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学前教育》2010,(10):26-27
关于是否在幼儿园里安装摄像头的问题,社会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样既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促进家圆共育,又能督促老师的工作,有利于幼儿园的透明化管理;也有人认为这样让老师每天在监控下工作,会徒增很多压力。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呢?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2007,(11):44-45
朝阳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现在三岁了,为了让孩子为今后的学习尊定良好基础,我们让孩子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约英语学习.但我们心里很困惑:有人认为这样小的孩子首先应学好母语再学英语,有人则认为这样小的孩子正是学习英语的好时机。朝阳老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幼儿学英语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2004,(5):22-23
一些幼儿园在学期结束时,按照不同的领域对幼儿进行测查,比如折纸、编故事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了解幼儿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是对老师阶段性工作的总结和评定。对此,老师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测查有助于老师掌握幼儿的情况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有人则认为这种做法限制了老师创造性的发挥,使得一些老师只根据测查的内容进行教学。对这样的问题,您怎么看待呢?  相似文献   

4.
玉梓茗 《求学》2023,(24):26-27
<正>或许,你会觉得当幼儿园老师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不就是带带孩子,陪小孩子玩吗?”。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错了。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光是在学校,我就要学十几门不同类型的课程,修身又修心,难怪有人说“幼儿园老师可是‘全能人才’”。而在去幼儿园见习后,我的感受更是如此―当好幼师,绝对不简单。  相似文献   

5.
刚参加工作时,有人问我:幼儿园老师为孩子擦鼻涕、揩屁股吗?当时我回答:我是老师,是教孩子们学习的,擦鼻涕、整理教室、搞卫生统统是保育员的事。事隔多年,如果现在再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那我的回答与当时正好相反,因为今天的我已经真正明白幼儿园教师也同样肩负着幼儿保育的重任。其实那时我也知道幼儿园应该保教结合,幼儿园教师要同时挑起保育和教育两副担子,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轻视保育工作,觉得年纪轻轻的管这些婆婆妈妈的事很掉价,有失教师的身份,同时我也实在不知道保育工作到底指哪些方面,应该怎么干好它。因此带班时往往只注重教育而忽视了保育。工作没做到家,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班里有的孩子反复感冒,经常请假,我认为这是家长的事,  相似文献   

6.
落聘以后     
张咏 《学前教育》2004,(3):39-40
每年学期末都是XX幼儿园最忙碌的时候,除了要做总结,还要完成新学期的分班和聘任工作。按照惯例,聘任工作都是由园里聘班长,班长再聘老师。对于没有被聘任的老师,园里的政策是再给两次机会,三次都没有被聘上,就安排转岗,工资也随之降低。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但在今年聘任中,就出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一位老师由于合作性较差,连续三次都没有被聘上,情绪非常低落。园长担心她承受不了打击,就在园务会上提议让这位老师出班做专职英语教师,理由是她毕竟有一定的带班能力,应当保护她的积极性。但是,园务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老师认为“专职教师”这个岗位可有可无,如果有一个落聘老师就设一个岗位,以后再有落聘老师,怎么办?还有的老师认为,按制度办事虽然对当事老师有点不讲情面,但是对于幼儿园今后工作的开展有利。园长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转岗和下调工资对老师的打击实在不小,处理起来的确比较为难。  相似文献   

7.
杨萍 《学苑教育》2019,(14):14-15
有的管理者认为不能和老师们太过于亲密,这样会没有威信,影响我们工作的公平与公正,不好开展工作;有的管理者则认为刻意保持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老师们对你敬而远之,表面上可能会对你传达的任务欣然接受,实际拖拉推诿。其实教师没有形成团队的幼儿园,教师怎么会认真地开展工作?怎么会对幼儿园有认同归属感?所以新环境下幼儿园应深入了解教师想法,多层面多角度处理问题;加强信仰与文化建设,聚拢团队向心力;分层管理实效,变他律为自律,将教师们团聚在周围,建设专业化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人认为: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没有丰富的户外游戏设施,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桌面玩具少得可怜……加之幼儿教育起步较晚,缺乏丰富的经验,很难办出好的幼儿园。但真的是这样吗?如今我在农村幼儿园工作已有十余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对农村幼教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目的     
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有一句话是她的口头禅:“老师就是这样的。”于是,出门时该怎样系围巾、吃饭时该怎样喝汤、怎样摆筷子摆碗、怎样使用餐巾纸……全部都是“老师就是这样的”。我只能乖乖投降.因为谁都知道,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相似文献   

