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4、大学城公共服务满意度低的原因4.1客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大学城发展阶段制约;二是重庆大学城特殊的客观原因;三是政府促进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措施力度不够且效果欠佳。(1)公共服务水平受大学城发展阶段硬性制约阶段性制约指重庆大学城公共服务水平受大学城发展阶段的硬性限制与影响。重庆大学城与国内诸多大学城类似,目前处于教育资源集成阶段,而  相似文献   

2.
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大学城建设出现种种问题,以致引人深思其种种原因。与大学的服务和交往功能相适应的创业型大学则是未来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或目标,而实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互动协作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城的兴起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单一的“集中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我国创建新型的大学或试验新的大学运作方式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提出开放性是大学城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开放型大学城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在对开放型大学城的主要特征作了简要论述基础上,对建设开放型大学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呼唤大学城大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兴起一股大学城热,一些经济发达省市纷纷建立或筹建大学城或研究生城。但是以政府政策和行政行为为主的人为建构模式,从本质上不同于西方自然生成型。我国大学城从根本上说只是完成了大学的城市化,而忽略了大学城的大学化。大学的实质决定了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城市化的大学,更是文化型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5.
国外大学城     
《成长》2005,(12):20-20
“大学城”作为种高等教育现象.主要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通常指的是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本身的规模越来趟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起,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被称为University Town”国外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6.
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教园区或大学城的建设中,政府是领导和决策,是规划和布局,是管理公共事务,兴办公益事业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组织,并需要向政策引导,中介协调,监督检查与评估的层面转变,政府要引导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否则就是在举办超级大学或大学联邦。  相似文献   

7.
大学城在我国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形式,构建和谐大学城对促进大学城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增强大学城的创造活力、实现大学城的安定有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知识信息时代科技、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大学城外部环境的和谐、大学与城市、社会的和谐、大学城内部机制的和谐、教育与产业的和谐等和谐大学城的时代特征,只有努力实现主管部门与各教育主体、独立与共享、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硬件设施与软件条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产业、发展与稳定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特征的和谐大学城。  相似文献   

8.
建设大学城战略是推进“大大连”建设的必然选择。大学城建设应该能展示大连大学城的办学特色 ,调整与完善大连的高等教育结构 ,并且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园区。在建设大学城的过程中 ,应该吸取各地大学城建设的先进经验 ,与大连市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符合大连市实际情况的大学城软、硬件长远发展建设规划 ,使大学城的远期目标与阶段实施相融合 ,成为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大学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相率兴起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以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和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兴城市,并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大学城模式。国内大学城的建设较之国外虽晚了近约四十年,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后发展势头日炽。大学城的诞生,既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化品位,强化了城市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并构成了独具特质的新的城市发展走廓。  相似文献   

10.
创建大学城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向规模化、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标志,是大学城市化和城市大学化的一种新趋势.建设现代化的大学域需要不断创新,但切忌一哄而上,要结合实际,慎重决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城”与“高教园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兴建大学园区的新浪潮 ,目前在建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在本质上基本相同 ,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大学城” (CollegeTown)概念在国外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内涵。本文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大学城”进行分析。狭义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的含义相似 ,是一个教育社会学上的概念 ,通过比较分析 ,两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实质内涵上的区别 ;同时对“大学园区”与原来的“文教区”进行比较。广义上的“大学城”是一个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本文讨论了大学城的生长过程、衡量标准和建设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建设的核心,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稀缺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的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仙林大学城为例,分析了大学城艺术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高校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共享意识,且共享制度不完善,缺乏保障。最后,本文对大学城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的实施提出了建议:落实管理运作机构、构建制度保障;建立共享资源库;共建大学城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城”:概念规划与概念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森 《高教探索》2001,(1):6-10
“大学城”是近两年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大城市或地区中心城市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在一些城市地区,所谓的“大学城”已在建设之中。而在更多的城市地区,“大学城”也已进入构想与筹划的阶段。在一些地区,“大学城”的建设甚至透出一种竞争的气息:区内数个中心城市都在积极建设或筹建自己的“大学城”。种种迹象表明,“大学城”有可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下一阶段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一种新的大学运动表现形式,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形态。由于“大学城”的规模与投入非同一般,牵涉的关系相当复杂,其建设的好坡无疑将对高等教育乃至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在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这种新出现的情况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仅从概念规划和概念设计的层面上,讨论“大学城”的现实必要性、核心概念及相应的规划与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大学城以名牌大学为动力,能够带动并形成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城市以大学城为依托,能够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质和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城的独立与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检视国内外大学城发展的历史,针对我国目前大学城建设中出现的一些误区,指出大学城的建设要体现出“独立与共享”的实质,即大学城中各高校的个体特色独立与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实现这个理念,文章进一步提出四项策略:完善大学城园区的协调机制;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促使城中高校办出特色;注重大学功能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城"与"高教园区"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兴建大学园区的新浪潮,目前在建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大学城”(College Town)概念在国外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内涵。本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大学城”进行分析。狭义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的含义相似,是一个教育社会学上的概念,通过比较分析,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实质内涵上的区别;同时对“大学园区”与原来的“教区”进行比较。广义上的“大学城”是一个人地理学的概念,本讨论了大学城的生长过程、衡量标准和建设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大学城是以大学为主体 ,主要由企业投资 ,政府协调、指导 ,采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模式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枢纽。大学城将是高等学校成为经济社会中心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大学城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现象。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50多个大学园区,每所大学城可以容纳的师生数量为10~15万名,相当于50多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大学城内每所高校的可用资金是有限的,其物资采购支出一般不能超过预算的资金总额,所以大学城高校不仅要“开源”以增加获取的资金总额,而且还必须“节流”。通过高校间的联合采购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有限资金。  相似文献   

19.
一座大学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作为其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包含着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风、校训等多个方面,并具其自身特色。把握必要的原则,发挥大学城文化的整体功能,提升大学城的文化力,方能使文化成为展示大学城形象、推动大学城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能源。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与制度安排,大学城的建设以及大学城运营中的资源整合与利用成为后扩招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城运营中资源利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为我国大学城健康发展和提高利用效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