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可 《教师》2010,(21):120-120
《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舞蹈是人们对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2011,(14):47
人人之修养应:如山之稳重,如山之包容,如山之崇高,如山之坚忍。人之美德应:如水之流通,如水之清澄,如水之深邃,如水之广阔。人的志向应:如天之高远,如天之明彻,如天之无涯,如天之曙色。人的器局应:如地之厚重,如地之妙用,如地之沉雄,如地之和众。悟通八然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捧则淡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几乎每战必败。虎门之战败,广州之战败,厦门之战败,定海之战败,镇海之战败……但是,三元里抗英之战和镇江之战却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如水——对教育自然之道的认识与理解。水乃自然之物,水有八德:奔流不息,进取之德;哺育万物,奉献之德;水滴石穿,柔韧之德;一碗水端平,公正之德;源头活水,创新之德;甘心处下,谦虚之德;流水不腐,清廉之德;以水为净,包容之德。"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  相似文献   

5.
说到大学之大,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认为,"大学之大在于学生之大和学术之大"。当然,还有从其他不同视角来描述大学之大的,如"大学之大在于胸怀之大"、"大学之大在于包容"等等。笔者认为,大学之大也应体现在"课程之大"上。  相似文献   

6.
汉魏乱世,狼烟四起,火德衰微,群雄逐鹿。先有十八路诸侯歃血而并起,后有魏、蜀、吴三国鼎足而并立。遥观此乱世,非能、狡之主不可居之,非勇、武之士不可存之。既后人以此时多踏浪之英雄,现无数之豪杰。但遍览历代之书卷,未尝有人能将是时之帝王——献帝刘协重而探之,赞而美之,然余以此为未妥。更查史籍,亦多有证吾之文书,故以献帝为乱世英主,便作此文。一探献帝起身于黄口,保祚于乱世之英少;二探献帝奋起于乏伪,重振汉室之雄心;三探献帝自保于险恶,寿终于正寝之缘由。探之得之,以求还献帝之真身,翻历代之贬义。  相似文献   

7.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才智能够胜任职位,但不能用仁德来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才智能够胜任职位,也能够用仁德守住它,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之功,在文明人类之接续,经世济民之肯綮,民族勃兴之基底,型构未来之肇始。准此以解,自有文明社会以降,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未有不重视教育之著例。然对教育圭臬之领悟,教育制度之厘定,  相似文献   

9.
情悟紫鹃     
《红楼梦》大旨谈情,紫鹃之情为其一绝。其情之专,其情之深,其情之纯,其情之真,净化人的心灵,感天动人。紫鹃之情因黛玉而生,因黛玉之亡而失去依托,步入空门;紫鹃与黛玉荣枯实相共,其情为发自内心的诗意之情,不能不为之情而恸哭。立足一个"情"字,从情之缘、情之痴、情之空三个角度分析紫鹃的情感世界,探究紫鹃之情深层精神内涵和精神价值。紫鹃之情引导人们追求真性情和诗意人生。对中华文化心灵和情感价值体系的建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者之天职,其功效则仰赖于为人师者之品格与学识。身正学高,以身载道,为人师者方能据以传道,此亦为"为师之道"。以师者角色而论,师者当为"四者"之集合,即士者之情怀、仁者之爱心、智者之智慧和学者之涵养。至于师者之养成,则不仅要坐而论道,而且应起而行道;从游于名师,先问道于师,再依道而行,认同之,践行之,固守之,内化之,弘扬之,最后方可致"本立道生"之境界。道有所成,则自成气象,终成名师,教人成才。  相似文献   

11.
师说     
古者昌黎先生尝言师道之不存也久,然师道为师之所存,何以不存?师者,人之模范。岂非以传道、授业、解惑而言之。医人之业,可救人于膏髓,一室以辞谢。经围之业,可治国安民,千乘之国尚可无忧,万户乘恩。然师者,不可治诸国,不可医诸民,而树治国之才.医人之士。经国之伟业,不朽之盛事,亦不及师道之树治国、医人之士。  相似文献   

12.
《说文》:“新,取木也。”木有取去复萌之力,故新有层出不已之义。新教育与旧教育之分,其在兹乎?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发明之道奈何?曰,凡天下之物,莫不有赖于其所处之境况。  相似文献   

13.
体态语言是入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通过诸如面部表情、举止、身段、眼睛、仪表、动作神态等表现形式,使人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引起共鸣。《史记·乐书》记载:“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可视为体态语言。正确合理地使用体态语言,以弥补“言之不足”的局限性,对教师来说,对课堂教学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中蕃本着对乡土之热爱,写下众多黔中山水诗。其对黔中山水有着自己独特之理解,有着地域特色艺术表现之自觉。其山水情结源于天性之"痴顽"",山水之助"之思想及退隐生活之阅历。由于地域环境影响,其诗呈现出特有之雄浑美、幽深美、奇崛美。其艺术笔法注重工笔与写意之结合,注重移情与理趣之结合,然过分质实而少浑融,得奇句而未得奇境。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著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目前对于荀子名学本质之探讨,其中最重要之问题是荀子之名学是否即等同于西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所创之传统逻辑(traditionallogic)或形式逻辑(formal]ogic)。虽然,大陆学界大多主张荀子之名学即等同于西方之逻辑,然而,学者皆未予以明确之说明或证明。因此,有关荀子名学本质之看法,实有待厘清,否则,将影响吾人对荀子名学之确切理解与把握,此外将对此一议题予以反思,并提出未来可能之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政治者,历史之荟萃,统治之手段,社会之导航,人生之指南,道德之尊圣,各科之提纲,挽狂澜之金绳,国家发展之方向,百姓之依附,世间之法源,超万有而独尊,历百代而超然。职是之故,政治学在学校的教学中举足轻重。教学以来,吾对学生倾渴翘冀,对教学寤寐研磨,有一窥之得,列举如下,祷望对同仁教学大有裨益,祈盼对学生学习有所帮补,则为笔者深幸。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贡献主要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者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已作出极为可喜之成绩。唯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日本汉学界多着重其心、性、天、礼或政治、伦理学说之阐述,而较疏于其名学之研究。然而,就目前已发表之论着而言,无论是在厘清荀子之哲学立场或对于名学之分析等,亦颇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吾人借镜。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 《教育》2014,(7):75-75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如佛教之一派,及希腊罗马之斯多噶派,抑压人之感情而使其能力专发达于意志之方面;又如近世斯宾塞尔之专重智育,虽非不切中一时之利弊,皆非完全之教育也。完全之教育,不可不备此三者,今试言其大略。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是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趋势之一。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基本模式包括:主观之诉与客观之诉,事后补救之诉与事前预防之诉,形成之诉、给付之诉与确认之诉,有名之诉与无名之诉。我国行政诉讼应采取“明文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来说说“寒”。天象寒,有日月星云之寒,有虹霞霜露之寒,有风雨雾雪之寒;地貌寒,有山水原漠之寒,有江河湖海之寒,有潮涛溪涧之寒;建筑寒,有宫苑亭阁之寒,有桥梁关塞之寒,有祠庙陵墓之寒;时序寒,有春夏秋冬之寒,有晨昏昼夜之寒;生物寒,有花草树木之寒,有鸟兽虫鱼之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