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小的时候,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书迷”。那时的我,一有空闲,就从暖暖的怀里、袖筒里、书包里、床头柜里、枕头底下摸出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捧读着。让我如醉似痴忘记了孤独,忘记了时光,忘记了下地割草喂羊以及周围喧闹的世界。即便是课间十分钟,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想离开小人书。  相似文献   

2.
季振邦 《新读写》2011,(7):116-118
自从有了醉翁亭,琅琊山就一直散发着浓郁的酒香,让一代代文人墨客如醉似痴,并且,成为一种令国人骄傲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每每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闻吸清幽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溢着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 怡然自得。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4.
我的妈妈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就不由地想起了我亲爱的妈妈。 我的妈妈长着一张瓜子脸,小小的眼睛,尖尖的鼻子,虽然个子很矮,脸上长了许多斑点,但有一头飘逸的长发。尽管我不  相似文献   

5.
每每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闻吸清幽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溢着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到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6.
妈妈说:压岁钱要花得有意义! 过年时,亲朋好友走动,总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积少成多,孩子就有了一笔不少的“收入”,少说也有一丽千吧,这些钱孩子收着,不露声色。我总以为,他会像小时候那样,主动交给我,然后说:“妈妈,我要用钱的时候,你可要给我啊!”哪知,他今年主意大了,一点没有让我“保管”钱财的意思。我不免有担心,常常说孩子花惯了钱是收不住手的,也常说孩子花钱是不经大脑思考的,我就想引导他把钱花到正经的事上来。  相似文献   

7.
最美的书包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到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一个花格子书包。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再说话。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  相似文献   

8.
我爱百花盛开的春季,我爱热情奔放的夏季,我爱天高气爽的秋季,我爱雪白纯洁的冬季……而我更爱那如春、似夏,如秋、似冬的十六岁花季。十六岁的春天花开得最艳;十六岁的夏天太阳最红;十六岁的秋天笑声最爽朗;十六岁的冬天最纯洁……十六岁的“季节”呀,最温馨,最可爱。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我爱幼教这一行,是因为我爱幼儿园里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每当我值早班的时候,只要一看到我的身影,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一边喊着:“老师来了”一边飞快地跑到我的身边,“老师,我想你了,老师我也想你了”我走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他们那纯真的感情、活泼的性格、可爱的笑脸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当我用手捶背时,孩子们就会走到我的身后问我:“老师,你累了吗?休息一会”这时,好多孩子都围了过来,“老师,我也帮你捶背吧。”我好感…  相似文献   

10.
施艺珈 《作文》2023,(6):47-50
<正>孩子的世界,你懂吗?鲁迅先生曾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中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这话是真的,我的世界,你真的不懂。别了,“星地”那片“星地”,就在我的教室前头,不久前,已推去重建,但我忘不了它!每当橘色的天幕垂下的时候,那片小小的空地便闪烁起微小的光晕,如星星般。我欣然去瞧,只见无数颗透亮的小石子在空地上静静地躺着。我极好奇,  相似文献   

11.
我的烦恼     
从小到大,我一直为自己的身高而发愁。小时候的我长得又瘦又小,所以小伙伴都称呼我“小不点儿”,每当这时,我都会委屈地哭着回家找妈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能在睡梦中梦见自己长得很高很高。后来进了小学,我理所当然地坐上了离老师最近的“宝座”,享受着这样优厚的“待遇”,我也渐渐忘记了身高给我带来的烦恼。  相似文献   

12.
花让我陶醉     
春风响亮地打了个呼哨,大地睁开惺忪的睡眼,笑靥如花。一夜之间,犹如解冻的大江,所有的花都一同绽放,铺天盖地。小小的花苞再也藏不住满腹的心事,骤然怒放。它们举起大大小小的杯盏,在三月熏风中歌兮舞兮。于是,满眼都是形形色色的花。你看,“四厢花影怒于潮”,“千朵万朵压枝低”;满鼻子都是浓浓淡淡的香,闻着花香,徜徉于“春雨无情轻似愁”的长院中和“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乡间小路上,惬意无比。花事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花,成了四季最耀眼的布景、最夺目的信物。花的世界,令人陶醉。一花…  相似文献   

