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文浩 《报刊之友》2010,(12):128-130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选择英国的路透社和美国的《纽约时报》网络版作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对2010年中国"两会"的报道,并探究两家媒体如何设置对华报道框架,尝试挖掘出不同西方媒体在常规议题和报道方式两个维度上建构中国新闻框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为切入点,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通过议题类型、词频以及倾向性做历时性分析,分别从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中观选择以及微观选择进行探讨,搭建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框架分析的实证研究中,框架建构与议程设置的混用极为普遍,即将媒体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频率、稿件安排方式及组织方式等议程设置的内容解释为媒体对于报道框架的建构。而实际上,媒体议程设置与媒体的报道框架影响受众的路径与结果是不同的。本文拟从媒体选择框架与符号框架两个方面入手,对大陆、香港与美国的六家媒体关于弗格森事件的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来具体说明不同国家地区媒体的新闻报道框架之间的差异,以及报道框架与议程设置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张芷菡 《今传媒》2016,(4):74-76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类媒体都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新闻的报道.其中围绕GDP的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报道,是宏观经济报道的核心内容.笔者选取《人民日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三家报纸媒体,结合新闻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三家媒体分别在2014(1月)、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上一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报道框架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事件在建构现实过程中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岩 《当代传播》2012,(4):45-48
媒体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和《朝日新闻》三家媒体网站对"7.23动车事故"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建构了不同的报道框架,各报网站在报道主题、关键词使用与消息来源的选择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各媒介框架建构或明或暗地体现着各国对外传播的立场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7.
郭漪 《新闻世界》2012,(2):96-97
大众媒介对于国际新闻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内受众如何想象当今世界图景。因此,研究不同国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在某一国际新闻事件上的民意形成。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以中国的《解放日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对2011年3月19日爆发的利比亚战争的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来考察中英两国媒体在构架国际事件媒介现实上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这对于我们认清客观现实世界,改进我国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锦 《报刊之友》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举行,彼时全球媒体的目光都投向了哥本哈根,国内媒体也不例外。本文以媒介框架为理论工具,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在气候大会召开期间的相关报道,归纳出两者在三个方面的异质性,认为这些异质性是不同新闻框架导致的不同诠释之间的合流与互补,并得出两份报纸媒介框架的差异是中国媒介生态更为开放与多元的体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晨曦  许多 《新闻世界》2010,(4):76-78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举行,彼时全球媒体的目光都投向了哥本哈根,国内媒体也不例外。本文以媒介框架为理论工具,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在气候大会召开期间的相关报道,归纳出两者在三个方面的异质性,认为这些异质性是不同新闻框架导致的不同诠释之间的合流与互补,并得出两份报纸媒介框架的差异是中国媒介生态更为开放与多元的体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如期举行,彼时全球媒体的目光都投向了哥本哈根,国内媒体也不例外。本文以媒介框架为理论工具,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在气候大会召开期间的相关报道,归纳出两者在三个方面的异质性,认为这些异质性是不同新闻框架导致的不同诠释之间的合流与互补,并得出两份报纸媒介框架的差异是中国媒介生态更为开放与多元的体现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两家有代表性的报纸《人民日报》、《文汇报》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考察它们在有关日本、韩国报道中所建构的两国形象.主要发现有:政治是关于两国报道的重中之重;最为突出的特殊议题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历史认识问题和中韩之间的“朝核”问题;媒体的报道基本达到了客观公正的要求;但媒体对于日韩两国建构的框架有很大区别,前者倾向于“对立者”、“可疑者”,后者倾向于“合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大众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雾霾屡屡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雾霾报道在特定的时期占据着媒体的版面,媒体的叙述框架在一定意义上建构了受众的现实认知。通过对《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中关于西安雾霾天气报道研究发现,在竞争的媒介场域与话语平台中,就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消息来源、报道基调和报道主题等而言,传统纸媒的新闻生产对现实进行了合法性的话语修饰,扮演了现实化妆师的角色,缺少政策的反思,缺少忧患意识,进而反思媒体雾霾新闻生产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以《人民日报》、《贵州日报》、《云南信息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报纸媒体,对其从2010年3月16日到4月15日一个月间所有关于西南旱灾的报道,从报道数量、版面分布、报道类型、消息来源、报道主题和基调等方面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观察以这四家报纸为代表的国内媒体如何呈现西南旱灾议题,以此来研究不同媒体对西南旱灾这一议题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6.
王慧 《东南传播》2012,(9):32-35
文章运用框架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与韩国《中央日报》金正日逝世新闻报道为样本,从主题设置、关键词和基调、新闻来源、照片或图表的使用、评论五个方面比较分析这两家报纸的新闻构架。通过分析他们对此事件新闻构架的差异,理性探讨了媒体与政府、外交政策、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外交政策是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的方向标,国家利益是决定政府制定外交政策、媒体新闻构架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媒体艾滋病报道内容分析:一个健康传播学的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我国“艾滋病议题的媒体建构”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四家报纸在1988年、1995年、2002年中艾滋病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观察以这四家媒体为代表的国内媒体是如何建构与呈现艾滋病相关议题的,以及这一建构方式在15年中的演变,并对不同媒体对艾滋病议题的建构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消息来源等指标为分析单元,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关于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三家媒体在其报道框架中都肯定了其创新精神,建构了积极正面的意义,反映了社会主导民意,但鲜见理性的反思,只是因报纸功能定位的区别而在具体业务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有关这次事故的新闻报道成为对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次全面检验。从技术方面看,新兴媒体作用更加凸显,微博微信、实时视频、航拍图、3D动画等新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应用,①而传统媒体以其真实性、权威性、深刻性等优势,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人民日报》《天津日报》两家传统媒体为例,对其报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人民日报》、《费加罗报》和《纽约时报》对"莫言获奖"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取框架分析的思路,在对三家媒体的报道文本进行引用统计与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建构出其各自的报道框架,即中国的互文式引用与隐含性政治寓意、法国的婉曲式引用与委婉性政治寓意、美国的直陈式引用与直接性政治寓意。通过报道框架的建构,发现三家媒体的报道中均呈现一定的思想倾向性。据此,本文以"中西对比"和"法美对比"为路径,对中法美三国的新闻、政治与文化等三种观念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及新闻报道观念的形成均与其文化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