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中,最重要的一位,当数毛泽东。近年来,出版了不少描写和记述这位伟人的书籍,这表明了人们对这位重要人物的关注,也反映了这位伟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最近,毛泽东的儿媳邵华以散文笔调写就的《毛泽东之路──追寻父亲的足迹》一书,散发着墨香,又摆上了我的案头。展读之后,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部书是作者对父亲毛泽东回忆和怀念的篇章的结集,一共60篇。具体看,每个单篇几乎都是一篇很好的游记散文;总的看,这60篇散文之间有着一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即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追寻毛…  相似文献   

2.
小稿子也能激起千层浪──《一个高考生的苦恼》采写札记彭华1995年8月14日,四川日报第三版刊登了我采写的文章《一个高考生的苦恼》。这篇稿件全文仅500字,没想到在川报一露脸即引起了强烈反响。遂宁、绵阳、德阳、万县、雅安等一封封信件、一个个电话、一张...  相似文献   

3.
规模气势力度──人民日报国庆45周年宣传报道回顾王欣回顾人民日报1994年的国庆报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恐怕还是体现了党报风度的那种宏大的规模、气势和力度。从数量上看,9月8日到10月8日,共刊出6大国庆系列报道及10余篇专稿;专栏图片14幅;还...  相似文献   

4.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5.
他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自已的祖国和人民──回忆两次采访邓小平李年贵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我思绪万千,心潮难平。十几年前两次采访他老人家的难忘情景似乎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1979年8月28日早晨8点多钟,新华社总编室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小平同志上...  相似文献   

6.
1998、1999年,我采写的两篇舆论监督报道《小康乡农民为何负债累累?》(与人合作)、《农民被判玩忽职守罪李宪清冤蹲号子三十月》分别获得当年“陕西新闻奖”通讯类二、三等奖。这两篇报道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擅自加重农民负担的礼泉县北牌乡党委书记、乡长被免去了职务;冤蹲号子三十个月的吴旗县农民李宪清最终获国家赔偿40万元。从这两篇获奖作品看,我觉得从事舆论监督的新闻记者一定要精通法律,要以一种执着的精神维护法治(“法治”不同于“法制”,是相对人治而言的)。 舆论监督是与法律监督、行政监察等共同维…  相似文献   

7.
陆安权 《新闻知识》2001,(11):51-51
由于大报面向全国,档次高,稿源多,对来稿要求相当苛刻,因此,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很难被大报采用。近年来,我就如何在大报上稿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收到一定效果,每年在大报上稿10至20篇,今年1至8月,已在大报上稿16篇,其中《人民日报》1篇、《法制日报》7篇、《人民公安报》8篇。一、善于“淘金”,找出亮点。写稿子要讲究艺术,要善于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主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稿里淘金,这是稿件能否上大报的关键。当你得到新闻素材时,不要轻率仓促动笔,应该静下心来,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反复推…  相似文献   

8.
初学新闻写作,我很痴迷。一个月就往报社发稿30余篇。可几个月后,都如泥牛入海──毫无消息。但我没有心灰意冷。一天夜里我拿出昔日的底稿反复琢磨,突然发觉其中的《连长,能否与我谈谈心?》这篇稿,题意很好,就是条理有些紊乱,于是我又对原稿认真加工修改眷清,把稿子寄了出去。十余天后,竟被《解放军报》刊用了。这篇稿子,使我尝到了甜头,我也悟出一个道理:上稿本必凭关系,“熟了的瓜自然有人采”,已经被枪毙的稿子中也有基础好的,只要认真加工,仍可使它起死回生。从此以后,我写稿不图写得多了,而是一篇稿写了改,改了又…  相似文献   

9.
我是退休之后(5年前),60岁才开始写新闻报道的。那阵子,我对新闻知识全不知晓,只凭热情用笔去颂扬老人中的好人好事,一年写了50多篇,篇篇如泥牛入海。可我没有灰心。我想,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下定决心要多“磨刀”。第二年写了100多篇,仅被区广播局采用20多篇。1991年被聘为北京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通讯员后,“磨刀”更勤了,上稿数也一年年增加。1991年被中央、币、区新闻单位采用48篇,1992年93篇,1993年132篇,1994年175篇,还荣获市区征文奖7次。我是这样“磨刀”的──首先,在学习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也能写大文章──从三篇报道刘章华的长通讯引起的联想蓬溪县委报道组蒋先平在今年上半年五个月时间里,《四川日报》连续三次发表长篇通讯,报道刘章华的事迹。第一篇是2月12日一版右下角由川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一个农民党员的合格答卷”;第二篇发表于6月...  相似文献   

