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发展中儿童的基本特点儿童是人,但由于他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中的人,因此他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基本特点。首先,儿童具有未成熟性和潜在性。儿童的不成熟表现在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无知和无能,也表现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欠缺与不足。为此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与帮助。今天有的教育者只想转变儿童,要儿童如何模仿成人,把自己当做完善的模范;教育者用成人的标准与眼光来比照,同时依照理想的人才范型来列出大而全的教育目标;他们教给儿童的是他在文明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知道的东西,对儿童来说,它不是自然的,而只是在…  相似文献   

2.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3.
所谓儿童戏剧,应用儿童的思想、想象、语言、情感、经验,透过戏剧的手法,表现大宇宙间动植物的生活、人和物的关系、社会的现象、人生的意义。扮演人不论成人或小孩,只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理论,内容切合儿童发展需要都可称为儿童戏剧。本文将从选材、改编、故事、情趣等方面具体阐述儿童戏剧《一群小猫去旅行》的演绎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演,在幼儿尝试各种角色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不足,发现他们的兴趣与敏感之处,以此发挥幼儿的表演潜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人的本性。儿童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之后才是作为儿童的存在,因此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性。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儿童是按自然的普遍法则而自由发展的,同时他们又以其独有的方式主动建构着自己的世界,在社会中他们也同样是被承认的拥有自身权利的社会主体。当前教育中无视儿童权利的现象十分严重,现实状况亟待成人改变对儿童自由的错误认识和态度,以利于儿童健康、快乐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具有异同性,它是整体感知反应的、诗性逻辑的、具有游戏精神的文化。成人文化是儿童文化的演进方向。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得到进步成长的同时又失去了纯真天性,在获得“哺育”的同时又受到了“污染”。成人文化经常对儿童文化进行引导和侵袭,尤其成人文化在教育、语言文字、媒体、制度、商业方面的侵袭,使儿童失去了真正的童年。只有让儿童自由的说、自由的行、自由的思,儿童才能更好的成长,人类才能拥有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儿童社会化发展中的隐性模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春在 《教育科学》2002,18(5):58-60
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存在着某些非预期的、非有意识指导的、甚至与教育者的愿望以及所提供的榜样相逆的模仿事实,从教育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隐性模仿。它以感染模仿、泛化模仿、过程模仿的形式发生、或以反模仿和滞后模仿的形式存在,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具有或正向积极或负向消极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必须关注过程、关注意义、关注儿童的纯洁与真诚,有意识地引导这种隐性模仿,使儿童社会化发展导向积极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儿童社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儿童成人化"问题日益突出。服装、娱乐和文学作品的成人化趋势是当今"儿童过度社会化"的主要症结和表现,其根源在于成人和社会以"小大人"和"工具化"为表现的儿童观。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解儿童,重视童年期的价值并提倡"无为",才能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儿童社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儿童成人化”问题日益突出。服装、娱乐和文学作品的成人化趋势是当今“儿童过度社会化”的主要症结和表现,其根源在于成人和社会以“小大人”和“工具化”为表现的儿童观。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解儿童,重视童年期的价值并提倡“无为”,才能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蒙台梭利认为,模仿成人的动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模仿是儿童从语言到社会能力等各方面技能发展的必要途径,成人尊重儿童在这个时期自主模仿的欲望,才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而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是幼儿心智的启蒙者,自身的行为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幼儿教师才能正面地教育、影响幼儿。一、"以身立教"的重要性1.幼儿的模仿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以身立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儿童参与权的解释,《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确保有主见能力的儿童自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其年龄和成熟度给予适当的看待。”尊重并维护儿童的参与权,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有参与身边有关事务的欲求。然而目前,忽视或无视孩子的参与权,是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有: ——对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儿童是人,是正在发育成长的人,是拥有人的基本权利的人。我们长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总认为儿童是稚气未脱的小孩,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才是他们的,现在是成年人的。他们和成年人比较,充其量是个“小人”。家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照顾好他们,供吃供穿供读书,孩子的一切都是大人给的,还要什么权利。因此常不自觉地把孩子排斥在权利主体之外。重生存权而忽视了参与权,在人格上并没有把儿童和成人平等地看待。另外,儿童(未满18周岁)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容易使成人忽视儿童的参与权。  相似文献   

11.
《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一部国产儿童动画片风靡全国,其受众对象由儿童逐步扩大到成人。这一现象,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大众狂欢文化心理的体现,显示了传播领域对轻松戏谑的受众心态和纾解压力的文化消费需求的体认。其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受众跨界现象显示出成人受众在心态上向童稚靠拢和儿童受众对成人生活状态的习以为常,体现了共享文化的时代特色,也引发我们对儿童文学美学价值的再思索。  相似文献   

12.
根据罗马古典作家的记载和碑铭资料,本文考察了古罗马儿童的游戏情况以及古罗马人的游戏观。一般而言,学前儿童的任何安全的游戏都不会遭到成年人的反对,而学龄儿童的某些游戏种类则会受到限制,并成为他们学习的附属活动。就本质而言,古罗马儿童的游戏不仅是孩子对成人社会的模仿,也是自己在未来社会中角色的预演。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幼儿园》表现出这样的儿童观:“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儿童是知识的容器;儿童是单纯的个体。这种从成人世界出发的儿童观不能真实反映儿童的天性,会使儿童难以感受到原本该有的童年生活乐趣。因此,需要回归到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拯救与回归的起点是充分了解儿童,考虑其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从属、被认识、被塑造、被控制的地位,以便儿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世界,实现其天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育》2000,(12):40-40
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孔起英副教授在其专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提出的观点颇有见地。作者提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具体来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包括三层含义: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学前儿童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他们通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缺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的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了他们社会化的缺失,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本文从社会化的三个重要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缺失的现象,并对如何补救留守儿童社会化缺失,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三个方面:儿童视角中的成人世界,儿童的焦虑、孤独和成长,以及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交织的复调诗学,探究《拔芽击仔》中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儿童视角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电视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樱桃小丸子》,这些外国动画片受到了儿童的追捧,其中最受儿童尤其是男性儿童喜爱的非《奥特曼》莫属。他们不仅爱看奥特曼,且纷纷模仿奥特曼的动作,玩奥特曼的玩具。值得注意的是《奥特曼》中含有相当多的暴力因素,这是否会对儿童的行为造成影响已经引起了家长和教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父母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性别角色是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通过模仿学习以及伴随自身认知的发展而形成的。大众传媒存在的角色定型,会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安徒生童话全集》所传递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从儿童走向成人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面临着社会化的任务,纷繁的世界常使他们目不暇接、难以适应,也常常使他们要承受多种压力。上学、考试、交往、发育等等许多在成年人眼里普通而简单的事情,对中学生而言却是一个个人生的重要关卡。人生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考验,他们在这诸多的考验中长大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