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韩愈最精辟的教育见解之一。其倡导的教育民主,互教耍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在提倡创新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给每一个学生以民主,学生才能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心智、个性、品行等得以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学生的,但也应该不耻下问,向学生请教。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从教近二十年,在教学的实践中从未间断过向学生请教,从中得益匪浅。我是一个语文教师,当我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普通话说得不够准确,读课文常会读错字,而班上有两位同学的普通话较好,我就虚心地拜他俩为师,请他俩在上课时把我读错音的字记下  相似文献   

3.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长进,对此,我有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一、改变观念,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  相似文献   

5.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韩愈大师在他著名的《师说》中有句名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经历的一件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至理名言。下面从对一道习题的解法说起。  相似文献   

6.
教育家韩愈曾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因此,在指导模式上应该变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为现代“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的指导模式。在教法上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只有实施开放性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虽说有古训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但作为教师,被学生的问题“挂”在黑板上却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个中原由,往往并非是我们的“渎职”,而是作为教师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导致我们的知识结构出现了个别的盲点。下面为笔者在一线教学时所遭遇的一则尴尬事例,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8.
<正>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我就想当一名好老师。怎么做到呢?我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确立师生平等的理念现实生活中,教师容易强调自身的权威,要求学生完全服从教师的教导和管理,却很少顾及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  相似文献   

9.
韩愈的《师说》一文是他的教育学专论,对教师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儒家的道统出发,阐明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则体现了他以学问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追求。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学习的场所,是促使师生共同发展的舞台。面对新变化,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构建师生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一、确立正确的师生观韩愈在的《师说》一文中说:"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当今信息源多元的情况下,学生已知的知识是无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1.
一、当下教育研究的"地表现象"《江苏教育》有"大家意识",关注真正的"大家",全力将"大家"介绍给大家,影响深远。《江苏教育》更有"平民情结",以极大的热情扶持一线的普通教师,乡村教师尤其受到眷顾。《江苏教育》在推动苏派教学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中我发现,教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历来以基本训练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不能把学生仅仅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适时地调动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完成知识的转化,同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人格的升华。 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说明教育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必须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工作,通过成功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 我在讲授《石壕吏》一课时,一改以往…  相似文献   

13.
孙斌 《现代教育》2011,(Z2):122-122
"自主合作式教学"手段,是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实行"自主合作式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机械学的教学观念,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师生教学互动的新理念,在教学中体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生理、心理基础。"自主合作式教学"理念是"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书匠,而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那么,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要先了解他所进行教育的对象.这个"了解"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为过程,只有很好地了解了教育对象,在教学中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能显著.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共享一下我在"教"学中"学"到的一些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相马先相人     
<正>有位著名的相马师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众弟子跪拜于病榻前,泣求师傅传授相马秘籍。相马师艰难地摇了摇头,断断续续地告诉弟子:该教的,平时已全部传教给大家,根本没有什么秘籍。众弟子并不相信,便询问相马师如何又快又准地相中千里马,相马师沉默不语。大弟子问道:"是否眼睛大而圆润,饱满有光泽的为良驹?"相马师答:"非也。"二弟子接着问:"是否肩胛狭长,向水平方向倾斜的为良驹?"相马师又答:"非也。"  相似文献   

16.
天地君亲师     
邹志威 《师道》2003,(6):3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三年前,我还在为了应付老师的抽查摇头晃脑地背诵韩愈的《师说》,那时候的三尺讲台离自己委实遥远,老师站得比神龛还高。小学时曾有老师称我出生于书香世家,乡邻亦赞扬我家家风好,想必是因为我家老师多且由来已久。据爷爷讲,我曾祖父是晚清秀才,教了一辈子的私塾,教的大抵是《四书》《五经》之类;爷爷念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字,解放后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二叔二婶倒是上过正式的师范院校,想来平素不乏“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举;此后姑姑和大姐亦相继…  相似文献   

17.
我的教学观     
马克思说:“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这两位先哲的话,道出一个真理:教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事实正是如此.你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教师,除了“闻道”在先,即先要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较多、较深的研究外,还要善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这,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每门专业,不论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还是属于自然科学的,都有一个“道”贯串于其中;这个“道”就是哲学.一个没有辩证思维方法的人,要想在本专业中作出创造性的贡献,是不可能的.“专”与“博”是统一的;只“专”不“博”的人,是“专”不下去的.我教了20多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大有难以深入下去之感.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下,学校教育在不断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层出不穷,陈旧的教育模式被认为是"疲劳式"教育,其中一些不适宜于学生发展的理念是研究者改造的重点。新式教育模式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共同点,就是以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高中教育是教学的重点阶段,高中生正处于自我锻炼的黄金时期,因此大多数教育者提倡多注重学生自学及合作学习,"自探互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本文就以人教A版高三数学为例,探究"自探互教"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潘爱军 《考试周刊》2013,(39):23-23
<正>我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这两者有何区别,具体如何操作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认识。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晓 《考试周刊》2014,(16):175-175
<正>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今时代,信息迅速发展,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有比老师强的地方。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发挥其创造性。一、尊重的教育首先是尊重学生的发展学生求学的目的是成才,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社会所需的人才,这样才能够达到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尊重教育的前提。学生要成才,首先,要会做人,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基础其次要迅速科学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