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周力明 《山东教育》2013,(Z5):28-29
午后,我整理着课本准备上课。忽然一张字条从课本中飘落下来,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老师,您能做我的妈妈吗?"没有署名,不知谁写的,我猜测肯定是哪个坏小子的恶作剧,就没放在心上,把字条随手放在了抽屉里,上课去了。课间活动时,又一张字条出现在桌子上:"老师,做您的儿子肯定很幸福!!!"还是那歪歪扭扭的字体,句子的后面还加了三个感叹号,教语文的我当然知道这其  相似文献   

2.
开学初的一次作文课,根据课本安排,写"我的自画像"。在誊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位同学提出:既然是自画像,可不可以在作文本上配插图?我一听,犹豫了:一则这是课堂作文本,不是草稿本,怎能乱涂乱画?二则这是写作文,不是做美术作业,不能喧宾夺  相似文献   

3.
紧张而繁忙的复习考试阶段过去了,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获取了优异的成绩。反思一年来,自己在教法、学法上的改变,欣喜地发现,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教":众所周知,课本只是教学的一个范例,怎样让语文课本的学习轻松起来,留下大量的时间让让"例子"教学轻松起来  相似文献   

4.
王庆 《中国教师》2011,(9):57-59
<正>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这么一课,题目是《你长大了干什么》,下文是一句比较笼统的回答:"我长大了为人民服务。"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有关人生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说明了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和动力。我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一、以课本导趣"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课堂上,学生阅读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很多内容都是中外文学名篇。如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语文的第三单元课文全部是中外童话,学习  相似文献   

6.
记得我在上每个班级音乐课前的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他们回答都是一样的答案:喜———欢!这个答案让我欣慰和自豪。第一节课每个班级都令我满意,可没几周课就越来越没劲了。一开始我也很郁闷,到底是怎么啦?我同样是这样上课呀?这是因为学生们往往喜欢流行音乐,然而课本上的一些音乐与流行音乐相差甚远,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不好唱、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进一步导致不喜欢上音乐课。作  相似文献   

7.
<正>一、巧思,以"本"为本什么是"本"?课本?文本?生本?在作文教学上,我认为这几个方面都囊括其中。1.课本是基础教师是离不开课本的。以苏教版中年级习作内容来说,它是一个反复、重整、创新的过程。三年级下册对习作3的描述是这样的:"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当时学生们像中了"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一天晚上,爸爸要我听写课文《一夜的工作》里的生词。当爸爸念出"ménglóng"时,我立即在本子上写上了"朦胧"。这个词语我以前在一篇课文里学过,肯定没有错!我打开课本核  相似文献   

9.
开心频道     
[恐怖的英语课本]一位父亲检查儿子的英语课本,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一页:yes——爷死nice——奶死bus——爸死mouth——妈死girls——哥死was——我死does——都死[内详]初中毕业后,与同学以书信保持联络。一日,同桌在收发室拿到我的信,见信封上寄信人处写着"内详",不解地说:"你同学叫内详啊?好奇怪的姓名哦!"我告诉他这不是姓名。他又说: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什么?是爱的延续,是一场接力比赛,并且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的内心比.为什么说这番话?我们的课本可以分为有形的,如地理课本、物理课本、语文课本,等等,但是你们是否会翻阅"无形的课本"呢?它上面会写着爱、传承、责任.我今天来这里跟大家进行沟通,为的就是这个目的. 一、走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 事实上,教育的核心就两个字:一个是"仁",一个是"爱".只要是没有教会这两个字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只要教会了这两个字——哪怕它是私塾,也是最好的教育.我觉得"仁",应该提到前面来,接下来才会涉及知识、素养等.为什么从南开走出的总理会有相似的地方?他跟这个学校是什么关系?我认为,这就是传承.传承是说不清、道不明,却让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我说,"仁"和"爱"应该写在课本里,写在每天的生活中,因为我看到南开百年历程中把"仁"和"爱"当作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语文也如此,应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特注意以下几点:一、重积累,谈体验语文课本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课本中一篇篇文章,情感丰富、语言  相似文献   

12.
我对"胸怀"一词的最初记忆定格在一架飞机上,这架飞机躺在我的小学课本里,驾驶它的是一个叫做丁丁的孩子。我至今仍记得写丁丁的几句诗:"丁丁没文化/不会开飞机/飞机开不动/丁丁真着急。"我当时心情远比丁丁着急,我真想飞进课文中助他一臂之力。老师说这课文教育我们要好好学  相似文献   

13.
别了,语文课     
《家教世界》2015,(1):42
自从我第三次默书不合格后,班主任张老师就让我坐在了教室第一排,但我上国语课依然心不在焉。我双眼望着课本,但是思想早不知溜到哪里去了。"陈小允。"张老师提问了我,"这一课寓言的作者是谁?"我慌忙站起来,眼神向四处张望。坐在侧边的叶志聪故意咧着牙齿,双手像要拉紧一条绳索。我急忙回答道:"伊索。"张老师  相似文献   

14.
<正>小时候,刚戴上红领巾的我问奶奶:"老师说,红领巾要跟党走,可共产党是什么呀?"奶奶略一沉吟,旋即笑着说:"共产党就是太阳。""唔,太阳,那是一个温暖又有力量的词汇啊……"后来,在课堂上,我又一次遇见了"党"。记得在课本的左下角,有一张小小的插图,邱少云身着军装,伏在熊熊烈火之下:他紧咬下唇,攥紧拳头,眼神里射出坚毅的光芒。从那时起,便有一颗疑惑的种子在我心里扎了根——中国共产党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使一副血肉之躯迸发出这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记叙一件小事的作文。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写童年生活的短文。文中回忆的故事是: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这篇课文,从多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技巧方面的借鉴。起码可以让我们"一课三学"。  相似文献   

16.
你常说与我同桌是你的不幸,但在毕业那天,你却流下了不舍之泪……记得那年开学前,我不慎从楼梯上摔下,在医院躺了三个星期,再到班上时,就仅剩下你旁边的位子了。从那时开始,我给你制造了无数麻烦:我不爱带课本,害得你在课堂上必须与我"分享"小小的一本书;我也常忘了带笔,导致你必须像个文具供应商。于是你的口头禅变成了  相似文献   

17.
正场面描写是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某某,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这段片段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对人物的  相似文献   

18.
祖国     
<正>我在赤道上度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一片枫叶式的中国地图上,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前,我在上九年级物理的《热机》时,由于自己对于这部分的内容不是很熟悉,在讲完课本知识之后,对班级的同学说:"其实,实际的热机是很复杂的,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些资料。"这时,班级的几位同学说:"老师,他知道。"我一看是我们班级成绩最差的一名同学,平时物理的考  相似文献   

20.
蒋立辉 《考试周刊》2007,(38):126-127
当六年级上册的信息技术课本发到我手中,我翻开一看,怎么是讲能力风暴人编程。这在我以前的教学课本中从来没见过,我只记得我是在读大学才接触编程。编程对小学生来说是讳莫如深的。让小学生学习机器人软件,这行吗?带着疑问:我仔细通读了教材,然后上网查找了相关机器人学习的资料,这才认识到:机器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全国已举办多期"中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活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的能力。我们现在已经落后了,而且课本中介绍的能力风暴人是可视化的JC语言操作系统,而且是图形化交互式语言,学生易于理解和操作。既然起步晚,就要赶快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