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以1920年文华图书科的创建作为中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诞生的标志,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回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六个时期:①发轫期(1920年-1941年7月);②成长期(1941年8月-1949年9月);③转型期(1949年10月-1966年4月);④停滞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⑤恢复发展时期(1976年11月-1992年9月);⑥突破变革时期(1992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历史演进路径为:①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升;②学校教育由单层次向多层次再向高层次演进;③培训教育始终是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要形式;④图书馆学教育"盲点效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由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谢灼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全面论述和重新评介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到1949年的图书和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从而为我们从文化专史的角度来认识整个中华文明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书把中国图书史和图书馆史有机结合起来,为图书史和图书馆史的教学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49年至今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历史轨迹的分期和比较,总结出四个历史发展时期,分别是:(1)1949~1958年,恢复和起步时期;(2)1958~1978年,过度发展、调整、破坏和停滞时期;(3)1978~2003年,恢复、过渡发展和转型时期;(4)2003年至今,协调发展、数字化和服务理念建设时期,由此验证了二者的历史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图书馆事业和城市化发展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F0002-F0002
谢灼华(1935-) 1954年在广东汕头参加工作。1956年秋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1958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64年被评为讲师。1980年后为副教授、教授。1984-1992年担任图书馆学系主任,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多种课程的教学,如《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图书采购》《中国古籍整理》《中国图书知识》《图书馆史研究》等。先后发表关于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分期、古越藏书楼、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献学家及经典书目方面的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主编有《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中国藏书通史》《世界和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曾兼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是影响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文章结合我国现代史的研究方式,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标将近六十年国史分为前后两个三十年,重点考察和回顾了在1949~1978年间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受政治运动冲击的状况,认为只有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和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才能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提高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1978~2008)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和文献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三十年(1978~2008)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以图书情报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为辅)的标志性事件为标准,将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三十年历程划分为恢复、发展、徘徊、调整和提高五个阶段;总结了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规范化、国际化、一体化、实践性和多样性五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傅增湘(1872-1949),字润浣,后改字浣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书潜、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等,四川泸州江安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历任贵州学政,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等.他不仅是现代中国公立女学的创办者,著名的教育家,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与江阴缪荃孙一起并称海内.他关注我国图书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文字的物质形态以来,人类通过对一定知识载体的搜集、保存及提供利用,使得作为社会存在的图书馆源远而流长。然而,谈到“图书馆学教育”,只是上一个世纪的事。1807年,德国的施莱辛格首先使用了“图书馆学”这个字眼,至于图书馆的学问被注入学科教育的躯体,兴许是以爱丁堡大学1887年开设的图书馆学讲座为标志的。在我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开始于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设立的图书科。1978年以来,除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两校原设的图书馆学系外,其他有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图书馆学专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九十年回望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走过了九十年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20-1949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及第一个繁荣期;1950-1977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二次繁荣并跌落的阶段;1978-2008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三个繁荣期及其走低与再兴.在对早期图书馆学学科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与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认为未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理性发展应将专业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上来;对以往丰富的办学层次重新进行定位;继承前贤"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想,使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谢欢 《图书馆建设》2015,(3):4-7,12
目前,我国图书馆史研究的重心还是在民国图书馆史领域,对于现代图书馆史,特别是1949—1966年这十七年间的历史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1949年以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体现的核心思想是"自由主义",而1949年以后,"自由主义"逐渐被"苏联式的国家主义"所取代。从保存史料、探究历史演变规律的角度出发,学界应该重视图书馆史领域的"十七年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多年来众说纷纭,笔者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图书馆的双重职能:“服务历史职能”和“服务现实职能”,主张图书馆学应该围绕这两项职能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有二元性,即“服务历史研究”和“服务现实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网络资源开发实践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信息的海洋.面对茫茫大海般的网络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如何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查找信息资源,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图书锗建设的瓶颈及突破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独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瓶颈,探究突破制约独立学院图书馆建设瓶颈的对策,以保障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大学视野下的图书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设研究型大学视野下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课题。阐述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内涵,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意义,着重讨论“211工程”重点高校在现阶段如何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变革时代的心态对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心态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其非主流倾向可能干扰学术研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剖析图书馆学研究中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克服不良心态,促进学科健康发展陈述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李明 《新闻界》2008,(1):49-51
本文在回顾新闻报料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主动失实和被动失实两方面分析了新闻报料失实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过滤、核实和制度保障三方面对新闻报料的真实性进行检定。  相似文献   

20.
论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本体功能——存储、保管功能;二是社会功能——利用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网络和虚拟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档案馆的本体功能在内涵扩展的同时走外延拓展之路,实现保管主体的分层次化和多元化;同时保管客体(对象)开始由传统的“实存”形式向现在的“实存”与“虚拟”形式并存方向发展。档案馆本体功能的发展,也必然推进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由信息管理与服务向知识管理与服务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