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革"地下青年诗歌同"朦胧诗"有着源流关系。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以其丰赡的思想意蕴和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20世纪80年代那场具有爆破性的诗歌大变革从情感内涵、表达方式上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  相似文献   

2.
朦胧诗     
杜家和"文革"结束不久,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的诗歌,被称为"朦胧诗",代表性的诗人主要有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梁小斌等。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多数朦胧诗的诗人在"文革"期间已经开始"地下"写作,"文革"结束后写作逐渐转入"地上"。  相似文献   

3.
杨键是一位为当代诗坛所瞩目的诗人,他所践行的诗歌写作方式不仅是"审美",更是"求道"。这"道"是"心之道",是心灵在直面自我生命与大千世界时如何求得救赎与超越的真理。杨键把传统文化精义作为自己的精神资源,为现代汉语诗歌写作注入新的生命力,这对当下诗歌写作无疑是个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哲思性著称的作家,"文革"后他有着与其他知青作家一样的精神追求,同时他又从自身的残疾体验出发,走向更深更广的生命意义的追寻。其作品中的困境主题,大致分为"形而下的困境"和"形而上的困境",探讨这一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史铁生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旨归。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歌成就的典范应是七言绝句。杜甫写七绝,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的独特精神和 潜词之功底。他善于把眼前风景与万物各遂其生的欣欣意态,塑成形象,注入自己的生 活和情感,表现出深长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被后世称之为"一代词宗"的张说,其诗歌是有着独特魅力的。他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初唐风格,以酬唱应制为主要题材。张说曾经出将入相,有不少诗歌是他兼济天下的心声,即使在贬谪南荒、困居岳州的人生低谷时期,他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诗中往往有建功立业、恋阙思君之情。这都是初唐诗人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也是诗歌中最美好的情感,张说、张九龄等宰相诗人的探索无疑加速了诗坛上风气。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的强烈主体性特征,决定了诗歌鉴赏过程中阅读者与文本主体间的主体间性的存在与对话性存在的事实。也即,更多作为一个情感意绪的载体,而不是社会普遍价值观的载体,古典诗歌抒情主人公强烈的个体性产生了莫大的接受困境因而,在与之对话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以古典诗歌独特的精神建构为旨要,切近诗歌的内质。"诗界革命"的旗手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里以"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一句概要诗歌创作之精髓。并指出"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於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在黄遵宪  相似文献   

8.
"临沂诗群"诗人子敬的诗歌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溯与重现、对个体与城市生存隔阂与龃龉的体察和表达、对地域文化精神与现代人生存关系的反思与呈现,以独特的地域书写传达了诗人居于故土的生命孤独体验和渴望修复生命困境、建构理想精神之乡的情感诉求,在当代诗坛以身在故土却如心处"异乡"的独特体验,呈现出特有的地域书写魅力。  相似文献   

9.
有位哲人曾说过,写作是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是灵魂栖息之所,是精神生命的生存之道。我以为,写作应该成为一个有着高度自觉的、有着细腻情感的人表达美好情怀、追求更高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文革语境中的白洋淀诗群是20世纪中国新诗不间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当代新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诗群是对文革主流诗歌写作的一次背离和反拨,它重新确立了诗歌本体的独特存在,坚持了个体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声音,并运用现代诗歌技巧,隐喻、反讽、悖论,意象叠加和重合,表现内心世界的荒诞意识和对理想的追寻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梁启超、夏曾佑等人于 1 896年前后创作“新学之诗”和 1 899年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口号之前 ,黄遵宪以“我手写我口”为代表的诗歌变革理论及其“别创诗界”的“新派诗”,在一直与京城隔离的环境中独立地发展了二三十年 ,成为诗界革命的最初源头。无论是诗界革命发生的理论准备还是后来的领袖人物 ,嘉应诗人都占了半壁河山 ,可以断言 ,嘉应诗人对“诗界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环境使嘉应诗人走在诗国“变法”的前列 ,嘉应诗人与“诗界革命”的关系 ,揭示出嘉应和岭南文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独特意义。本文上篇论述黄遵宪与“诗界革命”发生的关系。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对诗界革命的发生描述不正确 ,黄遵宪早于梁启超二三十年就提出了后来视为“诗界革命”思想的核心理论 ,并同时开始创作“新派诗”。黄遵宪的诗歌革新理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是其思想文化革新理论的组成部分 ,它表达了诗歌革新和全面进行思想文化革命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饮冰室诗话》作为“诗界革命”的理论总结,在中国古典诗歌解体和现代新诗产生的近代化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饮冰室诗话》提出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思想是由《夏威夷游记》倡导的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兼长的“三长说”主张发展而来,对“诗界革命”的后期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界对其重要意义尚未充分认识,文章联系“诗界革命”的历史进程,对“新意境”和“旧风格”的内涵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具体探析,以揭示这一重要诗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观照传统与现代的思维悖论对近代文学革命造成的文化困境,"诗界革命"无疑具有标本的意义。从"新学诗"到"新派诗"再到"新体诗","诗界革命"经历了复杂的探索和调整。思想启蒙与诗歌创新在具体实践中的龃龉,体现了近代启蒙者皈依传统的集体无意识。传统思维和逻辑结构没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转换,极大消减了"诗界革命"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诗是最讲究形式技巧和文体范式的语言艺术,诗形不但是构成诗的文体范式的基础,还能够呈现诗人的诗艺水平.英语诗歌诗体的不稳定性使英语诗人有更多的文体自由,英语图像诗的历史悠久.现代图像诗运动正是自由诗革命的一部分,一些具像诗堪称极端的自由诗.图像诗既有增加美感的形式价值,也有使诗意增值的内容价值.图像诗创作具有特殊的文体革命意义,图像诗具有特殊的文本价值、文体价值及诗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晚清诗界革命深受日本启蒙诗歌影响:一是走日本启蒙诗歌学习西方诗歌的道路,由是晚清诗歌创作获取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视野;然而,诗人接受域外学资源时特殊的民族化心理,使晚清“欧洲意境”诗歌与日本启蒙诗歌相比,质地迥异。二是以日本启蒙诗歌通俗化特征为取向,日本启蒙诗歌有助于晚清诗界开启大众化序幕以获取大众化启蒙形式。  相似文献   

16.
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本身就具有时代化的特质;系统物质世界是差异协同的世界,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借助于人的本质属性及其多样化需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具体体现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中国古代诗词因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魅力给广大中外译者出了难题。诗歌最注重情感传递,古典诗词英译时,最值得注意的也正是情感的传递。本文旨在通过一篇广泛流传的译文来研究汉诗英译中的情感移植。  相似文献   

18.
肖阳   《培训与研究》2010,27(6):12-14,29
姜白石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泽被深远,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文章从其词中诸多饱蕴感情色彩的意象入手,在把握"清空"特点的同时,对其文化成因、心理渊源、社会背景、人文思潮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探讨,并阐析词作背后深蕴的创作心理,探索特定的生活境遇和复杂的人生态度对作品的影响,从而对白石在两宋词坛上的地位作出进一步的观照。希求以形而上的理性思索穿透文本,直窥词人高迥的精神面貌和深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但若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就绝对不可能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因此,更重要的是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寻找其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的原理,就是毛泽东开辟中国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以全新的视角解读《阿Q正传》,从革命是《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基调;“革命”是完成阿Q精神典型的点晴之笔和阿Q“革命”的独特精神价值--“臆想革命”三个方面,初步论述阿Q“革命”在小说中的真实意蕴,在阿Q的典型形象完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新的命题:“臆想革命”,不仅可以为解读分析《阿Q正传》提供新论点,还为诠释历史与现实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