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尹良功 《大观周刊》2012,(41):121-121,1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健康、成熟的和谐企业,应该是与政府、社会、上级良性互动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构建和谐企业的旗帜和灵魂。我们要科学分析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的是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和自然的关系终究取决于人和人的关系。只有人类之间的和谐才可能带来人和自然的和谐。而人和自然的和谐终将成为人类社会普遍与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09,(3):59-59
据诗人晓鸿回忆,2006年时一次我去看望季羡林爷爷。他对我说,和谐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要和谐,人自身也要和谐,即人本身内心世界也要和谐。季老认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林凌  肖日东 《军事记者》2005,(10):24-25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目标的实现,是传媒应有的传播理念。这种理念贯彻到军事新闻报道中,就是关注作为军队建设主体的军人的生存、发展和心灵状况,关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价值、人性的美、人间的真情和人与科技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通俗地讲就是关注官兵在工作、学习、训练、生活中的生存状况、精神需求、喜怒哀乐,关注每个官兵的进步与发展,重视其自身价值体现及个人身心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以达到个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力。档案人的和谐能力是建设和谐档案系统的关键,档案人应在档案工作中努力践行和谐理念,提升和谐能力,以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艳红 《新闻窗》2011,(6):25-27
传播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和必然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的黏合剂。以人类的传播行为而言,传播是使人与人之间,透过信息的交换,而对其所代表的意义产生和谐的感觉及配合行动。此种和谐的感觉或行动,也正是组成社会之要素。社会中的个人,必须是经由传播而彼此存在着和谐关系的个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目标,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实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使中国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位置,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既要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把档案文化融人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档案文化在创新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为大局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具体而实在的,是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方面,它包含着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三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思想界忧患于不良社会现象,抵御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生命价值消解的人类良知。它关注的是人对人的价值、人对社会的价值、人对自然的价值,其核心内涵是修正人的价值取向,体现人类对社会的终极关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媒体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而广告尤其深远影响人的判断力,所以,对于当今电视广告,我们要提倡一种人文关怀,以期获得一种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公益广告,顾名思义是公众共知、共享、共慧性质的传媒形式。它关注的主体是人,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自身的完善。公益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要部分,浓厚的公益色彩,比其他传媒形式更富有影响力和鼓舞力;党报刊发公益广告,有着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经济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两个原因,一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要通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达到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一致的阶段;二是企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主体,无论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和谐的角度,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都是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汤劲 《传媒观察》2011,(2):38-39
一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和社会急剧转型阶段,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结构剧烈变动,涉及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众多;同时,多元文化并存、撞击,人们深感困惑,心态失衡,行为失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增多,摩擦加大。所以在这个特殊转型时期,重建适合新时代需要的价值观念体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疏导社会文化心理,成为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4.
程莉 《今传媒》2008,(4):49-50
医疗卫生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在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大健康"前提下,卫生报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5.
杨庆武 《新闻窗》2007,(2):12-13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魏伟 《大观周刊》2012,(36):180-180
本文着重探讨“和谐”的问题,正如谊词条本身所承栽的特殊意义,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从自身与自然,生命与艺术,道理与法则等等层面寻求着完美的契合点,也正是由于完美契合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并不可能存在的无奈,才更加触动着历朝历代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们苦苦探索。而作为凝聚智慧与文化多重素质于一身的艺术家或艺术人士们,更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当成了终极的命题。人的和谐与艺术和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无论盛世还是乱世,元论人民或者艺术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是好是坏,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求出路寻求和谐的追求却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趋于完善时,人们可以享受这种状态;而当艺术和谐与人的和谐相对背离时,人们又可以互换其正向的趋势回归。这也许正是“和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吧。  相似文献   

17.
郭显炜 《出版参考》2007,(7S):26-26
每个人都听过“哲学史”,面对哲学史,想必内心都是五味杂陈。有人觉得,这是吃饱没事干才值得关心的;也有人觉得,这不是普通人可以轻易碰触的。有人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初步了解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哲学科班生才需要研读的。甚至有人可能会认为,不管看得懂看不懂,也不管读得完读不完,唯有读过哲学史,人生才算是完整,才能称得上是高贵一族。  相似文献   

18.
王宇  韩建民 《出版参考》2008,(12):33-33
人脉在为人处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人曾说过:“世界上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人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一个人即使再完美,也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即所谓人性的弱点,而在一个团队当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优势互补。由此可以看出人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企业是一个积累式的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问题连接着个人、企业和社会。没有家庭的文明、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世上任何事物,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了这光怪陆离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