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封建时代漫长的岁月中,男尊女卑的伦理观念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顽固地盘踞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形成延绵不散的思维定势。而明清时代的吴地,社会富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形成了五方杂处、兼容并包、人文荟萃的特殊景观。吴地社会的进步将部分女子卷入商品生产劳动、戏曲表演、文学创作等领域,显示出女子多方面的才能。面对现实,吴民自觉地转换视角,客观地正视女子,承认女子的才能和智慧,肯定女子对吴地社会的贡献,从而在吴地形成了较为开放的时风,成为吴地鲜明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2.
高职语文教育必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而吴地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并积累了丰富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是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活化石”,吴地文学资源是培养大学生人文情怀的“富矿”,是培养教师教学智慧的“催化剂”。在教学中借助丰富的吴地文学资源,已经成为苏南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回归的一个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我园多元文化核心教育理念“扎实吴地根基、领略多元文化”,就如何有效利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条件,建构全方位园本课程,帮助孩童了解和体验他们自身的环境,形成终身学习意识等一系列多元文化教育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中"修身"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现时性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修养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身”思想在长期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在新时期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时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吸收传统“修身”思想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从思想认识、自主意识、修养途径等方面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近代化历程,女子教育作为“救亡图存”和“妇女解放”的突破口,在近代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相夫教子”、“保种强国”、“独立自养”、“伸张女权”、“男女平等”等女子教育思想的提出,为女子教育的倡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创设女校、创立学会、创办报刊作为开启女智的主要途径,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笔下的红牡丹是清末女子,却上演了思想解放、情欲自由的现代戏。她是作者将现代西方文化和中国道家哲学融会贯通催生的“混血儿”。在她身上,返朴归真的哲学意识和离经叛道的女性意识相互渗透,蕴涵着关于女性未来发展趋向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女国民”观念提出于20世纪初,是在国民概念的基础上“国民之母”的延伸,反映了人们国家意识和人权与女权意识的觉醒。民国成立后,人们的“国民”意识进一步加强。五四时期,全民性的思想启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女子作为“国民”,也是具有个体尊严与独立人格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国民与新女性的形象出现了整合趋势,“新女性”成为流行更为广泛的语汇。由于在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中华民国始终未能成为民主与法制的现代国家,因此民众的国民意识与国民观念,尤其是女国民观念也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解读.从人学的视角来看,邓小平在对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以“人民是目的”、“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准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以人为本”人学思想.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苏联形成了一股“生态学”题材的创作思潮,在“生态学”题材的描写中,流灌着“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天人合一”这一东方传统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当代苏联文学中注入新的内涵,呈现出现代性、全球性之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张伯苓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作为思想启蒙者,严复对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张伯苓的“教育救国”、“西学救国”、“实业救国”、“德育为本”及“女子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子夜》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吴荪甫,是我国现代小说史上一个成功的资本家艺术典型。他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从三十年代的历史环境和吴荪甫与其他资本家的对比来看,吴荪甫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既具有一定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意识的资本家,又是三十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悲剧命运的一个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女权社会主义者对男女不平等原因的论述,分析当代中国妇女问题。本文认为造成中国当代妇女问题主要表现层面是男女不平等问题的原因,不是阶级、政治的,而是经济的原因、是男权统治传统积淀到今天而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的同时也将"对话"意识领进了我们的视线.表面看似"舶来品"的对话意识,其实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当西方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困境而自身的学术理论无法攻克时,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地从中汲取精华,为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构建言献策.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关于诗学理论的论作,其中的"妙悟说"更是被后世所传诵.但是,如果我们将"妙悟说"置于"对话"视域下加以阐释,就会发现对话意识的生命力、延展力将会激发出"妙悟说"更多的活力,从而获得崭新的思维视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妙悟说"中的"趣"对于我们怎样正确把握创新意识的启示,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皖籍作家吴组缃的短篇小说《菉竹山房》学界解读纷纭,分别在叙事学、文化研究等层面取得了成果,但忽略了小说的地域性研究。本文分别从诗意的自然生态、厚重的人文传统、不幸的留守女性、严谨细腻的叙述、现代意识的观照等方面解读《菉竹山房》所呈现的皖南地域生态。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的民勤、临泽、高台、居延等地流传着苏武牧羊的故事,李陵教射之地在张掖、酒泉一带,河西各地有一些"苏李"文化遗迹,历代文人墨客往来河西,留下了许多歌咏苏武李陵的诗篇,敦煌文书中有叙写苏武李陵故事题材的变文写本。这一切形成了河西走廊的"苏李"文化现象,体现了河西人民的"苏李"情结,表现了河西人民尚武精神和景仰崇拜英雄的情怀,以及认祖归宗于炎黄文化的向心力和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6.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影片《茉莉花开》里茉、莉、花祖孙三代女性的"生育"事件,探讨了不同时代女性命运的同与异,以此揭示女性的生存境遇,思考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杜拉斯的《情人》和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对其中蕴含的叙述风格、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和男性形象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两位女性作家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女性的思妇身份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强行规定,其中体现着男性主宰女性的意图。《诗经》时代的女子还较少礼教束缚,有着较大的活动自由,她们的生活空间也相对广阔,情感状态也多有波折,内心世界自然是立体多变的。同为思妇,她们并不同于后世女子,一味地围绕着丈夫缠绵悱恻,诌媚不已,她们有更广阔的情感寄托,也有自信的情感基础。因而,《诗经》中的思妇之“思”,其实应该是女人之“爱”,而不单纯是无主体人格的单相思。  相似文献   

20.
林白以其纯粹的女性写作姿态。成为当代作家中“个人化写作”的代表。《说吧,房间》通过士性阶级自我分裂的一体两面,以及“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反讽,对当代文化场景女性生存的两难境遇进行了深层的文化思考。文章据此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