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百宝箱     
综合媒材的趣味魔法建构 如何将堆砌与架构的经验相整合,进而在造形游戏中呈现力学与动态的美感,是6岁-8岁年龄层的指导原则。立体造形的架构程序,宜先运用媒材建构成“线状”。  相似文献   

2.
点线面里的奇幻世界 当孩子对垂直建构有基本概念后,可加入综合性媒材,表现作品的点、线、面,并在建构中呈现、扩展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感,进而逐渐体会架构的原理。指导者可提供多样化、可塑性高、易于取得的综合媒材,教导基本的制作方式、引起想象的动机,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表达意象。  相似文献   

3.
玩出生活里的美感趣味 当孩子运用多种感官,与周遭环境、质材相互作用,动手把玩、实验、破坏,以“负”的造形活动去发现、了解物体的特质,进而再以组合、建构、连结的“正”的造形活动进行创作游戏时,就能从中逐渐培育丰富的意象与美的感受性,激发个人的创意。“艺术百宝箱”运用搭建、构成的方式,扩展孩子的三度空间概念,让孩子在建构式的立体造形游戏中,体会堆砌(垂直建构与重力的关系)、架构(线性张力、压力与连结的关系)的原理,进而思考、设计、体验造形与力学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当孩子能自如地运用水彩创作、表达心中所想,并对构图方式有基本概念后,可以加入其它画材或媒材,使其体会不同的美感、表现不同的画面肌理。水彩之外多样化的媒材有油画棒、彩色笔、色拉油、盐巴、墨汁、浆糊……,它们能与水彩调变出新奇的视感,玩出新创意;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如平涂、渲染、甩喷、刮刷、盖印,能让孩子发现艺术创作方式的多样化,激励其发展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潜移默化中感知艺术创作的宽度与广度,培养创意性及扩散性的思考能力,学习运用分析性的思考,组织、建构、应用媒材,活用表现技法,在色彩的魔幻天地中,玩出美丽新视界。亦可运用画面营造出的情境、配合适当的表现主题,呈现“情意动人”的作品,丰富“感”与“知”的能力。下面提供两则适合6岁~8岁儿童的有趣的色彩魔幻创作游戏:  相似文献   

5.
<正>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这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乡村学生因受限于师资条件、基础设施等,许多时候无法同城市学生一样运用“高大上”的美术媒材,但乡村美术媒材也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因地制宜借助乡村的优势,选择乡村可用的美术教学媒材,选择常见的材料展开美术教学。五谷粮食画是我国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之粮食作物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非常熟识的,将之选为美术学习媒材并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是比较适合农村学生美术学习的。现以一节小学四年级美术《“五谷”作画》一课为例,展开对乡土媒材美术教学运用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作业媒材是指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媒材可以分为传统媒材,如作业本、水彩笔等常用材料。生活媒材,如纸杯、蛋壳等废旧物品。自然媒材,如落叶、豆类等自然物品。新生媒材,如卡美纸、珍珠泥等一系列新开发的创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物象造形追求意象造形,那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绘画的表现提到"传神"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形态,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境。造型是中国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中国画造形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对造形教学产生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实验动画在观念上反映出当代文化和美学,带来更开放与多元性的创作表现,而在实验动画中常用综合媒材来创作,体现了自由而综合的影像美学,带给观者特殊的视觉感受.本文探讨的是实验动画的创作观念和媒材实验两方面.通过举例与论述来探讨实验动画中媒材的实验性以及实验动画创作观念与媒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艺术符号发生的基础艺术符号与语言、神话符号相联系,语言、神话却不是艺术符号最原始的根源,艺术符号最原始的根源只能是原始人类的劳动。劳动是造形力量,工具是劳动造形的第一产品,也可以说是劳动的符号,因为它凝结着劳动造形的经验以及所达到的目的。符号(语言、神话、艺术)作为精神的造形,是劳动造形的派生物,艺术则是原始  相似文献   