10.
闲暇之余,曾读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所幼儿园里,老师让孩子画画,孩子们可以自愿地向老师要画纸,画完一张可以再要一张。  相似文献   

11.
史老师在某幼儿园已经工作了十余年。同事们看到的史老师兢兢业业,从不因家事耽误工作,但是史老师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不复年轻时的工作热情,连把幼儿园孩子们的乐事分享给家人朋友的欲望也日渐稀少。这让史老师觉得有一点悲凉。没有职位升迁,工作上看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了,想想确实很无趣的。但有时候她也安慰自己说,工作时间长了不都这样嘛!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入园幼儿来说,他们一天的主要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小班语言活动有这样一首儿歌“:幼儿园象我家,老师爱我我爱他,老师说我好娃娃,我说老师象妈妈。”就真实地体现了这一点。如何为幼儿安排好对其有价值的每个生活日,是幼儿园活动的基础。那么,什么样的日子才对幼儿有价值,才能让幼儿在园感到安全、快乐,得到游戏、学习和成长呢?我认为,在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幼儿感到温暖、安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成人(教师)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有人把政治教师称为老学究,认为政治教师讲课就是讲大道理。再看看我们的政治课堂,不乏这样的现象:老师激情澎湃,学生却一脸茫然,更有甚者在休息小憩。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喜欢政治课,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本人提出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老师的孩子难教,因为老师的神秘在老师的孩子心中没有。”有人说:“本校老师的孩子更难教。”更有一说法:“剖腹产的孩子注意力不会集中的”。 在我的儿子这里,综合了所有的说法。更为要命的是孩子小时候去不得幼儿园,一去就生病,从两岁进幼儿园到六岁离幼儿园进入小学,四年时间只有一个月是全勤。这样的基础如何上小学?值得庆幸的是孩子小学的主管主任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班主任也是一位尽职尽责、教学严谨的优秀教师。可即使这样,我这个当妈妈的也觉得无颜见自己的同事。我在中学部任教,是学校拥有班级最多的年级的年级…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参加教研活动时考察了几所农村幼儿园.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普遍存在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例如教幼儿写字、做数学题等。幼儿教师反映说:“我们知道这样做是违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但家长们一致要求这样.他们认为孩子们是否会写几个字、会做数学是老师教得好坏的标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时提前对幼儿园大班进行考试.并且还要求幼儿教师写出试卷分析.完全一副小学化的模式.这实际上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幼儿教育的误区。国家教委1996年6月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一条规定;‘”幼儿…  相似文献   

16.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幼儿园,有一个美国小孩画了一个圆,老师告诉他这是一个太阳。后来这位老师被孩子的家长告了,理由是老师剥夺了孩子的想像权。这件事情若发生在我国,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位家长的思维有问题。不管怎么说,有一条是值得注意的:美国家庭是非常注重孩子想像力的培养的。在我们国家,有些父母片面认为,只有一味地追求分数,让孩子考上大学,才是最终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我在女儿上幼儿园时,就利用不同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想像力。我们经常买一些童话故事和科幻小说开阔孩子的思路,却并不刻意…  相似文献   

17.
一次领导班子例会上,有人反映:某老师上午8:35才进校,下午有时还早走,影响很不好。随后,班子成员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有人认为应该加强考勤,用先进的电子考勤卡,这样能够有效规范大家的行为,简单易行。也有人认为,学校老师一贯都很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能因为个别老师的行为而责怒于众,要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8.
刘兵 《辅导员》2014,(6):59-60
一谈到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有人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但笔者认为正因为这样才更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以一线老师的亲身经历来谈这个问题。在谈方法之前,我想先提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几个孩子围着老师叽叽喳喳地有说有笑,显得非常融洽。这些孩子往往是幼儿园里较出色的那一部分.而更多的孩子则在干自己的事。偶尔怯生生地跑到老师这里来说一句话.然后马上跑掉了。老师们对这种现象已习以为常。但它的出现不得不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老师,他面对的不只是那几个漂亮、聪明、各方面都表示出众的孩子.而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王勤 《知识文库》2023,(3):184-186
<正>在幼儿园的日常家长工作中,老师们一致认为家长沟通是开展家园共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是家长工作的基础。但是往往在沟通中,老师们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如不同的家长如何采用不同的策略、特殊的问题出现如何有效化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