习时不少人都出现了错误,问其原因,大家反映这道题难。那么,这道题难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原题是:前两年,有些棉贩子任意抬高棉花价格,与国家收购展开棉花大战,有的甚至在棉花中掺杂使假,1994年国务院提高了棉花的收购价格,并规定不放开棉花经营,不放开棉花市场,不放开棉花价格。国家的这一措施表明:A.在棉花的种植与销售上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B.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国家从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出发,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D.棉花的价格还没有理顺,不能放开价格,必须由国家定价。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中华民族振兴必须依靠科技,已成为国人共识。“十五”期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总量达到3590亿元,年均增长17.45%。2007年,科技投入计划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保证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和农产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努力使农民收入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稳定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完善粮食购销政策,提高政府干预市场的能力。1996年粮食购销比较可行的选择是继续实行“保一块、放一块”的“双轨制”,即在保证政府能够稳定地掌握一定数量的粮食,以稳定粮食供给的前提下,放开粮食市场购销,促进粮食市场发育。针对当前粮食购销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1996年在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适当提高国家粮食定购价格,并严格控制粮食购销差价。目前粮食定购价与市场价差价过大的矛盾已很突出,这固然与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不强有关,但不能  相似文献   

17.
最近,粮食价格有所上升,稻谷在市场上最高售价达0.72元/斤。农民都说今年种田有盼头。但是在我家乡,地方粮站却无视法律,擅自在公路上设卡阻止农民运粮外销。这些粮站人员凭着手中的权利蛮横地制定“土政策”,以0.5元/斤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许多农户没有仓库或者急需用钱,只好将手中的粮食贱价交给他们。如果每户按5000斤计算,那么每户收入至少减少1000元。这个数目对于粮站里那些除去月薪还有福利的工作人员来说,当然不算多,但对于给孩子交每学期一百多元学杂费都犯难的农民,无疑是个大数目。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事情,因为…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是在1953年夏秋,国家发生粮食收购危机的情况下紧急出台的.9月份的粮食收购量只完成了计划的80.11%,10月份进一步减至72.17%;而同期销售却分别完成了计划的118.47%和120.42%.  相似文献   

19.
一、1997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初步判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1996年各地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的内外部环境都有所改善,农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农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部分地区农产品的“卖难”,主要农资价格进一步上涨,以及农民负担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综合分析,对于1997年我国农业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作出如下初步判断: 1、1997年粮食生产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粮食的“卖难”现象,将对1997年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切实贯彻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支农资金积累机制,支农投入已积累出效应。我国商品粮基础建设已成绩斐然,目前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品种搭配适当、能够有效提供商品粮的基地体系。“八五”期间,国家财预算内支农支出累计达到2598.6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了一倍。中央已明确提出了粮食销区要努力提高自给率、产区要努力提高商品率的方针,在“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会继续重视粮食生产,稳定面积,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努力增加粮食供给总量。上述因素,无疑会对1997年的粮食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正值世界范围内粮价上涨,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山东省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主产省之一,具有稳定的粮食供给能力,生产的粮食除满足本省的需求还向外省输出,山东省的粮食安全在全国的粮食安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山东省粮食生产总量及人均粮食生产量逐年下降,对本省及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运用Origin、DPS软件对山东省粮食生产潜力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确保山东省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