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比较文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门类,正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前辈学者垂范于先,不少新人追随于后,对此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展的势头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我认为在当前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认真探讨予以解决,只有这样,中西比较诗学才可望取得新的突破。本文拟对此聊陈管见,以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立足本国诗学,破除“西方中心”论中西比较诗学是对中国诗学和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作为比较研究相关联的双方处于对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文学的交流、促进已成历史趋势,比较文学研究也正当方兴未艾。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西安召开了有中西学者参加的国际比较文学讨论会。本文是作者提交给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曾引起中西学者的重视。它还将被推荐到慕尼黑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比较文学是以中西比较诗学为发端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中西比较诗学既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比较自觉意识增强的自然选择,更是中国传统诗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回顾这一历程,有利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和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台湾学者率先提出的"阐发研究",是综合运用西方系统的理论模式对中国曾有的和现有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阐释,并在此过程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验证、调整和改造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它在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它在整个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由台湾学者率先提出的“阐发研究”,是综合运用西方系统的理论模式对中国曾有的和现有的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重新的审视和阐释,并在此过程对西方的文化理论进行验证、调整和改造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它在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它在整个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概述十三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中“中国形象”变迁的背景下,基于赛珍珠双重的文化身份和在中西文明碰撞中的成长背景,解构了赛珍珠的一系列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中国形象,改变了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固有看法,促进了中西文明的共融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在比较文学方面开拓了中西诗学互相阐释的先河,《诗论》是其中西诗学观点的集中体现,以谨严的分析和逻辑的归纳弥补了王国维等人在体系方面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不足,他希冀打通中西,运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又用中国古典诗歌和理论印证、阐发西方诗学,使中西方互相融合,用调和折衷的诗学建构体现以中格西、以西释中的研究方法,在双向阐释中寻求跨东西异质文化寻找共同性的努力,对后来的许多致力于中西比较的学者进行了互证互释的开拓式启发。  相似文献   

8.
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各种“本位”说接连出现,从“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到“小句本位”.“字本位”的提出者,企图换一种眼光,结合汉语特点,从汉语本身出发为汉语研究找出一条新路.它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的立论精神,试图实现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现代语言学与汉语传统研究的结合.本文回顾了语言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字本位”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对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西比较视阈下的《雪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国》作为东方经典,对其解读的学者不胜枚举,但多分析其作品在思想和技巧等方面受西方文学影响的表现和立足于日本文学传统的表现。笔者认为,以比较文学更广阔的东西方文学视野,透视作品在人物设置上的中西契合,会发现《雪国》背后的新风景。  相似文献   

10.
一、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篇 名 比较文学研究将向纵深发展一一中国比较文学 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1989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瞥 世界文学交流中的跨国。红娘’一一“媒介学。 简介 ‘ 开阔视野,培养能力一一谈比较文学在外国文 学教学中的运甩 比较文学在沏南 关于中国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成果的检阅一一谈《现代中西比 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界定“中国学派”危机与前途 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一些思考一一与孟长勇 同志商榷 论比较文学体系中的三栩位 借鉴、深寻,建构一一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理论綦点的思考 中国比较文…  相似文献   

11.
比较语文教学法以比较文学和比较教育学为依据,借助比较这种思维方式研究语文现象,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尤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上,运用比较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岩 《绥化学院学报》2014,(12):134-137
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应用型的定位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依托自身人文底蕴深厚的优长,结合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构建复合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effect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including the wide use of ungrammatical sentences in Chinese writing and the forms of thinking in English reading.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inguistic logic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ntributes to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English language on Chinese thinking.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中文专业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应通过系统的外语文化素质培养、综合外语能力提高的活动实现对于外语能力的内化与运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术语学(comparative terminology)视角下,作为“二语”的英语(ESL)与作为“外语”的英语(EFL)这对关于英语教学的术语,在英语文献中通常有相对较为严格的术语意义上的区别,而在国内相关汉语文献中,两者的差别通常被有意忽略或者忽视。  相似文献   

16.
"大中文"的教学管理是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基础,在录取的新生中,实行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方向),教学上采用专业基础课"大统一"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大中文"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学分制的关系,并结合我校文学院实际,论述了如何在学分制中完善和发展"大中文"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翻译有层次区别 ,早期的科技翻译不同于后来的哲学、文学翻译 ,前者主要是技术问题 ,后者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翻译具有双重性 ,它涉及到深层的语言体系问题。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根本上具有中国“古代性”  相似文献   

18.
进入中西异质化圈之后的比较学,其比较的对象与背景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化传统、字体系,美国汉学家刘若愚(JamesJ.Y.Liu)对汉语特性的研究无疑跨越了横亘在中西化和学比较之间的第一道樊篱。为中西比较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它的独特性能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通”“同”是字典辞书及文言文注释中常用的两个术语。在教材和工具书中,它们的使用分工往往不够统一。文章通过对两个术语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尤其是以王力《古代汉语》为依据,整理出“通”“同”及其他相关术语的使用分工办法,试图为古汉语教学及工具书的使用和编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