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代佛教鼎盛,佛教神祇信仰广泛普及于民间社会,并影响到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一个由男性所创造、并由男性权力结构支配的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唐代妇女信佛的热情与执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唐代中国化的大乘佛教神祇信仰,不仅使唐代现实生活中的广大妇女在精神解脱、情感体验和参与宗教社会活动方面拥有了同男性同样的权利,而且还为世俗社会那些难以扮演社会角色的女性信众提供了某些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场所,使得她们得以从宗教活动中获得了一种新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唐代道教盛行,涌现出大量的道教信仰者,妇女群体就是其中一支。她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信仰道教的原因各式各样。由于道教自身的局限,信仰道教的妇女人数相对于佛教是比较少的。即便如此,妇女群体尤其是后妃公主信仰道教,为唐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关中唐代药师佛造像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佛教史上,随着药师佛经典的传译,药师佛信仰在中土日渐兴盛。特别是在关中唐代佛教石窟以及长安佛教寺院里,都有许多药师佛造像,这是印度佛教不断中国化、世俗化的结果。关中唐代药师佛造像表明,药师佛不仅具有拯救幽冥众生职能,还是横化三世佛之一,这一角色的转换,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家庭责任,且与本家保持密切联系;四是居家事父母,以持戒祈福为行孝方式等。这些影响既含有增强唐代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以宿命论制约女性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能力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唐代的史学与佛教密切相关:由于佛教的盛行,增加了与佛教有关的史籍,丰富了史书的内容,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观。这正是唐代史学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佛教把自然山水“意象化”,使自然山水成为佛理依附的对象。以心悟的虚空来描绘自然山水的空无虚静。唐代文人从体悟生命境界的角度接受佛理的“微言大义”。以心悟的自由摆脱社会的功利性束缚,以禅宗的“不立之字”、“棒喝悟道”的修行方式追求诗文意境的含蓄,使得唐代山水文学在总体上呈现出追求虚静、淡雅的自然山水意趣和意境清幽、恬淡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南传佛教的生态观是其对生命与自然的综合认知与践行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种整体性、共生性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的形成与其生活实践密不可分,有些认知直接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践行和表达。在其影响方面,体现在其对生命的呵护以及家园环境的爱护行为之中;在其传承上,体现在其与南传佛教信仰地区信徒的渗透和互动上。因此,南传佛教的生态观及其生态实践在缓和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尖锐关系方面有很大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晋唐时期是印度佛教净土信仰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净土信仰逐步本土化即中国化。净土信仰中国化的条件,除了高僧大德的弘传、净土经典的传译、修行方法的简单易行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即晋唐社会残酷的现实条件、民众的心理需要、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形象思维方式的影响等,这些条件共同促成了印度佛教净土信仰在晋唐时期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陇右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通道。唐代陇右东端佛教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内容。其中高僧辈出,各家宗派学说纷呈。族信奉般若学和《尊胜陀罗尼经》。唐代所建造的石窟、修习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高僧大德,更有秦州军人、大大像更是遍布陇右东部各地。武则天时期泾川大云寺供养舍利及金棺银椁的出现,反映了盛唐陇右东部地区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而孟诜《石函铭》的发现,可证孟诜家族是世代信佛。泾川县发现的《高公佛堂碣》为研究唐武宗会昌灭佛提供了间接物证。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伦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朝廷、官府树立、表彰道德楷模对女性进行道德教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种种美德,这种情况在西安碑林新藏唐代墓志中多有反映。透过墓志所描述的典型女性形象,从女性婚前个人修养、婚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影响诸方面可以管窥唐人崇尚的女性美德,体味唐代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初唐制定的道先佛后政策,使得魏晋以来的佛道之争更为激烈。由于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与肯定,佛教始终处于劣势地位。虽然如此,佛教在唐代还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除了其自身的教义易为大众接受以及玄奘等许多佛学志士的不懈努力之外,唐太宗为玄奘所译诸经写的总序《大唐三藏圣教序》与两种不同字体的“圣教序碑”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终唐一世营建了许多行宫别苑,而与行富有关的书法、绘画、乐舞、杂耍、佛教、旅游等文化现象,使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载体,展示了唐文化辉煌灿烂的瑰丽篇章.灿若群星的行宫是唐文化的渊薮,颇具光芒的行宫文化是唐文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唐代宦官奉佛之风十分兴盛,从西安碑林新藏宦官及宦官之妻墓志可以看出他们奉佛的思想根源。墓志反映,唐代宦官或为佛陀庇佑,或为禳灾灭祸,或为祛病回生,或为避满招损,从而虔心归佛。通过考析新出土的唐代宦官及宦官之妻墓志,可以达到据史传以考遗刻,复以遗刻还正史传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社会上层,当部分人纷纷营建豪宅美第、奢侈浪费渐成风气的同时,却有一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甘愿选择陋室而居,构成唐代特有的陋室文化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人在陋室,心系天下是部分唐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陋室又是部分唐人博取声名、完善自我的一个载体;同时它也是唐代法令制度的产物,是唐代中后期社会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有唐一代是中国封建王朝如日方中的鼎盛时期,士人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乐观浪漫的精神,使牡丹花以其丰盈华贵的自然特性迎得士庶喜爱;而广泛地国际文化交流和自由活跃宽松的思想环境也使佛教在传入中国几百年后发展到顶峰。使牡丹文化和寺院文化碰撞出斑斓的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