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含水油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辉勇  任世林 《内江科技》2011,32(5):149+205-149,205
高含水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高含水油田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剩余油分布分散、识别和挖潜难度增大、常规技术手段调整效果变差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结合高含水油田的特点及实践经验,通过利用侧钻水平井、多学科、动静态结合的精细油藏描述认识剩余油和三次采油等新技术不断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高含水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2.
埕东油田东区为中高渗透整装砂岩油藏。1974年投入开发,1996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通过密闭取芯井资料,结合油田生产实际,系统研究特高含水后岩性、物性的变化规律和油层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特点.对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和综合调整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经过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储层润湿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室内渗流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储层润湿性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储层润湿性变化的机理,并对润湿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冲刷使该层由亲油转变为亲水;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对储层润湿性有重要的影响;储层润湿性变化有利于剩余油的采出,提高了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使开发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沙二段83层经过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油藏中剩余油的分布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利用含油薄片资料,对特高含水阶段沙二段83层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形态进行了分类,并对影响微观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该层微观剩余油的分布形态主要有四种:网络状、斑块状、孤滴状、油水混相;该层上部的剩余油以网状为主,中部以网状、斑块状常见,下部则以孤滴状和油水混相居多;储层的润湿性、毛管力及孔喉网络的均质程度等参数的变化对微观剩余油的分布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宗霞等 《内江科技》2014,(3):72+58-72,58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为中孔中渗非均质断块油气藏,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规则地分布于油藏中。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利用动静态综合分析研究与密网格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剩余油研究精度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部署实施了剩余油挖潜方案,使油藏含水上升率下降、采收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矢量化井网技术在胜二区沙二9-10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 《内江科技》2013,34(1):89+110
我国东部油区胜坨油田1990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2002年主力油层普遍进入近极限含水开发阶段,特别是以沙二段下油组反韵律沉积为主的开发层系,综合含水高达97.3%,采出程度39.3%,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套损套坏井多,井网适应性差,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的稳产基础。因此,如何经济有效地优化注采井网,延长老油田经济寿命期,进一步提高特高含水后期开发单元采收率,已迫在眉睫。为此,以胜二区沙二9-10砂层组为例,开展"大网套小网"矢量化井网调整及产液结构研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井网及井距论证。该技术在胜二区沙二9-10的成功实施,将指导胜坨油田类似区块储量提高采收率的开发调整,破解近极限含水单元提高采收率难题。  相似文献   

7.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经过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储层润湿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不同含水阶段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室内渗流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储层润湿性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储层润湿性变化的机理,并对润湿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冲刷使该层由亲油转变为亲水;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对储层润湿性有重要的影响;储层润湿性变化有利于剩余油的采出,提高了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使开发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8.
乔力  吴立峰 《内江科技》2015,36(6):71-72
对于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上产稳产,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是关键。通过对苏北盆地ZW、MTZ等高含水期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认识,本文从地质、开发两方面对老油田宏观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剖析,旨在希望能够对老油田剩余油的开采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平井配套开发技术提高孤岛油田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岛油田为河流相沉积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1992年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重点开展了以“砂体内部夹层空间预测”为核心的河流相储层构型分析、三维建模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技术研究,配套形成了独具孤岛特色的水平井开发管理模式,水平井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稠油水淹层顸部、窄薄油层、高含水潜山油藏、断层边部等挖潜取得了新进展。截止2007年底,已投产各类水平井76口,提高了孤岛油田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陈玉丽 《内江科技》2011,32(4):140+130-140,130
为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2008年在二区74-81单元进行注水结构优化调整。在深化单元油藏开发特点认识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途径、注采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注采结构调整措施,使单元地层压力得到控制,注采结构得到了优化,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强化了油田稳产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实施三次采油调整挖潜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特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胡状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严重,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加大、开发效果变差等系列问题,解放思想,摸清剩余油在平面和储层间的规律,进行严重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类与韵律层重组研究,为油田的后期开发打下基础,在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林玺 《内江科技》2010,31(5):111-111,151
渤南油田义118块为低渗透岩性油气藏,经过20多年的滚动勘探与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在对渤南油田义118块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揭示了沉积微相及井网特征等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并针对剩余油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生产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乃至中国东部各大油田主体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目前,开发上多采取细分层系、改变液流方向、深度水驱、放大生产压差增加产液量等方式手段提高主力油层采出程度。但由于储层内部结构及渗流特征认识不清,导致无法准确把握主力油层内部剩余油分布规律,无法实现剩余油的系统高效挖潜。本项目以文留油田文79南块为载体,以砂体内部结构分析为切入点,构建砂体内部结构模型,分析砂体内部低渗缓冲遮挡及高渗绕流屏蔽对渗流差异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从而明确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邓新颖 《内江科技》2009,30(11):111-111
胜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措施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提高采收率是油田是油藏后期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近几年通过井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经验,总结了几种特高含水单元井网调整的做法和技术思路。对从事油藏开发的技术人员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之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层内下半绕丝生产工艺采油,挖掘层内中上部剩余油潜力的技术。解决特高含水期层内矛盾,通过实验,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二次开发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箫应 《今日科苑》2009,(20):66-67
海外河油田新海27块为层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利用直井开发15年后进入高含水低速采油阶段,综合含水95.5%,采油速度0.26%,大部分油井因高含水关井,油田濒临废弃,针对开发中存在问题,在精细地质特征及剩余油研究基础上,结合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特点,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展油田二次开发研究,现场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油田采油速度上升到1.05%,综合含水下降到86%,预计提高最终采收率8.5%.  相似文献   

18.
孤东油田七区西北部上馆陶组属内陆河流相沉积的非均质多层砂岩亲水稠油油藏,油水粘度比大、非均质性严重,中低含水期含水上升快,水淹不均匀,因此特高含水期仍有大量剩余油分布,针对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形态,通过细分流动单元、简化层系、补孔扩射、优化注水压力、堵调结合、防砂扶井六项挖潜技术实施剩余油挖潜,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在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明6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明确了以提高水驱程度,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为目标,探索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技术,开展了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和制定了不同构造、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建立适应明6块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技术、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原油田极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储量占总储量的15.8%,主要分布在文明寨、马厂等油田。目前采出程度25.04%,综合含水88.7%,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剩余油认识难度大,加之构造复杂、井网损坏严重,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针对此情况,以文明寨油田为主要对象,研究极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效益挖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