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长江三十年代采访西北的行程历来被认为是“全程四千余里”(见《新闻学简明辞典》和新版《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小传》)。我认为这个数字误差太大。当年范长江采访西北的第一大段路程即成都至兰州,据范长江自己说,是“三千余里之跋涉”。剩下的几大段路程,即兰州至西安的往返、兰州至敦煌的往返,兰州至包头等,这几段路程加起来,决不止一千余里。单是兰州至敦煌的往返路程,  相似文献   

2.
1935年9月2日,兰州。 我国新闻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主一范长江.以 《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成都出发,历尽艰险.经过50天的长途采访,到达兰州。 因不少人向他探听红军的消息及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况,于是,范长江开始了他的长篇报道。 《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范长江西北行的第一篇通讯,于他到达兰州的第3天写成。9月13、14日《大公报》刊发此稿时,编辑为此写了短评:“本报特约通讯员长江,从成都行五十日到兰州,其报告岷江军事形势的一封书(即文章)值得大家注意一看。”通讯详尽地叙述了红军在…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不是范长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旧《大公报》的大量报道 ,论证了为什么范长江不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 ,认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失公失实原因 ,主要在于世界观、对我党缺乏了解和采访作风不深入等三方面所致。对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第一个目的以及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影响 ,也作了必要的考证和分析 ,同时还澄清了范长江西北采访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后.范长江深入西北.通过旅行考察,以《大公报》显著位置一篇“旅行通讯”《动荡中之西北大局》,揭露“西安事变”发生与和平解决的真相,引起轰动。《救国时报》在转载该文时.为其加上了一个“一针见血”的标题:《西安事变时(引题)/红军坚决主张释蒋(主题)/并曾首先履行撤兵计划(副题)——摘录大公报二月十四日长江通讯》。周恩来曾称赞范长江:“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熟悉范长江的人都知道,这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来自于那次长达数干公里的西北行.来自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一版再版,连续出版8版,产生巨大反响。《中国的西北角》获得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范长江积极响应时代的呼唤,以新闻记者特有的视角,投身"西北开发"。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危机与国内阶级矛盾,引发了"西北开发"热潮,而范长江洞悉"西北开发"的要义,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以"西北开发"为宣传主旨的《大公报》的报道实践中。《中国的西北角》与《大公报》有关"西北开发"的宣传策略全面契合,成为《大公报》"西北开发"宣传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正是范长江西北采访能够顺利成行以及《中国的西北角》取得重大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前的几位西北考察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范长江是“第一个只身独闯充满神秘感的西北地区的中国新闻记者”。前些日子,我在图书馆偶然翻到几本有关西北的旅途通讯,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是不对的。因为这几本书明白无误地说明:在范长江去西北采访之前,至少有七名爱国志士有过西北考察的壮举。  相似文献   

7.
甘肃新闻界的一些记者说,每当他们和外地朋友聚会,总有人特认真地问,你们下去采访是不是骑骆驼。看来人们对大西北的想象,仍同当年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里写的情景有某些类似,一是“荒凉与苦寒”,一是“过火的乐观”。当我们下决心以兰州为起点,对西北新闻界做番调查采访的时候,只认定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向中西部转移,缩小东西部差距已成为长期的方针,而西部经济振兴的步子已扎扎实实地迈进。作为改革开放先声的新闻媒介,对于  相似文献   

8.
林凯  刘琦 《军事记者》2006,(5):54-54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著名记者范长江,冒着生命危险,翻过了海拔5000米终年积雪的山峰,穿越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经兰州、过银川,横渡“平沙万里无人烟”的戈壁荒滩,历时两年多的西南、西北之行,写下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等名篇佳作。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入现场采访的重要性。大凡成功的新闻记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深入到现场采访的精神。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深入现场采访已经悄悄地被一些新闻记者所忽略,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一些“全新的”采访方法进行采访。例如:电话采访、网络采访等,…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是靠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系列通讯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大公报》于他有恩,另一方面他对《大公报》也是做出贡献的。但在武汉《大公报》时期,他却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其中的原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案。以前大家多认为是范长江的政治态度,在采访完两安事变后发生重大变化,自动“投共”去了;  相似文献   

