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A5):30-31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淮安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仅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亟待加强。作者从淮安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探索出新的道路,以为当地工作提供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建构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是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云南省红河州在城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存在城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未能有机结合、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流于形式两大问题。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应注意把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城镇化的文化定位有机结合起来,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注重经济效益,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建设的公众参与性,并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最终使民族文化遗产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对民间艺术来说,城镇化带来的是对其生存环境的严重冲击。如何在新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开发民间艺术,留住民族艺术之根,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阜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民间艺术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建议,丰富新城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日趋严竣.如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重要又紧迫.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要同步推进基础性工作和重点、亮点工作,二要把握好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的“度”,三要将公众参与与专业人士引导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漕运文化可以说是淮安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主导文化体系。探寻漕运文化的历史遗迹,考察这些物质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研究淮安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物保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服务于多样化特色新城镇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给历史文物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应从文物安全、文物普查、文物利用、高科技保护以及依法严惩历史文物破坏行为等方面实现历史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河淮安段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运河申遗的大背景下,有必要重新梳理和评估相关的文化遗存。历史上的淮阴即今天的淮安与运河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境内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的文化遗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保护,以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归纳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建筑文化遗产特别是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进展;讨论了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城镇化急速发展中必须重视保护和利用20世纪建筑文化遗产,并提议组建"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认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数量丰,分布广,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正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危机.分析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究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状况对于黄河流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构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在运用熵权法对二者进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二者在空间上均存在差异性,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高耦合、低耦合协调度不平衡”的特征;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类型从2019年由同步发展型转变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型。基于此,黄河流域省份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数字经济为抓手,创新城乡融合机制,促进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温州拥有十分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受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影响,大量文化遗产在城市化面前让步而受损,众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现象极为突出,正面·陆着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双重劫难。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结合温州实际情况,应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文化遗产的浓烈氛围,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走适度旅游开发和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文化遗产保护除了要制定相关的法律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民众的自主参与。民众的自觉意识,是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基本前提,而学者的参与则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智力保障。有鉴于此,韩国文化遗产的一些保护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农村的“社区记忆”在逐渐涣散、消失,使得农村社区发展“同质化”倾向严重。本文提出“启动乡村记忆工程、引导农民就地市民化、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自觉”四条农村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以期能为社区记忆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加大法律保护的力度,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到今天,它的保护和传承往往是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传承不是千古不变的原版沿袭,而是靠不断的改良变化、不断的加入新的元素、不断的融进新的理念,才能使其"生生不息",才能令其"源远流长"。本课题主要是以大连庄河地区的剪纸艺术为主,结合其他地区及相关艺术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以及发展现状,来探讨如何针对本地区的特色和现状,更好的使庄河剪纸等非遗文化在被妥善保护的同时,又能更适应当今社会地区性文化经济的发展,并提出较为实际可行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立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如何建立完善立法体系的论述却非常有限。已颁布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因而需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有全新的构思。笔者尝试以保护模式、体系架构、创新制度设计、重要制度配置为进路,构建新型的立法框架和内容,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人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活态保护的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被纳入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轨道。20世纪末期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更加多样。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为例,分析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利弊,探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黔东南州山川秀美,民风古朴,享有“原生态民族博物馆”的美誉.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艺术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这里群众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增强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意识,加大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工程建设,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保护民族文化村寨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民族文化村寨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吐鲁番地区新农村建设同维吾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实现新农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