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动而词发     
初学写新闻时,总盼着一炮打响。新闻干事常常开导我:“别急,一炮即中的情况不多。”’但出乎我意料的事发生了,我的第一篇习作《说“骂娘”》在寄出的两个星期后,党登在{人民军队》报上。人奋之余细细揣摩,觉得首发命中的重要因素就是有“情”,情动才能同发。那年,我所在团的公务班公务员小胡,自传是团长的公务员,常常和连里干部顶撞,不服从班长命令。全班开会帮助教育他时,他反而拿团长压人。后来团长转业了,仍为小胡入党说情写条子,使接到条子的首长深感其难。我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气愤,心想: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司…  相似文献   

2.
团长彭飞自上任之初,就经常对团党委“一班人”讲:“新闻工作不光是政治机关的事情,也是全团的事情。”   去年 7月份,我从《新疆日报》学习归队后,一直为差旅费的报销着急。因为团里为迎接两个现场会,正在进行营房、道路扩建,本就家底薄的团队经费更加紧张了。怎么办 ?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彭团长出面了。他在团党委会上提出此事,并很快与其他委员取得共识,一致同意从团家底费中为我报销差旅费。   政委成新河是位“老宣传”。他当政委以后还经常同报道员一起谈线索,改稿子。不知怎么的,我发现这几天成政委老是和我“过不去”…  相似文献   

3.
“随便翻翻”是鲁迅先生读书的经验谈。他在《随便翻翻》一文中说,自己有这样的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现在看来,先生的这一经验还很有借鉴之处。依愚之见,特别是报刊的编辑,更应养成“随便翻翻”的习惯。几年前,我为一家省报写了一篇书评,半年过去,杳无音信,于是又改寄到市报,月余即被发表。第三天,省报的一位编辑给我写信说,稿件拟定在某日刊用,请作者来信说明是否还向其他报刊投寄。我禁不住笑了,如果编辑随便翻翻市报的话,也就不会  相似文献   

4.
6月7日晚上,整个营区万籁俱寂,新疆军区某部上校团长黄克荣,轻轻地敲开了团新闻报道组的门。团长进屋坐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接过我们递给他的烟吸了起来。我见这个本子封面上标有“121”字样时,觉得好奇,便问团长这“121”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他的第121个记事采访本。得到团长的允许后,我随便翻了翻,发现这个记事采访本记的事很杂,有民间故事,有读书笔记,有歇后语、谚语等,当然更多的是他下连队的调查和一些连队的工作汇报。吸完烟后,团长打开了他的记事本,对我们报道组的全体同志讲述:最近哪个连队又出了新鲜事,部队近日又干了哪些好人好事……最后他还带着商量的口气问:“你们看这些素材哪个更有新闻  相似文献   

5.
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团长荣光是一名地道的军事干部,但他在抓新闻报道方面却一点也不“含糊”。一天,一位报道员写好一篇连长贾化友安心工作立新功的稿子,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擅自把贾连长5次荣立三等功写成8次,团长看到后就问报道员,为什么这样写,这位报道员很随便地说:“这是为了增加稿子的分量。”荣团长一听,当即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把失实处改正后才让他寄往报社。荣团长爱看报纸在全团是出了名的。今年3月份,他发现军区报纸上很少有本单位的稿子,就到宣传股了解近期的上稿情况,发现了刊稿的篇数倒是不少,但都是写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七月中旬,我去看望重庆市的老领导孟广涵同志,他把他刚出版的小说《莽原传奇》送我指正,我说我一定好好拜读。返家后,连饭也顾不上吃,看了内容简介,又一连看了“单骑遇险”,“上任伊始”,“王府巡礼”,“不速之客”,“绝处逢生”和“王府遭袭”六章,我不仅为《莽原传奇》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所吸引。晚上我爱人放弃了看电视节目的老习惯,捧起了《莽原传奇》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她说孟书记的书太好看了,孔冬的人生太传奇了,她争取尽快看完。  相似文献   

