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孙女回国     
八月初,儿子一家回国探亲,在机场出口,我搜索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终于来了。只见儿子两手空空,儿媳身背小挎包,而八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刚满四岁的小孙女左手拎着提袋,右手还费劲地推着行李箱。看到他们那吃力的样子,我真恨不得跑过去帮一把,可隔着栏杆进不去呀,想要儿子儿媳帮帮忙,可他们正微笑着向托运行李处走去。好不容易等到孙子孙女跨出栏杆,我一下子把他们拥进怀里,一个劲地问:“累不累?怎么不要妈咪、爹地推?”“不累。”兄妹  相似文献   

2.
小孙女回国     
八月初,儿子一家回国探亲。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场出口,搜索着他们的身影。啊,来了来了!可怎么搞的?儿子两手空空,儿媳身背小挎包,8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更让我吃惊的是几天前刚满4岁的小孙女左手拎子提袋,右手还费劲地推着行李箱。“Kanl、Emily,奶奶在这。“听到我的呼唤,两个小不点儿扔下箱子喊着“奶奶!奶  相似文献   

3.
8月初,儿子一家回国探亲,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场出口处,搜索着他们的身影。啊,来了来了!可怎么搞的?儿子两手空空,儿媳身背小挎包,八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又推行李箱。更让我吃惊的是刚满四岁的小孙女左手拎袋,右手还推着行李箱。“Karl、Emily,奶奶在这。”听到我的呼唤,两个小不点扔下箱子、袋子喊着:“奶奶!奶奶!”向我扑来,可刚跑几步又不约而同地返回去各自推着自己的箱子。看到他们那吃力的样子,我真恨不得跑过去帮一把,可隔着栏杆进不去呀,想要儿子儿媳帮帮忙,可他们正微笑着向托运行李处走去。好不容易等到孙子孙女走出栏杆,我一下子把他们拥进怀里,一个劲地问:“累不累?怎么不要妈妈、爸爸推箱子?”“不累。”兄妹俩答得很干脆。“推这么大的箱子也不累呀?”“不累,我的箱子不大,只是比妹妹的大一点点。”孙子回答说。小孙女既不说累也不说不累,只是歪着头看看哥哥的箱子又看看自己的,也许是在比较到底谁的箱子大,也许是她真累了而不好意思说出口。“你们真能干,真是两个了不起的乖宝宝!”“奶奶,我已经上小学了,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奶奶,我满四岁了,我也自己拿。”“好呀,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奶奶赞成。”“妈妈爸爸也赞成呀!”小孙子补充着。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56岁,老伴58岁,都退休在家。儿子、儿媳各忙各的,吃过早饭就匆匆忙忙走了,剩下我们老两口在家冷冷清清的。虽说不愁吃不缺花,却总感到生活中好像缺了点什么。自从我的小孙子出生后,我们家的生活好像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整天围着孙子忙来忙去,累是累一点,但累得心里痛快、舒畅。儿子、儿媳也都很孝顺,他们知道我们带孩子辛苦,回家后都抢着干这干那,一家人生活得乐融融的。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遇见一位朋友,他说他现在和老伴儿在家一心一意看孙子。这让我很奇怪,因为他退休时他的小孙孙还没满月,他老伴儿也曾想照看小孙孙,可他说服了老伴儿,让儿子、儿媳自己带孩子。现在,他的小孙孙已经两岁,为什么他又改变主意了?朋友说:“唉,别提了,两个‘大孩儿’竟弄不好一个小孩儿。没办法,我们只好小孩儿、‘大孩儿’一起疼了。”后来,我慢慢知道,他的儿子、儿媳把小家伙儿宠出了一身的毛病,骂人、咬人,“大孩儿”拿小孩儿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朋友是被儿媳的一句真心话打动的:“当初您不管带孩子,我还背地里想,不管更好,要管还不知会宠…  相似文献   

6.
法律·亲情     
那天,父亲落在地上的血是我一滴一滴地铲掉的,整整56滴。那年父亲恰好56岁,56岁的老父亲怎能抵挡住那袭来的恶拳呢?  “给我报仇!”父亲咬牙切齿地喊给我时,我默默无语,期待地望着母亲。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就为这事哭过。  那早,家人正在吃饭,突然“砰”的一声,门被粗鲁地撞开,七叔的儿子恶狠狠地把父亲叫了出去。我感到事情不妙,刚站起身,就听到父亲一声惨叫,我冲出厨房,父亲已倒在血泊中,七叔的儿子腰里插着一把剪刀,气焰嚣张地狂叫着。我转身抄起墙边的铁锹,还没等出手,就被一伙人拉住了,他们是七叔的儿媳领来…  相似文献   

