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有些文章认为刘勰生长在山东莒县,并在莒县西浮来山定林寺校经和写作。其实,山东莒县虽为刘勰的祖籍,但在他数代前已迁往江南,他本人生于京口,活动于南朝,死于南京钟山定林寺,从未到过菖县定林寺。文章通过对其祖籍、生平及莒县定林寺的史料分析,对此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
刘勰与晋陵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籍地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通俗的说法,认为刘勰的籍地是莒县(今山东日照市)或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文章旨在探究刘勰的籍地,及与籍地相关的问题。认为刘勰的籍地“东莞莒”是南东莞莒县。在刘勰生活的年代,“东莞莒县”是侨郡的名称,当时此郡属南徐州管辖,“侨”在晋陵境内。现此地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境内。  相似文献   

3.
刘勰,字彦和。约生于宋明帝泰始元年,即公元四六五年。《梁书·刘勰传》说他是东莞莒(今山东省莒县)人。其实这只是刘勰的祖籍,他的父辈、祖父辈和他自己都是出生在南徐州南东莞郡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刘勰的祖父刘灵真,生平事迹不详。我们只知道他是南朝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刘勰的父亲刘尚,生平事迹亦不详。史称他曾任越骑校尉。  相似文献   

4.
刘勰简介刘勰(465532)中国古代文论家。生于江苏约,镇江。幼年家境贫穷,曾寄居在定林寺整理佛经十年。其间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并撰写了《文心雕龙》。之后,在王廷和太子府做文书的工作。由于他的文才,深受太子萧统的喜爱。萧统死、新太子上台,刘勰又回到定林寺整理佛经,并应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群星灿烂的古典文学领域里,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颗闪闪放光的巨星。 文学史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作家为我们遗留下极其辉煌的著作,而他的生平事迹却没有留下多少,不禁为后世研究者所惋惜。刘勰正是这样一位古代著作家。《梁书》和《南史》虽然为他立有传记,那记载过于简略了,这简略的记载,便成为研究刘勰生平的珍贵史料。根据这些记载我们知道:刘勰,字彦和,生活在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南朝,经历了宋、齐、梁三个朝代。他的祖籍是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自东晋以来就侨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成为那里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先刘灵之,是南朝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父亲刘尚大概只做过越骑校尉那样的小官,在刘勰还年幼时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6.
刘勰,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世居江苏镇江.作为文论家,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理论意义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作为语文学者,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理论意义并不为世人所重视.事实上,刘勰的语文思想丰富、深刻而又系统,许多论述至今仍不失其指导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国内外学者都十分重视的文章写作理论巨著,英、美、法、苏、日等国百科全书均对它有所介绍,国内发表有关研究文章也不断增多。刘勰字彦和,山东莒县人,曾寄居江苏镇江。他的生卒约为宋泰始元年(464)到梁普通三年(522)。他家相传是汉高祖之子齐王刘肥的后代,其祖父灵真是南朝刘宋王朝司空刘秀之的弟弟,其父亲刘尚做过越  相似文献   

8.
刘勰(约公元465—约523年),字彦和,梁东莞莒人(今山东莒县)。他的《文心雕龙》既总结了自《诗经》,《楚辞》以来历代的创作经验,又系统地建立了自成体系的批评理论,创作理论和美学理论。 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阐明刘勰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南齐末年投奔建康定林寺,依傍名僧僧祐,在寺内校理所藏经藏。编校佛经对刘勰写作《文心雕龙》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心雕龙》精密的体例建构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术语都取用于佛典。全书之所以形成“体大思精”的体系,主要原因在于刘勰将佛理思维转用到书中的论文中,与刘勰长期校理佛经形成深厚的佛学素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朱全增,1956年生于山东莒县.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论《楚辞》说:"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意即"虽然汲取熔化经典的意义,也独自创造雄奇瑰丽的语言".此语,正可用来描述朱全增的花鸟画语言.朱全增的花鸟画,既汲取熔化了中国花鸟画传统的经典样式,同时创造着自己雄健敦厚的个性化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