7.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8.
我是河北省银行学校的左国芳,今天时间比较忙,正好新华区人大会议今天召开,我是上午听了一上午会,下午我给团长请假,面对我们这么多专家学者和这么多的领导,我都感觉有点门外汉了,随便说几句:《百姓30分》从开播到现在两年来应该这样讲,它的影响力正在扩大,他的知名度也正在提高,他的听众也更加广泛,因为在我的同事圈当中经常有人在收听广播而且私下里也在交流,他们也说老左今天怎么又有你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9.
秀才团长     
我们团长徐国稳,从当战士、排长、连长到侦察科长;从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到历次抢险救灾,无论是当战斗英雄,还是普通一兵,他从不表功,他言:“咱没这习惯”。但有一点,他常常引以自豪的,那就是当报道员时练的写作基本功和一手漂亮的书法。谦虚的人容易接近,这句话在团长那里得到了验证。别看团长身材魁梧,但很平易近人。我初当报道员那阵子,采访个班长都语无论次,甭说采访一团之长了。可是后来有次采写参谋长的报道硬是把我推了上来。参谋长是团长治部下,团长对他知道得最多。那天,我上门找团长,硬着头皮喊声报告,一进屋,团…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人过二十不学艺”。然而,在河南省济源市,偏偏就有这么一位“不服老”的人。他叫李德化。他在花甲之年,勇敢地闯入新闻报道队伍,而且成了一名出类拔革的新闻兵。他早在1942年就参加了“社八联”民兵抗日自卫团,后来在教育战线奋斗了40年,1986年组织上安排他离职休养,可他不甘寂寞。一天,他在《经济日报》上看到一篇“靠海吃海”的文章,这引起了他对北街村民靠城做小买卖率先致富的事J[的联想,便产生了写“靠城哈城”的念头。第二天,他告别老伴,利用亲戚关系住进厂北街村,开始尝试当“记者”的滋味。为了掌握第一手…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高宇  吴月  方艾 《中国广播》2005,(1):48-50
在北国江城吉林市,程光是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广播里听众都习惯亲切地称呼他“老程”。“老程”其实不老,今年39岁,开过十年出租车,又做了两年电台节目主持人,主持两档专门为出租车司机服务的节目——《沸腾四更天——的士大联盟》和《沸腾正当午》。老程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叫“的哥司令”。  相似文献   

14.
目录学是一门博览群书,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的学问。鲁迅先生在他一万多册的藏书中,就有不少是属目录学的书,这是他写作之余“随便翻翻”的书。有一次,他很坦率地说:“现在有一些老实人,和我闲谈之后,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略谈一下,我也的确好象书看得很多,殊不知就为了常常随手翻翻的缘故。却并沒有本本细看。还有一种很容易到手的秘本,是《四库书目提要》,倘还怕繁,那么“《简明目录》也可以,这可要细看,他能做成你好象看过许多书”。(《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鲁迅  相似文献   

15.
说来也怪,一个有多种病残(幼时患脊灰炎致左肢半瘫;中年患视网膜剥离致一目失明,一目近视;晚年患腰椎间盘突出致右肢神经受压)的人,居然成了《解放军报》的积极作者、《新闻与成才》杂志的忠实朋友。这是连自己过去做梦也未梦到的。想来也巧,在一天黄昏散步时,与某人武部当政委的老校友邂逅,竟被他拉去当了“民兵通讯员”。在采写过程中,我又认识了帮我提高写作水平、鞭策我自强不息的《新闻与成才》杂志,我真如鱼得水,心情分外舒畅。我对《新闻与成才》神往久矣。1987年,我在公共汽车上偶见有人翻阅,爱极,恨无由得之。…  相似文献   

16.
我的新闻路     
十二岁时,我的作文《村中的新闻》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朗读。从此,我便爱上了新闻,爱得如痴如醉。 记得五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武汉船校机制专业部学习的我,被一位戴眼睛的女学生干部委任为机制记者团团长。我受宠若惊,发誓“干出一番天地”!不久,我组建了一个闻名校园的学生记者团,一篇篇专访、报道见诸校报。我成了全校有名的“牛记者”、“牛团长”。 尝到新闻甜头和乐趣后,我开始自修新闻专科。自学的道路是艰苦的。为了积攒自修学费,我不知啃了多少廉价的馒头和方便面。为了挤时间自修,我深夜在厕所里借光看书,被值班…  相似文献   

17.
本书作者(《解放日报》编委、文艺部主任吴芝麟——编者)也算一位老记者了。我和他相熟已久。他希望我能为本书写篇序,但也未要求细评书稿,“随便说点自己想说的话头就成”。我感谢他给我这种自由。确实,序无定格,如果书的内容是系统而深致的,序言自然以评介、阐释为好,如果书稿是一种涉足宽散的自由文体,那么序言也不妨自我放松一下,找个话题参加闲谈,凑个热闹。本书的书名《记者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挺好的话题。它使我想起记者文学在现代文化结构中的特殊职能。我听说的“记者文学”并不是一种特别的体裁样式,而是指一  相似文献   

18.
张海在2005年第5期《中国档案》谈到:最近一则新闻的标题很有意思一“祖上房产不能随便查”。说的是上海市一名杨先生打算到区房屋管理部门查询一下原本属于自己祖上一处房产的资料,不料房管部门以房屋权属资料系“特殊档案材料”为由,拒绝了杨先生的要求,杨起诉到法院,法院也不支持他。法院方面援引的法规条文,新闻写得语焉不详,看到最后,我也没明白为什么“祖上房产不能随便查”。  相似文献   

19.
四月上旬的一天,我在机关食堂吃罢早饭回办公室,见张黎至同志正站在我办公室的门口。我连忙开门请他进屋。他笑着对我说:“我是来向你要书的。”我知道他是要我的刚出版不久的《凤翔散文选》,于是拿了一本,签上名,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他,请他指正。他落座后,我们便东一句西一句地聊起天来。  相似文献   

20.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