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许涛 《山东教育》2021,(3):74-75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实施红色教育对新时代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处的学校地处莱芜的英雄路上,一头连着莱芜战役主战场小洼战斗遗址,一头连着莱芜革命纪念馆,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几年的红色教育实践,使学校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种红色教育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经典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音乐艺术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并走向胜利的历史回响,具有深刻的革命精神内涵。将经典红色歌曲融入高职“声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引领人生方向、构建人生价值、培养人生动力。高职“声乐”课程从优化经典红色歌曲融入教学的衔接、经典红色歌曲教学改革、课内外双重育人模式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升经典红色歌曲在“声乐”课中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对经典红色歌曲演唱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4.
所谓“红色经典论断”,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伟大导师著作的一些论述。实践表明,在历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论断”,使其明确“红色经典论断”的价值指向,对探讨相关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6.
传承红色经典,担当育人使命,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复兴与革命的重要精神象征,是在中共党人带领下,在革命红色年代所形成、沉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蕴含着重要的革命精神内涵。传承红色经典,让红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育中是我国在重视核心素养的当下,在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当前所应重视和践行的,在语文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红色教育,在传统文化中增添红色文化,以文化育文化,以红色育德育,对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民族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红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红色经典在语文传统文化中的融合,本文结合教育实际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阐述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一方面传承着此前“经典”红色文艺中时代性、人民性、党的先进性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又在主题内容、形象塑造、表达方式、风格呈现等方面开创了审美新质。主题内容上紧跟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律动,脱贫攻坚、反腐倡廉、抗击疫情等主题拓展了传统“红色文艺”的革命题材边界。形象塑造上既有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式英雄,也涌现出大量的平民化英雄。表达方式上从“个人记忆”的前设视角转化为“集体记忆”的后设视角,使作品具有更宏阔的视野和理论审视的色彩。风格呈现上更具有娱乐性和亲和力,更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尽管新时期以来的“红色文艺”在经典传承中有了诸多创新,但仍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如红色内涵与人性规律、审美规律的契合问题,市场化与艺术化调和的问题等,这是在新的历史考验中需要直面回答的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比例,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育人因子,对弘扬革命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打好精神底子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阅读革命经典,打通理解“梗阻”,凸显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认同文化价值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完成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了望台     
刘康在其发表于《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的文章《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中认为,红色经典是中国50年代到60年代以革命为主题的文化生产,是建立革命文化霸权和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红色经典包括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以及民族形式与民族语言的论述,以及从40年代延安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有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对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论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针对高职院校运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方式单一、网络影响较大、存在功利化内容等问题,提出了从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发挥互联网功能、采用现代化形式加强实践感受等途径,使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在文化育人、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发挥更大的、与时俱进的时代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色历史是当今革命老区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更是厚植家国情怀最好的营养剂,是高中历史课程的“活教材”。追寻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脚印,探讨红色历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途径,研究红色历史进校园,将新时代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地域特征和家国情怀记于心、践于行,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平山县红色历史是红色教育的教科书,把红色历史精髓继承并传承下来,是历史给予教师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4.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其蕴含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文章简述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指出红色资源与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逻辑,并探讨红色资源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红色经典弘扬革命精神、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等,为公众所广泛认同。网络恶搞是以娱乐消遣、滑稽、拼贴为主要手法的二度创作,也是文化娱乐化、生活狂欢化所形成的网络文化消费现象。网络恶搞红色经典背离了红色经典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爱国精神等,影响了人们对革命历史、革命英雄的价值认同。所以应当对网络恶搞红色经典持批判态度,引导网民弘扬红色经典,并以法律规范红色经典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6.
传统“红色经典”小说对革命历史“史诗性”的追求与塑造,被新历史小说作家们解构与颠覆,通过对小说《草生草长》解析,本文展示了新历史小说独特的视角和重视“人”的另一重真实。  相似文献   

17.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资源,其具体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能够在今天为我们开发和运用,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引领先进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功能。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让学生从红色故事中产生心灵震撼,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通过多种途径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实现讲、听、看、谈、做五位一体。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衔接,探讨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50、1960年代“红色经典”中积极分子文化具有如下特征:积极分子首先是在监控“敌人”的活动中不断获得节日庆典般的革命快感,并塑造着自我的革命主体感;其次,积极分子在其独特的爱情活动中,往往借用政治语言表达情爱.积极分子与英雄的爱情活动,一方面表现出极端的克制,另一方面革命意识形态同样会将浪漫的爱情“分配”予积极分子和英雄人物。有关积极分子的叙事,在“红色经典”中,无不传达着当时的意识形态规划、建构人民文化生活兴奋区域和禁忌区域的明显痕迹。  相似文献   

20.
革命遗址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后田暴动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为例,深度挖掘并充分阐释革命遗址承载的历史内涵,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力度,有效发挥革命遗址的政治引导、文化传承、历史镜鉴、思想教育及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