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关于从众行为的跨民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学龄初期蒙、汉儿童,城、乡儿童的从众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学龄初期蒙、汉儿童之间从众行为无显著差异;城乡儿童从众行为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逐渐明显;学龄初期儿童从众行为无性别差异,儿童的从众行为有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学习成绩、班级职务等因素对低年级儿童的从众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儿童饮食行为以及喂养行为是儿童保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进行正确的儿童喂养,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的介绍,分析了儿童饮食行为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儿童饮食行为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对儿童喂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正确儿童喂养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研究者概括介绍了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的定义、儿童对说谎的认知、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儿童说谎行为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以及儿童谎言的分类和儿童说谎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在方法上的不足,从而建议可在社会学视野下进一步考察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当前儿童的社会和道德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行为问题在近几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社交的退缩行为属于较为严重的儿童行为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矫正和预防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采取何种方法可以让学龄前儿童在娱乐、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下使儿童社交问题消失、退化成为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人们发现体育游戏对于矫正学龄前儿童社交退缩行为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萍 《重庆师专学报》2010,(1):134-136,156
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的关系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便为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文章从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行为影响的研究、儿童行为对亲子关系影响的研究、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之间的双向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对有关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我国本土化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于成人或教育者对留守儿童反常行为的错误认知,使得留守儿童的反常行为及其意图长期被误解。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十分必要,而教师与留守儿童所处的同一时空为教师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的意义提供了可能,借由共同时空与留守儿童相处,建构他"我"的"经验图式",为教师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提供了现实条件。除此以外,教师若想更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就必须转变以往对于留守儿童的错误认知,创造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引导留守儿童的"告知行为",并持续观察留守儿童,包括成长环境、日常行为等在内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而教师作为儿童人格品行的指引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科学应对,既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因为问题行为背后隐藏了儿童的恐惧与害怕、儿童真实的心理特点、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儿童对爱的渴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父母在与子女互动时常会出现因电子设备而分散注意的低头行为。父母低头行为是影响儿童发展、破坏亲子关系的危险因素。为了明晰学前儿童家庭中父母低头行为的危害,考察父母行为与儿童个体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对618名学前儿童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的联系及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父母低头行为能够负向预测亲子关系,学前儿童情绪不稳和外化问题行为在父母低头行为与亲子关系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父母的低头行为、提升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释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全面分析了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造成的威胁,解决传统基于规则的分析方法对用户异常行为检测的误报与漏报问题,提高用户异常行为检测效果,通过采集用户行为日志生成用户操作行为矩阵,并通过模型定义方式对用户行为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容忍度测算、突变测算、差值测算与峰值测算方法,分析与发现用户异常访问。基于用户画像的异常行为分析方法结合了用户操作行为特征及角色定义,利用用户行为日志历史信息勾勒出用户行为画像,使系统能准确、实时地判断用户行为异常,提高了对异常行为的实时检测与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法行为的特征、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行为是现代法行为的渊源,我国传统法行为模式的特征表现为:与礼行为的关系上,法行为具有附属性;儒家伦理的原则支配和规范着法的发展,成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传统法行为的伦理性;在法行为内容上体现了不平等性;法行为的心理机制表现为“恶法”、“忍讼”、“厌讼”;法行为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无讼”。因此,传统法行为模式与现代法行为的要求有差距,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正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教学交往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教学交往行为就没有教学活动。教学交往行为的策略研究,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交往行为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准确把握教学交往行为的内涵、努力建立良好的教学交往行为关系、积极探索教学交往行为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语言是一种情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交际时反映客观世界和心理行为的载体。语言的选择使用表现了人类交际的目的性、语言的功能性和自然性,反映了发话主体的言语行为和心理行为,即理性行为和情感行为。科学语言是发话主体的理性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行为的载体。艺术语言的情感行为属于发话主体的审美行为。它表现为一种情象,即意象方式。它反映情感时的核心是借助于情感因素的互渗的表象,这表现了艺术语言的情感的运思过程和艺术语言的审美发现。  相似文献   

15.
对福州市3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高职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进行了运动人群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体育行为特征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比较研究。得出高职学生体育人口比例不高,准体育人口占据多数;不同体育行为特征的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个性鲜明;高职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感性化;不同体育行为特征的高职学生健康意识与行为有着明显的差异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先行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是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先行行为必须是行为人本人实施的,造成特定危险状态的行为。违法行为和合法行为都可以成立先行行为;先行行为也可以是过失犯罪行为,但不能是故意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经济行为的角度还是从法律行为的角度看,票据行为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票据行为独立性是票据行为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票据法的角度对票据行为的独立性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行为模拟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效果,在近期教学中,我们作了尝试与研究。教学时,模仿现实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小组形式体验角色。实践证明,行为模拟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ince education aims to offer applicable knowledge, studying knowledge–behavior relationship is of key importance i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ut there is scarcity of studies addr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real behavior choices. We examin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behavior (self-reported and measured in an operative way) among 10-12-year-old students, with special focus on the potential mediating role of attitudes. 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 was whether knowledge (measured with an achievement test) correlates with actu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how mental accessibility of environmentalism is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actual behavior (i.e. choosing a material for completing a manual task). The study with 325 persons revealed that although the positive connection between knowledge and self-reported behavior was fully mediated by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knowledge was just slightly related to actual behavior, even when the topic of environmentalism appeared before the behavior choice. However, behavior was related to school, suggesting that school-level socialization (beyond the knowledge transfer) is highly influential in forming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difficulties of studying actual behavior and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practitioners from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行为是刑法理论的基石,刑法中的行为是近代以来的刑法学者试图解决的一大难题。但是,现有行为理论都存在着根本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人类行为学的视角来理解和重构行为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