10.
“金字塔”架构是一个指向核心素养,由相互关联的任务线、知识线、情境线构成的思政学科的“金字塔”课堂结构。任务线是素养生长的活动主线,知识线是素养生长的理论辅线,情境线是素养生长的生活辅线,三线之间相互作用、层式递进。任务、知识和情境是“金字塔”架构的基本要素,“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是“金字塔”架构的基本原则,“衔接—理解—应用—迁移”是“金字塔”架构的运行逻辑,核心素养是“金字塔”架构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1.
贴贴乐(1)     
儿童贴画是一种将手、眼、脑综合运用的创作,它必须透过思考、想象、观察、操作、实验、重组等方法呈现个人意念。不论哪一个年龄层的孩子,在进行拼贴创作前,指导者宜先与孩子分享、讨论使用的媒材,让孩子先把玩弄材料,透过直接的经验来体验媒材的特性与质感。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的传统器物至今的现代器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都昭示着器物的美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更替、科技的转变而发生着内部结构、材质等的改变。器物之美也因此而随着设计形态的造物与造形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本文就从器物之美论设计形态学中的造物与造形的重要性中的造物与造形的区别、怎样造型与怎么造形、设计形态学艺术、设计形态学中的造物与造形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阐述,并以广府文化为案例,说明了这样的器物之美所呈现出的设计形态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创意学习生态系统具有联通资源整合的功能,为教师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发展动能。基于全球化视角,从创新学习生态系统建构生态化职前教师学习体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引入创意生态理念,统整学习资源,开发创意学习课程。将课堂学习、线上学习、社会实践整合,以项目学习为基轴,从五个课程维度开展学习,架构全媒体职前教师学习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7.5-9.5岁是培养儿童写生能力的最佳黄金时期,而线描写生是培养孩子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既区别于儿童画创作,与写实的写生画又有较大差距;它的教学规律由简单表达到复杂表现,由意象到再现。课程具有递进式和并置式的特点。他们的写实能力随着认知发展自然提高,以及他们对物象的了解不断深入,同时对于媒介,也就是媒材的使用,也随之会有自己的感知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绘画中的媒体材料是表达与转载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工具。媒材拓展的涵义十分丰富,首先是工具材料的拓展,更深的涵义是思维的开拓,创造力、潜能的挖掘。媒材的拓展在素描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重视媒材的拓展,改变以前的思维习惯,开拓创新,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广泛尝试各种媒体材料,可找到工具与人,工具与表达对象的最佳锲合点,有效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是导致艺术观念的更替和变革以及艺术媒材不断更新的主要因素.当代艺术家面临着新的科技和媒体的挑战,他们试图将尖端科技与艺术思考相融合,以感知世界新的方式延伸和拓展新的艺术空间.下面主要从科技和理念对造型艺术媒材的影响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校工艺美术系青年教师李立新著《平面造形概论》已由中国商业出版社于1995年10月出版。 任何创造物都有其形。人类用任何实际材料所创造的物品都属于造形范畴。尽管造形活动可分为平面造形和立体造形,但平面造形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何造彤,实际上是如何创  相似文献   

18.
贴贴乐     
好玩的拼贴、造型游戏(一)儿童贴画是一种将手、眼、脑综合运用的创作,它必须透过思考、想象、观察、操作、实验、重组等方法呈现个人意念。不论哪一个年龄层的孩子,在进行拼贴创作前指导者宜先与孩子分享、讨论使用的媒材,让孩子先把玩操弄材料,透过直接的经验采体验媒材的特性与质感。再进一步讨论示范可运用的基本技法(剪、折、卷、粘、撕、  相似文献   

19.
小学现行的各个版本的教材完全是站在了学生的视角编排的,非常适合采取自主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能产生积极的意义。下面我将以自主建构模式为核心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史诗内涵、史诗架构模式、史诗建构美学素质等三方面论述了《战争与和平》的史诗建构艺术, 探讨这一名著在史诗小说创作上的审美价值和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