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雪 《考试周刊》2009,(1):208-209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语言也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语言中隐喻性构词特点。通过分析隐喻在网络语言中的工作机制.试图分析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和网络语言的理解符合人类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2.
网络语言是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在网络使用者之间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也蕴藏着大量的隐喻表达。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对网络语言的生成及流行进行解释和分析,发现:一方面概念隐喻理论能够再现人们对网络语言隐喻构建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中大量存在的隐喻表达印证了隐喻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及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隐喻特征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语言不仅是使用思维方式的体现,更反映其语言背后的隐喻网络特征。词汇作为人类交际的语言符号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词汇的丰富必将深化词汇研究的新领域。人们利用网络建立了真实的三维空间距离,同时也建立了虚拟的人际交流空间。本从网络语言的定义出发,在网络词汇中挖掘词汇内在隐喻相关性的特征,进而说明网络语言使用自身的心理机制以及此类语言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隐喻在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的视角探讨隐喻的构词扩义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并提出把隐喻功能应用到英语专业语言课上,让学生依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记忆使用词汇,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语言并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昌华 《文教资料》2014,(28):37-38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思维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信息时代标志之一的网络语言更是以其丰富的隐喻,显示了其语言活力。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人际交流语言,是一种新型语言变体。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其千变万化的创新总潜藏着一定的认知动因。本文在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基础上,从隐喻与概念合成理论的层面对网络语言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人际交流语言,是一种新型语言变体。从认知语言学来看,其千变万化的创新总潜藏着一定的认知动因。本文在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基础上,从隐喻与概念合成理论的层面对网络语言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颜色词的隐喻、转喻构词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中英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下,通过对两种文化中的颜色词的隐喻、转喻构词进行对比,以发现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件语言是网络传播中的一种变体,作为一种新现象存在于网络中。通过探析新闻事件语言的表现和特点,以及其张力产生的网状连接,试图从语用学角度分析新闻事件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探析新闻事件语言的隐喻影响,帮助我们正确的对待新闻事件语言的隐喻,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们谈论隐喻时,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命名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源范畴的集合体,所以人类语言系统中就有许多包含人体的词语、成语、谚语等。人类用自己的身体部位通过隐喻构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完全新造,二是移花接木。由人体部位作为源范畴所形成的隐喻构词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1.
隐喻将已知概念和未知概念联系起来,使语义的扩展和演变得以实现,而始源域和目标域里概念之间相互交织的联系,又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概念场。隐喻性词汇的教学应该从隐喻性词义生成演变的特点和隐喻词义的认知框架出发,推进学生对隐喻性词义的深加工,从而使隐喻理论在词汇深度教学中获得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反映社会文化的现状。要准确译出英语比喻性词语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 ,译者就应在传达喻义与尽量保留文化特色的原则上视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 ,尽可能异中求同 ,采用最合适、最贴切的译法翻译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各种文书有的用浅近的文言写成,有的用语体文写成,甚至近于口语。但由于太平军中隐语术语甚多,加以方言俗语与文言掺杂,因此有很多词句不明、意义难以理解的地方。本文以《洪秀全选集》为语言材料,从普通词汇、避讳和隐语等方面简略分析太平天国文书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语言的普遍现象,隐喻性是语言的自身特性,语言的隐喻性,具体表现为词语产生的隐喻性、词义发展的隐喻性和语言运用的隐喻性,本从语言的隐喻性出发,探讨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说明隐喻思维能力与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一样,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接受美学看来,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期待视野,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的。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模糊性,诗词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诗词意象更是如此。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借对中国古典诗词红色意象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隐喻是对诗词意象的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更是一种审美创造。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中英文中,植物词汇的隐喻比较多.通过将植物词汇进行分类来阐述中西方共有的隐喻文化及产生异同性的原因,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有利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隐喻性特征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性是语言的自身特性 ,来自于认知的隐喻性。语言的隐喻性 ,具体表现为词语产生的隐喻性、词义发展的隐喻性和语言运用的隐喻性。从语言的隐喻性出发 ,探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从而说明隐喻思维能力与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一样 ,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短信语言既是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一种新的语言文化样式,它不同于熟语、谚语、俗语、俚语、格言和歇后语,而是将这些语言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使其更加简洁、生动、活泼,更能表现时代的特征。许多短信语言蕴藏着深厚的修辞魅力,尤其是辞格的运用,使表达者和接受者双方充分感受到短信的无限乐趣。本文从语言修辞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短信语言中的设疑。根据笔者搜集的短信语料,以设喻的对象来分,设疑短信主要有动物设疑、事物设疑、人物设疑、话语设疑四种。  相似文献   

19.
数是数学符号和观念的合集,除了用来计算,表示字面意义之外,更多表达了文化内涵.塞尔的隐喻意义理论区分了语言中的字词意义和说话者所表达的意义,前者被成为字面意义,后者为隐喻意义.要正确理解汉英数字字面意义之外的隐喻意义,关键是了解数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对塞尔的隐喻理论观出发,基于数字的哲学内涵,对英汉数字的隐喻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