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境的力量》收录在毛姆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中,讲述了主人公盖伊在殖民地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困惑.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其中复杂的伦理关系.通过对盖伊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的剖析,揭示出以英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与以马来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的生态文明存在于校园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关系中.在市场化进程中,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在"义利之辨"中赋予大学"义利合一"的伦理价值取向;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平衡体现其存在的伦理责任;在情感认同中追溯其发展的伦理限度;在文化创新的氛围中体现其应担当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入手,来讨论新课程特别是其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由此理出一条文学、文化、文明的脉络,是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所具有的宏观视野和丰富内涵.学校教育,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培养合格公民,由文学教育来反思文化与文明,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教育真正的文明之果离不开全面社会伦理与全面生态伦理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要以伦理文化建设为支撑。城市伦理文化建设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有着内在必然的关联。城市伦理文化建设内容包含城市物质文化、城市制度文化、城市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作为城市文化核心彰显时代文明进步的城市伦理文化,不但是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驱动力和价值追求,而且引领城市文化的价值取向,展示城市未来文化发展的面貌,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导向和核心。  相似文献   

5.
生态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社会文明的合理性在于其生态合理性,在于诸多文化因子的良性互动.在高技术与伦理的关系中,既不能执着于技术进步、坚持高技术的先验合理性.又不能在抽象的意义上固守伦理价值观.合理的选择是,在高技术-伦理的辩证互动中形成合理的高技术-伦理生态,并通过高技术与伦理的生态整合促进高技术在文明进程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及其道德教育难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应当建构的合理价值理念 ,既不是普世价值观 ,也不是相对价值观 ,而是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合理性根据 ,在于它能更有解释力地回应“全球化”对现代中国伦理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的三大课题或三大挑战 ,即文明观方面的价值霸权 ,文明心态方面的文化帝国主义 ,文明认同方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生态价值观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消解价值霸权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对话抵御文化帝国主义 ,以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扬弃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伦理精神的合理价值生态 ,培养生态对话的文化品质 ,坚持伦理精神的生态发展 ,是以生态价值观为形上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当代中国"发展为了人民"以及公平正义的制度伦理追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对生态危机发生之源的科学批判,也有对生态文明美好世界的伦理建构,体现在以下几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超越资本主义反生态的制度本性、转化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塑造生态强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伦理从理念外化为实践,需要党的领导、绿色发展、生态文化、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学基本理论是关于自然的价值与自然的权利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中西方生态伦理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有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中西生态伦理文化互补中,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本土化的生态伦理学,极为重要。文本试图从宏观视野,对中西生态伦理思想文化资源进行简明梳理、整理,为确立生态伦理观,解决现代化相关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所遵循的基本伦理精神形态,其伦理诉求体现为伦理价值观的过渡和伦理关系的变革。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社会伦理精神现状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呼唤树立新的伦理精神,从伦理根基、格局、场域及评价指标角度出发,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精神构建。这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融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两希文明的融合的实质是希腊的理性文化与希伯来神性文化的相会、碰撞,妥协和结合。首先从两希文明融合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其外部原因和历史契机,再就两希文明本身考察内因,从宗教、哲学、伦理等层面寻找它们的内在切合点。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5 cm rule’, a regulation around student contact discovered during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exual culture of schooling with 16–19-year-olds in New Zealand. Implemented to stem ‘inappropriate and unwanted’ touching, it stipulates that students must maintain a physical distance of 5 cm at all times. It is argued this rule represents a contemporary type of biopower which forms part of the sexual culture of schooling. As a technique of corporeal regulation it is characterised by a ‘loose’ exercise of power, that allows for student resistance while producing subjects’ ‘docility-utility’ (Foucault, 1980).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rule contributes negatively to ‘the sexual culture of schooling’ by constituting student sexuality as ‘unruly’ and ‘problematic’. This stipulation also prescribes a set of gender relations that are inhibitive of mutually negotiated and pleasurable corpore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2.
制度建设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中最具创新意义和最具特色的部分。文章分析了邓小平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思想:制度德性优先于个人德性;行政伦理需要具体的制度支持才能实现;构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围绕廉政建设与反腐败这一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环境,人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人们的语言学习也不可避免地受文化的影响。文章从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是否强烈回避不确定因素及权利差距三个维度讨论了文化对中国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源洁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5):18-22,119
彝族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成年礼、婚姻礼和丧葬礼等不同的礼仪,而"满月"就是诞生礼中十分重要的礼仪。昙华的满月礼有着丰富的文化功能内涵,反映了当地彝族丰富多彩和别具特色民俗风情文化。满月礼在昙华彝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具备多重文化功能的民族文化事项,在昙华彝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有其他礼仪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少小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制度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促进了少小民族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少小民族地区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民族文化传承断裂,因而做好发展与传承间的平衡成为当前少小民族地区的必然。成人教育在促进少小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其优势,因而成人教育应有强烈的文化传承使命感,树立正确观点,营造良好氛围,将民族文化传承作为目的之一,在教育内容中渗透民族文化,以促进少小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试析文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制度影响深远,从积极方面看,文化是现代远程教育制度伦理思想的精神支持,是连接现代远程教育制度与人之间的一架桥梁。从消极方面看,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权威定势、人治思想等造成制度的立法、运行和执行障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负面效应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制度的阻力。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讨论现代远程教育制度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分析现代远程教育制度文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并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文化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文化资源、社会伦理文化资源、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生态伦理文化资源等。将广西道德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之中,成为广西本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汉语谚语是中国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髓。所以谚语汉译英是向其他民族介绍中国文化的渠道。本文将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汉语谚语的翻译问题,并试图从这个新角度来寻找谚语汉译英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目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是封建礼教的反抗者。本文中,笔者独辟蹊径,从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两个人物着手,提出刘兰芝并非封建礼教的反抗者,而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的角度看,以德治国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国家权力应由品德高尚的人来掌管。由于中西方历史,政治、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以德治国在中西方迥然不同的命运,形成了不同特色;从现实来看,以德治国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