11.
编后语     
编后语叶子或许就这么巧,这么绝,或许就在会长默默地坐在熄了灯的窗前掩卷沉思时,我却亮起了自己案上的那盏灯,忘情地编着稿件,一篇接着一篇……仿佛每一篇稿件都寄托着心中的一个梦:那是1988年走在去敦煌丝绸古道上的一个梦──同仁们呼吁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赶赴抗洪第一线……──一次令人难忘的采访追记徐永金记者职业,在外界看来,煞是风光:又吃又玩,有时还跟随首长车队畅通无阻。但是,记者有时也艰苦难言;日晒雨淋,有时还要睡地板、俄饭。我就有这么一次亲身经历。1995年8月10日晚上,我下区县采访3天刚回家...  相似文献   

13.
思岚 《新闻与写作》2001,(10):10-11
大运会首枚金牌得主,会前就在人们的猜测中备受关注,恐怕许多媒体都有所料定,并在报道上作了准备。8月24日,多家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报道袁华获得首枚金牌的特写,聚焦多篇题材、体裁同一的报道,更可见笔下功夫。新华社稿件《迎风一刀斩──记大运会首枚金牌得主袁华》脱颖而出,堪称佳作,被人民日报体育版头条采用。 这篇特写构思精妙,细节独特.背景丰富。袁华夺冠的瞬间风采,柔道运动的渊源和特点,我国女子柔道的辉煌战绩,袁华在世界女子柔道上的绝对优势,内容切换巧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笔法变换自如;借喻、对…  相似文献   

14.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15.
张仲彩 《新闻知识》2000,(11):22-23
“8·26”是举世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通过立法程序取得“出生证”的日子。今年适逢20大庆,《深圳商报》作为深圳市委主管主办的重要党报、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日报,在这一天策划、献演了一台经典式的报纸宣传重头戏。──继7月31日至8月25日陆续推出“20年20个专版”的史实“经典国放”之后,推出特区发展20年的全纪录《我们深圳》,日出128个版;──百版特刊共分10大系列,有11个封面版,每个封面版都有巨幅彩照和配图导读.每个系列的封面版各有一篇充满激情的诗体献词;──1066名深圳市民由“观众…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我与军报”征文活动结束了,6个月来,编辑部先后共收到460多篇来稿。作者当中有稚气未脱的新战士,也有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有正在就读的大中学生,也有笔耕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其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覆盖面之广,都是本刊近年来所少见的。可以说这次征文活动是透过千千万万双普通读者的眼睛,对军报的形象进行了一次检阅!军报在读者眼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一、军报是我师在我们发表的征文中,许多是以“军报是我师”做为征文的标题的。这绝非偶然,因为1/3以上的来稿,都谈到了军报作为一位优秀老师…  相似文献   

17.
李毅荣  施政 《新闻前哨》2001,(10):36-37
2000年8月,今日快报在经历两个多月的探索和实践后,正式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版面──《都市新闻》版,作为对《中国新闻·时政》版的补充。说它全新,不仅是因为在全省甚至全国新闻媒体中,以都市新闻为旗帜的中国新闻版都是罕见的。另外,尽管有些媒体也设置有都市新闻版,如羊城晚报、长江日报也设有都市新闻版,但他们实际上只是本地新闻的集纳,而本报都市新闻版所确立、所阐发的“新生活、新理念”这一主题则是全新的了。 一、《都市析闻》版的产生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我国新闻传媒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逐步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我出版了两本书,第一本妄称“文集”,是从1978-1992年14年间在全国报刊公开发表的1100余篇作品中选出400余篇的集结,60万字;第二本“文二集”,还有一个正名叫《心灵原稿》,是1959-1994年35年日记的一个选本,从700万字中选出70万字。不少的人在得到书的时候,要我在扉页上写几个字。于第二本书,我经常写的是“无悔人生”或“以平常之心做非常之事”之类;至于第一本书,尤其是对新闻界、文学界以及其他喜欢搞搞写作的朋友,那题词常常是:“有志于从事笔耕事业的人,一定要努力让名字活在自…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5,(4)
记者要记──评一种新闻采访现象文/中宣部新闻局刘祖禹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在进行采访的时候,要掏出本子做记录(这里且不说电视、广播、摄影记者,他们把各自手中的机器当作一个文字记者手中的笔和记录本;但是即便是“抱机器”的,也还不免经常要借力于笔和记录本...  相似文献   

20.
告别杭州会议时代──纪念杭州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十周年范并思一1984年1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基础理论组在杭州召开了一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这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基础理论研讨会,与会的60多名代表中有当时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领域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