13.
我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年头中途接任初三年级的差、乱班的班主任工作了。面对我的学生,我感觉着生命的交融、感觉着不可分离的依恋、感觉着相互鼓舞的力量。每当我注视着那一张张质朴、稚嫩的脸庞时,每当我听到同事们夸赞那些曾被斥之为“不可救药”的学生时,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拿到了中考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人们传诵我有“妙手回春”之能,其实,我并不具有什么特别的神功,而是在我眼中没有坏学生,在我心中没有笨孩子,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爱学生,这是一种美好而又神圣的情感。这种爱,使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4.
花开花落春几度 花,是造化赐予人间的美物。花的姿容秀丽、气息芬芳,承接雨露阳光,默默地孕育,热烈地开放,装点了自然也装点了人间:“山花开欲燃”(李白《寄韦南陵冰…》)、“山花照坞复燃溪” (钱起《山花》),灿烂开放的山花如燃烧的火焰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和活力。 明人周亮工说:“花,人面也;干,人身也”(《尺牍新钞》),花的娇艳芬芳,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妙龄美人的姿容,于是以花喻人便普遍地出现在诗文中,唐玄宗就把自己宠爱的妃子杨玉环称作“解语花”。唐诗卢仝说:“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有所思》),顾况说:“美人二八娇如花,泣向春风畏落花”(《悲歌》其二),均以花之娇艳形容人之娇艳,别有一种动人的情致。在许多时候,由于移情的作用,花在人的眼中是有生命有情感的:苏轼说:“此情惟有落花知”(《浣溪沙·春情》),南宋王炎说:“花不语,笑人痴”(《江城子·癸酉春社》)。落花成为深知人情的知己;花不语,说明曾语过,笑人痴,更见出花的知人知性。  相似文献   

15.
三月的日子里,虽然有阴雨迷蒙,如针,如毛,如丝,却无法掩盖百花齐放,如笑.如醉,如痴。一如在这样的子里,纵使前方中考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也应该明白还有一种温暖的情谊在我身边萦绕。我刚上初中时在一班呆了一年,300多个日子放在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中,最多只如小浪花在波涛中翩腾那么一瞬。  相似文献   

16.
宗璞 《新读写》2014,(7):40-41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相似文献   

17.
石头,坚挺且硬实。我们喜爱它,玩赏它。可谁能想到:科普作家刘荆洪,竟从石头里看出了气。在他跟中,那山野里似剑、似柱、似竹、似林、似虎、似龙、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头,都是气之使然。举凡有所成者,大抵多为“痴徒”。痴其钟就似钟,痴其树就似树,痴其石亦似石。我不知道刘  相似文献   

18.
幼儿是那样的可爱、聪明、活泼,他们那细心的观察,天真的话语,是那么让人快乐,令人回味。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摆积木,大家玩得很开心。玩着,玩着,贺昕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在哪里吗?”“你不是在玩玩具吗?”贺昕洁说:“不对,老师你想想。”“我不知道。”“告诉你吧,陈老师,我在你的眼睛里。”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她那稚嫩的声音,我也高兴地对她说:“对呀,贺昕洁的眼睛里有个老师,那就是我,对吗?”“对!”于是,我们又高兴地玩了起来。老师和孩子通过目光的交流,就会建立起丰富的感情,也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你。我在老…  相似文献   

19.
我爱吃小食品,爱吃棒棒冰,一句话,小朋友爱吃的东西我都爱吃。于是妈妈叫我小馋猫,我则“喵喵”地扶在妈妈身上说:“妈妈,你挣钱不给我花,给谁花呀!”每当这时,妈妈就笑着拍拍我的头:“只可惜不管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呀!”我不服气地说:“妈,别老  相似文献   

20.
那天,我倚在外婆身边,听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江湖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人称‘白梨花’。她行侠仗义,惩恶扬善,心地就像白梨花般纯洁善良。那时有一个黑道女人叫‘黑荆棘’,她贩卖鸦片,拐卖孩子,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白梨花’几次打败了她,烧毁了鸦片,救走了孩子,因此与‘黑荆棘’结了仇。”“那年春天,‘黑荆棘’为了报仇,四处放出风声,说她手上抓有孩子,谁有胆量就到梨花谷救人。”“是她设下圈套引诱‘白梨花’的吗?”我问外婆。“没错,她早已设好埋伏,等着‘白梨花’去。当‘白梨花’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