10.
问:为什么设立范长江新闻奖? 答:范长江同志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优秀的战士和领导者。范长江于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1970年被林彪、“四人帮”残害致死。范长江同志献身新闻事业的伟大业绩,成为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一面鲜艳的旗帜。范长江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位闻名全国的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新闻记者。1935年夏天,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派通讯员身份从北平赴成都,开始了赴西北考察采访。他以惊人的勇气,深入实际的精神,走遍川、陕、青、甘、宁等地区,历时十个月,写下大量旅途通讯,连续在《大公报》上发表,轰动全国,随即成为《大公报》特派记者。这个时期的作品,汇集在流传久远的《中国西北角》。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只身进入西安采访,后转赴延安,报道了事变真象和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闻史上,范长江的贡献堪称彪炳千秋。其最辉煌的一笔,就是对中国西北角的考察采访。一、范长江考察西北的原因和目的说起范长江考察西北,可以追溯到1933年。这年1月,日本侵略者进入山海关,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范长江受到震动,他走出书屋,参加了“辽吉黑热抗日义勇军后援会”和“北大学生长城各口抗日将士慰问团”。这些社会活动,使他开始了对抗日问题的研究,并与部分同学成立了“1936年研究会”。通过研究,他“认为抗战爆发之后,沿海一带不可能旧守,抗战大后方将在中国的西部。”他还与青年朋友发起组织“中国青年西部考察团”,拟通过考…  相似文献   

12.
经中宣部新闻局同意,中国记协主席团、书记处联席会审议决定成立范长江新闻基金会。基金会将颁发的范长江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中青年新闻最高奖。目前。范长江新闻基金会筹备组正在抓紧筹备工作。范长江同志是新闻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战士。他在青年时代采访西北,写成了新闻杰作《中国西北角》成为闻名全国的进步新闻记者。他是中国记协前身——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范长江新闻基金会旨在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献身于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国现代著名记者、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范长江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学习与研究范长江的采访思想与实践,对于搞好新世纪的新闻采访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范长江采访思想的核心。范长江指出,“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他非常强调新闻必须是事实,决不能虚构。他还提出人民新闻工作的四个信条,其中第一条就是:“消息绝对真实”。他说,“当一个新闻记者,最重要的是诚”。他认为“真实是人民报纸的最大特色之一”,只有真实“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才能确…  相似文献   

14.
尹韵公简介:1956年生于重庆,幼承家学,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硕士时,沿着范长江西北采访的路线,重新采访,出版<西北采访万里行>,据此而成的<范长江与红军长征>等论文,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5.
孟秋江(1910-1967),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江苏省常州人。抗日战争开始前后,他驰骋西北、华北战场,写出大量出色的战地通讯。1935年冬,和范长江在西北地区采访,发表过大量旅行通讯。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大公报》记者,参加南口、平型关、徐州、中条山等战役的报道,所写《在南口迂回线上》、《大战平型关》等战地通讯,提供了不少有关抗日将士浴血奋战的第一手材料,给读者以很大激励。他的这些通讯与范长江当时写的《可杀的刘汝明》、《南口之战》等都是针砭时弊、震动全国、脍炙人口的好通讯。  相似文献   

16.
《塞上行》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范长江新闻文集》中的一部。是作者继《中国的西北角》后,于一九三六年冬至一九三七年春所写通讯和文章的结集。除去前面三篇短文,都是在当年晋绥陕甘各省考察的“行纪”,其中《忆西蒙》占去大量篇幅,而在当时影响最大的首推《陕北之行》和《西北近影》两组文章。一九三七年二月四日,周恩来同志在西安第一次见到范长江同志的时候就说:“我  相似文献   

17.
郑州五洲派报社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下旬,接到上海《大公报》的电报:“本报社记者范希天(长江)×日乘飞机去郑采访,请予协助。”经理宋鸿酞兼《大公报》驻郑记者去西安了,他的弟弟宋鸿年接到电报后就坐人力车前往飞机场迎接范长江,可是迟去一步,范长江已乘汽车到市内中国旅行社招待所了。当时,日寇在芦沟桥发动了侵华战争,日寇集结兵力,大举沿平汉线南下,郑州成为华北战场的指挥重地,所以《大公报》要派记者来采访战地新闻。宋鸿年从机场赶回中国旅行社招待所,见到了范长江,介绍了郑州有关支援抗日战争的新闻。范长江以《大公报》特派员的名义,  相似文献   

18.
范长江去西北采访真没拍过照片吗?探讨与商榷蓝鸿文1996年11月2日光明日报第八版刊登了许必华、胡颖的《穆青的“两翼齐飞”论及其摄影风格》,文中写道:“他(指穆青同志,编者注)说:‘我从亲自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新闻报道,文字离不开摄影,摄影也离不开文字...  相似文献   

19.
李欢 《新闻世界》2011,(4):108-109
范长江是历史贡献给那个时代的为数不多的最优秀的记者之一。他在《大公报》上发表的一系列的西北旅行通讯则是初期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新闻舞台上卓越地位的重要基石。本文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切入点分析范长江西北通讯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是以最早实地报道红军长征著称的。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一文中,谈到一个记者要有抱负时,说他1935年7月14日由成都出发去西北采访,怀着两个目的:一是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当时抗战即将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后,敌人肯定会占领我们的若干大城市,那么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