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金鹏 《传媒》2002,(6):51-52
时政新闻,即时事政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与时局发展相关的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令、国内领导人参加的各类重大活动、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政治性和新闻性是电视时政新闻的两大特性。 “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政治方面的属性。在新的世纪里,“政治”的内涵是什么呢?江泽  相似文献   

2.
2010年,《牡丹江晨报》推出了视觉·深度专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通过新闻策划以摄影手段开展深度报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此,笔者将《牡丹江晨报》开展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的感受作以浅议。一、策划在新闻摄影报道中的作用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概念的延伸和内容的丰富,它使新闻策划范围更加广泛。对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笔  相似文献   

3.
在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国庆报道中,新闻图片已成为《人民日报》国庆报道的重头戏,而且新闻图片在构图、镜头、景别运用等摄影技术方面体现了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人民日报》在周年国庆报道中出现的跨栏甚至通栏大尺寸新闻图片所形成的冲击力,印证了读图时代对报纸新闻报道的"图片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辽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新闻时空·今日视点》栏目是一档专门报道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新闻专题节目。《今日视点》以每周一期的形式,关注热点问题,力求用独特的新闻视角,新颖的报道形式解读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5.
时政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业务中报道的难点。时政新闻,又叫时政报道,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甘惜分教授所谓“政治报道”,是指“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6,(2):84-84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一档全新的电视新闻辩论节目《撞击》于2月6日起登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周一至周五每晚8:30-9:00播出。与平日大家熟悉的时事辩论不同,《撞击》的新闻话题选择面更为宽泛,从政治、化、体育、时尚等各方面,对最新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作出快速反应,进行评论剖析。每期节目会邀请两位嘉宾,代表正反两个观点互相辩论,而主持人则在当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活因温暖而美好是《都市快报》的品牌。对会议新闻来说,它同样需要传递温暖,也有情绪和温度。在会议新闻报道方面,《都市快报》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做了尝试和探索。会议新闻的温度来自人物的鲜活会议报道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领导干部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但在不少时政会议新闻中,领导名字频繁出  相似文献   

8.
作为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报纸,《赤旗》承担着宣传党的政策的任务。报纸通过采用与党中央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及财务方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既确立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地位,使党的政策方针得到了正确的贯彻,也使报纸的发行有了可靠的保障,从而为党的政治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资金。《赤旗》报的版面构成及内容特征则在于以大新闻和小新闻为重点、进行深度报道并具有鲜明的主张。《赤旗》报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送报系统是通过共产党基层组织来完成。  相似文献   

9.
丁柏铨  蒋潇 《新闻传播》2010,(2):6-9,13
本文以联合国系列峰会和二十国集团(G20)第三次金融峰会期间《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的相关会议新闻报道为例,分析、探讨两国主流媒体会议新闻在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所呈现的差异,旨在取长补短,对我国媒体的会议新闻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王菲 《新闻前哨》2013,(8):49-50
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政治新闻在对国家重要事务进行报道时,在新闻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硬新闻软表达、报道内容丰富、传播同步及时等许多新变化,但也存在刻意宣传痕迹明显的不足之处。政治新闻的进一步改革发展,还有待新闻界更多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949-2007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进行系统探讨,从其内容、形式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描述其现状,分析《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时代特色和变化,并从政治、体制和社会等方面追索其变化缘由。本文力求对《人民日报》“两会”报道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考察党报新闻改革的面貌与效果,从微观角度勾勒我国政治传播的典型图景。  相似文献   

12.
吉曼 《新闻知识》2012,(3):61-63
本文以春运报道题材中《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的新闻图片运用状况为例,分析、探讨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党报与都市报在新闻图片使用数量、报道体裁、图片内容、摄影语言等方面所呈现的异同,旨在为今后春运图片报道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关于“新闻的可读性”的讨论由来已久,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增强新闻可读性,同仁各抒己见。笔者结合供职的《吐哈石油报》实践,认为要深入研讨这个问题,得从什么是新闻的可读性、可读性与低级趣味的区别及新闻可读性的标准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可读性是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报纸既是精神产品,又是信息载体。它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信息、文化和商品属性,其中政治属性是最重要的,代表社会最高利益。众所周知,新闻首先要使读者喜欢看,有吸引力,才能体现新闻的政治属性,实现报道的指导性和其他相关功能。因此,不论思考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2):0009-I0009
《576早新闻》是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1999年1月开办的新闻栏目。每天早晨7:00-8:00播出。它全面及明报道云南经济、政治、社会等重要新闻和国内外重要新闻时事,强调第一时间的新闻传播价值。创办6年多来已经成为高端听众一份“不可或缺的新闻早餐”。  相似文献   

15.
张国栋 《新闻世界》2013,(8):227-228
本文通过对中央电视台两会期间新推的节目如《夏丹追新闻》、《两会百科》等的梳理,从媒介符号、新闻策划、新闻语态等方面对时政报道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今后时政报道要更加注重解读与理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派出多路记者,率先推出了"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中集中播出。笔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报道的常态化,采访、播发的规模化和表现手段的纪录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人关注的问题是8·12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内媒体新闻文本中呈现的新闻框架。将选取国内两家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天津日报》在8月13日至8月20日的196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依托,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家媒体对爆炸事件的报道数量、报道版面、信息来源、报道议题4个方面进行建构分析,从而得出这两家媒体在报道此事件的新闻建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新闻基于其平民视角,报道的是百姓身边发生的事情,与时政新闻相比,其观众的亲近感更强,体现了信息的普遍性,因而在电视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为深受百姓喜爱的新闻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成熟社会新闻的个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下面就个人一线工作的亲身感受,浅议电视类社会新闻采访方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文学须为政治而作,须为现实而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使之成为改造社会的武器,而不能为作文而作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也认为“文者以明道”。文章总是要传达作者一定思想、观点、意图的,文以载道,文更是一种手段。新闻亦如此。 虽然新闻写作一再强调报道的客观性,忌讳主观意图、个人感情的夹带,可是,新闻作品作为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反映的产物,不可能不渗透着人的主观因素。那么,如何使新闻稿件有效地传达作者的观点、情感,而又不违背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呢?这方面,古代文论中所述…  相似文献   

20.
《纽约时报》主要是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第三国政府"或"美国/第三国专家学者"的消息源数量展现报道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源数量明显地被"削弱"。《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治问题进行呈现时,总摆出一副"旁观者清"的姿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指点、评判或者警醒。本文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试图从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对这个并不新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归纳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治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倾向性、具体新闻框架以及所持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