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彭文涛 《考试周刊》2012,(60):143-144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一方面处于不断探索与求知之中.另一方面处于竞争与压力之下,对其实施生命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义教育、责任感教育、挫折教育及死亡教育.使大学生珍惜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死亡教育”强调“向死而生”的价值理念,它引导人们探寻死亡的本质,追求生命的价值。结合死亡教育的内涵,重视我国大学生死亡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生命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因生命教育缺失而导致的不良后果,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有效途径,以期引导大学生珍惜生命、敬畏死亡,最大限度地追求其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命与死亡辩证统一,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一体两面。从生命教育的反面——死亡教育入手,更能引起大学生重视生命、感悟生命。国内学者对死亡的理解大都基于脑死亡或心死亡的医学鉴定,相应地,死亡教育顺理成章地被简化为一种应对生理死亡的预防性教育。事实上,与动物不同,人之生命的崇高与神圣,在于其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人的死亡不仅包括自然生命的死亡,还包括超自然生命的死亡。大学生的死亡教育不仅应面向生存向度,还要面向生活向度与生命向度;不仅要做到基本关怀,还要体现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及生命的价值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但是对于自杀、如何看待死亡等问题有些大学生存在认识偏差。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力度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生命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切实关注每一个自然生命个体,实现其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命意识指人对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及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生命意识缺乏、对生命的漠视是当前大学生产生伤害生命事件或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挖掘高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的因素、加强抗挫折教育与死亡意识教育、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及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等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调查发现,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呈现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最初的多元不定,到开始注重外在的物质特征标榜存在价值,直至最后归于自身内在价值的体现的整体发展趋势;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认知理解和态度理念都表现出积极、正向的个人体悟,注重与他人的情感联系,表现出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应树立科学的生命教育观念,关注年龄效应、专业效应,注重感性体验和触动,倡导学生感恩生命、热爱生命、践行生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合肥地区的几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现代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学生对实现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死亡的看法还有一点偏差,生命行为不能完全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有必要多方面加强高校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生命价值教育势在必行。对大学生实施生命价值教育有着理论渊源和实践意义;提出通过树立生命价值教育理念、设计生命价值教育课堂、把生命价值教育渗透到实践、强化感恩教育等措施加强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命价值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蔓延的趋势,生命价值教育已刻不容缓。生命价值教育以唤起人对生命的关怀为终极目标,以处理人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生命价值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开设敬畏生命,感恩教育等课程和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概念: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生死观教育等等,名称多样,概念表述不一,但所有的概念其理念都涵盖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创造提升生命的价值。笔者将借用生死观教育概念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的生命教育尤显重要且迫切。我们应努力从生命教育产生的缘由和基本内涵,以及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生活具有的积极意义出发,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  相似文献   

13.
把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可作如下设计:把生命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把生命教育融入道德教育中,教育大学生关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中,教育大学生用法律维护生命权益;把生命教育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究其根源,和传统文化的先天不足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淡化了生命本身的价值,忽视了人对生命的尊重,造成内敛的民族性格和男尊女卑的人身依附关系,容易导致大学生忽视生命而自杀。因此,必须深刻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弘扬科学的生命观,增添死亡教育等新的内容,尊重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把生命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把生命教育融入道德教育中,教育大学生关爱生命;把生命教育融入法制教育中,教育大学生用法律维护生命权益;把生命教育融入择业和创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命价值观的境界及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儒家生命价值观关于人类生命的范畴包括自然生命、文化生命和道德生命三种境界。儒家生命价值观在当今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能够帮助高校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培养正确的死亡观,履行人生的崇高使命,提升生命的精神价值,塑造完美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7.
黄春建 《时代教育》2012,(19):61+63
近年来,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造成的。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化发展,高校频繁发生的道德失范事件暴露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和异化,而意义与生命的融合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升华的必由之路。价值澄清理论倡导要坚持以大学生实际生活为土壤根基,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大学生价值澄清的全程引导,这有利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生命意识、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与实现大学生生命的整体和谐、可持续发展这一崇高目标相适应的生命教育内容,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关键。本文从生命意识的养成、生命价值的追寻、生命的和谐发展等角度,对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作一些探究,以期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某义工组织与大学生志愿者举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高校体验生命"活动.16名大学生志愿者用拍遗照、躺棺材的方式体验死亡."死而复生"后大学生纷纷感慨:"感受过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11月3日《武汉晚报》) 生命的可贵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之才,理应对生命的价值有理性的认知.然而,近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新生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诸如大学生轻生事件,不但让家长痛彻心扉,也让高校承担了很大的舆论压力.事件背后,诚然与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承受较大心理压力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中国学生生命教育缺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