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板块一]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  相似文献   

2.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3.
申申 《语文学习》2021,(1):14-1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之前也学过不少古诗,有什么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可以分享吗?生:我会先看课文的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生:可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生:我会先把这首诗大声读几遍,读熟。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5.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游子吟》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我的老师的老师读书时读过此诗,我的老师读书时读过此诗,我上学时读过此诗,同学们今天也读这首诗,读完之后,是什么震撼着我们?生:母爱。师:对。我们写作文时经常写母爱,到底怎样写母爱这一系列的作文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的生活,感受一下伟大的母爱。播放图片(图片一:一个婴儿正在哺乳;图片二:一个婴儿正躺在母亲怀里睡觉;图片三:一个周岁模样的小孩在童车里吃香蕉;图片四:一个母亲在教…  相似文献   

6.
(上课了,师直接指名读题)师:知道作者吗?生:朱熹。师:能用“熹”组词吗?生:晨光熹微。这个词刚在《游天然动物园》里学过。师:还记得“熹”的意思吗?生:早晨的阳光。师: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心里照得亮堂堂的呢?我们来读诗。(生或沉静或略带夸张地朗读起来)师:知道诗写了什么吗?生:池塘。师:什么样的池塘?生:是很清澈很可爱的池塘。师:你说得没错。再读读诗,你能把作者笔下可爱的池塘说具体些吗?(生读,讨论)生:门前的半亩方塘清澈透明,看上去就如同刚刚打开的一面镜子。生:(不太明白)镜子怎么说是刚打开…  相似文献   

7.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8.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师:谁来试一试?(一生读错了一个音)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读第四声。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生…  相似文献   

9.
一、读一读师:徐老师很小就喜欢背古诗,先背一首给你们听听,喜不喜欢?生:喜欢。(师边背边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能读一读这首诗吗?(生自由读古诗)师:还没有完全读出诗的韵味,看样子对这首诗还不太理解。有哪些问题,可以提一提,问题搞懂了,自然就会把诗读得有韵味了。师:能提问题的学生才是会学习的学生。(生纷纷举手提出许多问题)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读了《黄鹤楼送别》你就会懂了。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读了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打开书认真地读一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师随即指导,尤…  相似文献   

10.
师:我们先听听今天一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艾青的一首诗——《树》——的赏析。(庄瑶瑶给同学诵读并简要品赏了艾青的《树》)师:“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两句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生:(齐声)《致橡树》!(以上是我们每天一首诗的常规话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篇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吗?生:(齐声)写好一个标题!师:那第二篇呢?生:(齐声)写好一个开头!师:那今天呢?生:(七嘴八舌)写好一个结尾,写好猪肚……师:我给大家提供一句诗,请猜一下我们今天写作的注意点!(点击鼠标投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生:(七嘴…  相似文献   

11.
[案例]师:这学期我们背诵过一首叫《临江仙》的词(校本教材选背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师:知道这首词的出处吗?生1: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的就是这首词。生2:我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前面好像看到过。师:对了,古代作家写小说常常用一首诗或词来开头,叫做开篇之词,它能暗示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今天,我们也以这首词来开始新课文《三顾茅庐》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师:你预习得真好。《临江仙》…  相似文献   

12.
<正>一、童诗激发思维,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六年级了,想想这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只是想,这个行为就叫什么?生:回忆。师:一说到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今天,李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上课前我们先读一首小诗。这首诗,我来读给你们听。(出示诗歌,师读)师:现在你是什么感觉?是冷,还是热?生:温暖。  相似文献   

13.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一、看一看,说一说1.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夕阳西下,黄河水翻滚着向前流去,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2.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过渡:唐代有一位诗人叫王之涣,看到眼前这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名叫《登鹳雀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二、拼一拼,读一读1.自由拼一拼音节,试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2.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你解决。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生读古诗)师:“尽”、“欲”、“穷”、“楼”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  相似文献   

14.
一、揭题明法,自读探究师:这是一首古诗,对于古诗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古诗学习有哪些方法?生:读,背,思,悟。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怎么读背,怎么思悟。生:读诗、背诗都要体会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要有滋有味地读读背背,这是理解古诗的基础。生:边读边想诗人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说明什么道理?对于我们有何意义?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揭题 1.咱们中国呀,既是诗的国度,也是词的王国.今天丁老师将跟大家学习一首词.它的题目叫——(范读,齐读,指名读) 2.诗和词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谁能说说有哪些不同? 生1:诗每行字数相等,词每行字数有多有少. 师:所以,词又叫做长短句. 生2:诗只有题目,词既有题目,又有词牌名. 生3:词还分上阕和下阕. 3.那么这首词"如梦令"是词牌名,还是题目呢?("如梦令"就是词牌名,它是用词牌名来作题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诵春天之柳1.读诗文,感知诗味。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春天里,在阳光下,在细雨中,燕子翻飞,追逐柳枝;流水欢歌,环绕柳条。初春季节的柳树,更显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我们先来诵读一首贺知章的春之柳,自己先读读这首诗感受一下。(生自读《咏柳》)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要求来读这首诗。第一,要读出节奏,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和我的校友们一起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年轻的诗,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19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我们今天上课的程序是四步。课件显示: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这次课上听三遍。第一遍,整体感受(课件显示)。在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生:(静听)师:下面听第二遍。这一遍听的要求是:理解诗中的意象(课件显示),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  相似文献   

18.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诗题,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写钓鱼的事。  相似文献   

19.
正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师: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出示图)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给儿子题了一首诗作为遗嘱。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古诗,(板书)一齐读——生:(齐)《示儿》。师:通过预习,你知道《示儿》在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师:读了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总是盼啊,盼啊!生齐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一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5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65年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