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2.
胡金木 《中国德育》2007,2(9):14-19
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决定了生命的发展需要道德的守护。同时,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生命性是教育的一种品性。道德教育只有在生命视野中才能回归本真,才能是基于生命、始于生命和为了生命的事业,实现对生命的关怀、呵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3.
吕谦 《四川教育》2004,(12):21-21
“生命”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种活力.一种希望,一种美好,一种涌动。人类社会,由生命构成:大千世界,由生命构成。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几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和指归。  相似文献   

4.
胡滨 《广西教育》2014,(1):28-28
在我国,首先提出“生命化”概念的是哲学家黄克剑教授。“生命化教学”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基点,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使生命得以完善、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生命化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富有无限活力的教学境界,它是对儿童的关爱、理解、成全与信任,是实现师生生命涌动的成长历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化境界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三个“对话”。  相似文献   

5.
关于孝的人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既是一个家庭伦理范畴,更是一个人学范畴。从人学角度来说,孝是一种生命意识,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关于人的生命关怀。孝理论所指向的是人的大生命系统,即面向过去的生命寻根,面向现在的生命关爱,面向未来的生命传承。孝的人学意义在于追求人类生命的永恒与不朽。  相似文献   

6.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生命是忠,生命是义,生命是飞蛾扑火般的不计后果与执,生命是如蒲草般的坚韧,生命是一页悲壮的史诗。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学门类.一出现就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地方的学校已经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我校从2004年开始,在各个学年段开展了生命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决定了生命的发展需要道德的守护。同时,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生命性是教育的一种品性。道德教育只有在生命视野中才能回归本真,才能是基于生命、始于生命和为了生命的事业,实现对生命的关怀、呵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赵丽娟 《河北教育》2007,(11):16-19
生命是可贵的,因为每个人只能拥有一次生命。而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也是丰富的:一次考试的成功或失败,一篇文章带来的启示,一场球赛后的酣畅淋漓。一次认真答题的过程等等,这种种不同的体验预示着生命在成长,因此,用心灵细细感受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幸福。让我们带着享受生命成长的心态拥抱此时此刻。拥抱每天的分分秒秒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师道》2004,(12):15-16
应该说,一个人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禅意,最终是靠他自己去感悟,去体会,任何外界的刺激和提示都只能是自我顿悟的一种辅助与先机。生命是美丽的,人因生命而高贵;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一维发展的过程,其逝去了,消散在了渺渺的苍空,也就永远不会复归;  相似文献   

11.
学会宽容     
俞素红 《南昌教育》2005,(B09):119-120
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是岁月的一个章节,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生命在给我们幸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我们都是生命的使者也是生命的过客。  相似文献   

12.
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是岁月的一个章节,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生命在给我们幸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悲哀。我们都是生命的使者也是生命的过客。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关怀、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认识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关怀生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由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语教学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识源自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来自外部世界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触发。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从本质上来说,生命意识就是对生命进程中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以长久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说,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所进行的自觉的理性思考和情感体验,是人类独特的精神现象。生命意识的哲学意义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时间观念,但往往包含着对于生命消逝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这是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主要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生命当珍惜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学习了她写的《生命生命》,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敬重生命,进行生命教育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现实的教育环境下,高校的生命教育却处于极度贫瘠的状态——专职教师缺乏,专门研究机构匮乏,研究成果效度低下。本文首先对生命教育的概况及内涵进行概述,然后论述高校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高校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转型对学校的挑战,二是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要求。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乃是教育的责任,也正是生命教育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热爱生命     
假如生命的远行,让我实现了一次时空的跨越,我会一次次将目光穿透着世界的背影,将自己疲惫的躯壳渲染出生命的色彩。我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无论我的生命是热烈还是孤独,  相似文献   

19.
毛英 《科学教育》2007,13(4):32-33
1 案例背景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预防艾滋病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节。  相似文献   

20.
秦家华 《教师》2010,(24):101-101
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简而言之,生命教育就是要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如何拥有及提高生命智慧,如何珍惜及开发仅仅一次属于你的生命。生命教育非常重要,是整个教育的元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