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言短韵深,广泛流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秉烛夜游",纵情欢乐,"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以"消极"二字。细细品来,其实不然。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一种物我交融所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对注重生命过程而非结果的诠释。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为人教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篇目,人教社的课后练习题第二题这样说:“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第四题这样说:“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对于这两道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天伦之乐”的友情和自然景物描写中透露的热爱及李白的乐观开朗性格等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豪情纵横的诗意。其中饱满的热情,昂  相似文献   

4.
话说当今克隆技术还真精妙,唐代大涛人李白和挚友汪伦也来到了21世纪。这李白走在京城的大街上,随行的便是汪伦。汪伦和李白都张着嘴,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环顾着这个从未见识的世界。两张嘴可没白长,除了从怪点子博士那儿带出的1000元钱之外,二人没有了任何家当。一星期下来,这两位名人也渐渐地"囊中羞涩"了起来。还数小汪社会适应能力强,想了一个"寻找差使"的好点子。于是大诗人李白也只有屈尊去应聘。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就是科技工作者或研究者如何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重要性直接决定解决问题的成败。因此,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与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构思是本科生、研究生及科学工作者值得探讨的课题。选题方法按科学活动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科学工作者个人活动方式进行的选题方式,如:比较寻疑法、追溯验证法和实践应用法;二是以科学工作者集体活动方式进行的选题方式,如:智力激励法、集体启发法和特尔斐  相似文献   

6.
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堂阅读公开课为例,从如何把准"读"的内容与目标、如何设计"读"的任务与方法以及如何做好"读"的反思与总结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起始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王芳 《辽宁教育》2021,(3):30-32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在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从上述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语文要素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体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联想". 《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读本对应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紧扣"联想"的主题,共收录了《巫...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女性题材诗对李贺具有重要的影响。李贺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鸿蒙、别出机杼。他的策略是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李贺因此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诗鬼"形象,从而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于文学史。  相似文献   

9.
"二"和"两"的用法是有分工的,可是现在常常看 见考生,在该写"二"的地方写了"两",在该写"两"的地 方却又写了"二"。 如何区分它们呢?办法有: 1、从读音上区分。"二"通读"er";"两"读"liang"。不 过,我们要注意的是,现在人们,在口语上有把"二"读为 "liang"的一种趋势。听着读出是"liang",可是一看原文 (书面语)却写的是"二(er)"。比如人们往往就把"二000 年(或2000年)"读成"两千年"。再譬如,明明听别人说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什么?让学生读通课文。在对一个班级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了解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朗读课文。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读通课文"。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读通课文呢?一、明确目标"读通"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个训练目标,教师要了然于胸。"读通"只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标点符号和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读  相似文献   

11.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自读课文,存在两种不当教学处理方式,一是"越俎代庖"式,二是"任意放羊"式。究其原因,一是任课教师对自读课文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清,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之如何教学指示不明,三是应试教育之风挤压自读课文教学时数。其实,这类文章教学从旁批的角度切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半夜醒来     
读点释迦牟尼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这是一种透彻直白;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一种洒脱不羁;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种昂扬悲壮。古往今来,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对生命的探求,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炼选题善于积累,勤于记录,这既是一种"叙事研究"式的专业成长方式,也是好的教研文章选题不断产生的良好基础。储备丰富,"想法"自然就多,这是选题的"前炼题时期"。从一个"想法"到成为选题,则至少要过"问、查、清"几道关。"问"。这个"想法"会是一个"好选题"吗?它有价值吗?它是"实经验、实体会、实尝试、实建议、实见地"吗?它的的  相似文献   

14.
正李白,我们人人都熟悉的唐代大诗人,但实际上,李白在我们心目中只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可从《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同与相异》这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实在"的李白。这篇文章是李长之的著作《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  相似文献   

15.
单元测试是针对学生在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后,进行的一次阶段性的检测.它具有知识范围小、知识内容少的特点.所以说,如何从语言学的角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程度进行有效地检测,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再者,英语单元测试必须在学生已有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的教学目标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设计注重了话题、功能、结构、技能和知识相结合的体系,这也必须在单元测试中有所体现.因此,英语单元测试的选题策略是在紧紧地围绕各个单元教学目标和遵从英语语言习得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重视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相看两不厌     
读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闲着的时空,没有喧闹的清幽。鸟高飞,云消去,融人入景,青山无语,含情相望。对视中,一幅由远而近的定格画面,让我震撼而欣喜,这是我读到的一种理想境界,揣摩李白当时的心情,竟是很痴迷。  相似文献   

17.
<正>翻开唐诗,走近李白,我们读到的是一种华丽,一种豪迈,一种开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种大气魄洋溢在李白诗的世界中,这样的句子,不止是个人的气度,也包含了一个时代的气度,这就是盛唐。李白的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气象。当我们沿着时间的横线去读李商隐,这位生在晚唐被后人称"惟情诗出色",他惯用华丽的意象,给读者的是唯美的回忆,是一种繁华的积淀。而当掩卷之时,生命中的荒凉从李商隐的诗中跳出。  相似文献   

18.
机智的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大家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赠汪伦》,诗歌表达了二人深深的别离之情。潭水深千尺,却比不上汪伦送别的深情,可见两人情义之深。然而,名不见经传的汪伦是如何结交上大诗人李白的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汪伦本是安徽泾县人,住在桃花潭边一个名叫“万村”的小镇上。他与李白素不相识,却十分仰慕这位诗仙,很想结交他。然而李白大名鼎鼎,怎样才能请动他的大驾,到这个偏僻的山村小镇来呢?恰巧机会来了,李白遨游名山大川来到皖南。汪伦深知李白…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的阅读不能仅仅局限性于课内,应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高中生应"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一目标的要点有二:一是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二规定课外阅读的量化指标.道理众所周知,"课程标准"公布与实施也近十年,新课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强调学生要"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而现在的高中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人有多少?高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67):30-31
<正>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回答诸如"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等这些问题时,答案最后常常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个观点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有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既然阅读不仅仅为了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呢?这就要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出发进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我们如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