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建飞 《考试周刊》2014,(38):175-175
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可运用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学生的道德生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怎样形成学生良好心理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更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爱的阳光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卢萍 《文教资料》2011,(1):106-107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新课程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用自我人格魅力和师德体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进行塑造和感染。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人价值,找到英语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结合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展学生个性,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一双重目标。那么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英语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完美统一呢?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只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美术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美术教师有独特的魅力,应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情绪积极、意志坚强、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健康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学家、心理教师的义务,也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责任。音乐作为情感艺术,它在调整人的心理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利用科学专业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走近新课程,感悟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尊严。这是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性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竞争的人——心理上的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到走出学校服务社会,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一定的承受力、耐挫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是不可能的。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标准核心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尤其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解决他们的烦恼。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应注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杨霞 《成才之路》2009,(28):15-16
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这意味着如今的教育教学必须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通过透析学生的各项心理活动,将心理学和数学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小学心理学原理指导数学的教学,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走近新课程,感悟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情绪情感体验,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上的强者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走近新课程,感悟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情绪情感体验,更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心理上的强者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对心理健康的关注起于20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末,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在特殊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摸索之中。特殊教育领域为数不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也多是以视障、听障学生为主,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往往被忽视。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发育和行为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存在于他们当中的一些成长问题特别突出以至于他们更需要被小心呵护,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被关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了对残疾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本期“视点”我们特邀请部分专家及特教学校老师,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智障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与矫正等方面探讨如何对智障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对各地特教学校大力开展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启迪和促进作用。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是特殊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研究、科学谋划、大胆实践,使每一位智障学生的潜能和身心得到切实发展,使他们充分享受心理健康的快乐,真正融入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教师要用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氛围,让每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金花 《天津教育》2021,(7):114-115,118
每个孩子都像一张白纸,在不断的成长中被各种颜色渲染。农村寄宿学生远离家人的陪伴,独自开启陌生的人生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需要备受关注,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更需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倾心帮助这些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愁,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和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寄宿这一特殊的时期能保持身心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的未来美好光明。  相似文献   

18.
<正>周爱珍,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南京市六合区心理健康研训员,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高级治疗师。用心倾听每一个人的故事,成为人生陪跑者。——周爱珍她是一位从教19年的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她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倾听比指导更重要。有效倾听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被看到、被理解的机会,让其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杨海燕 《成才之路》2014,(20):11-11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中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人格尊严、道德操守备加关注。在语文学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更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尤其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十分关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即将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角度来分析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