7.
爷爷的木碗     
爷爷搬去和儿子、儿媳,还有4岁的孙子同住。老人的双手发抖、视线模糊、步履蹒跚。全家围在桌旁吃饭,但老人颤抖的双手和视力障碍使他连吃饭都成了一件难事。勺子里的豆子掉到了地上,拿杯子的时候,牛奶又洒到了桌子上。儿子和儿媳有些受不了了。儿子说:“咱们必须做点什么,我已经受够了。他打翻了牛奶,吃饭出声,还把饭菜弄到地上。”于是夫妻俩决定在餐厅的角落里放一张小桌子。当儿子一家一同用餐的时候,老人就坐在角落的小桌旁孤独地阿廷  相似文献   

8.
一次和儿子、儿媳及孙女儿在一起吃饭,正在上高中的孙女儿问道“爷爷,你猜猜看,我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沉思片刻,回答说“上重点大学。”她摇摇头。“买时尚服装。”她又摇摇头。“去境外旅游。”她还是摇摇头。看我犯难的样子,孙女儿笑嘻嘻地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你们别让我吃鸡蛋。”我觉得好奇怪鸡蛋营养价值高,健身又补脑,我和老伴儿、儿子、儿媳都要求她每天至少要吃上一个鸡蛋。我问她为啥。“我喜欢吃烧烤食品,闻着香喷喷的,吃起来有滋有味,而吃鸡蛋味同嚼蜡,咽不下去。”  相似文献   

9.
2004年暑假,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儿子,儿媳打来电话,让我把小孙子送去插班读书。手续办得很顺利,不久我们就成行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儿子和儿媳一直在美国工作,我的孙子蒙蒙在美国出生。我的老伴去世后,11岁的蒙蒙回国与我做伴。蒙蒙自小受美国文化的熏陶,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陌生,而且还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听话,  相似文献   

11.
老伴去世后,儿子和儿媳让我与他们一起生活。思考再三,我还是婉拒了孩子们的好意,于是,我便成了他们心头的牵挂。  相似文献   

12.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先生:我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如果不是5月8日那场惨无人道的袭击,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给你写信。我的儿子许杏虎和儿媳朱颖被你们的炸弹炸死了,他们都是普通的记者,手无寸铁,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做过任何损害别人的事。我记着,不论在哪个国家或哪个时代,国家的使者都是不能杀的。可你们却野蛮地炸了我们的大使馆,杀死了我那唯一的儿子!难道你还不如我一个农民懂得多吗?我曾听一些见过世面的人讲,美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可强国就可以不讲理、乱杀人吗?到现在我怎么也想不通。我那聪明、健康、孝顺的儿子,今年只有31岁,他可是我的命根子啊…  相似文献   

14.
在伦敦儿童医院这间小小的病室里,住着我的儿子艾德里安和其他七个孩子。艾德里安最小,只有四岁,最大的是十二岁的弗雷迪,其次是卡罗琳、伊丽莎白、约瑟夫、赫米尔、米丽雅姆和莎丽。这些小病人,除了十岁的伊丽莎白,剩下的全是白血病患者,他们活不了多久了。伊丽莎白天真可爱,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一头闪闪发光的金发,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同时,又对她满怀真挚的同情,这是我每天去看望儿子,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知道的。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不幸,而将自己力所能及的爱分散到自己同伴的身上,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分享着每一件东西…  相似文献   

15.
“抢”公爹     
吴洪宾 《老年教育》2009,(12):30-30
八十多岁的苏老汉,膝下有四个儿子。自打老伴去世后,他一直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前年,小儿子也娶了媳妇。此前,苏老汉的三个儿媳孝顺公爹的事早已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相似文献   

16.
生活案例 两年前,因为儿子暗地里炒股,让儿媳知道了,儿媳劝阻无效,两个人争吵之后开始冷战,分居了三四个月。儿子虽然是孝子,可儿子这样做明显不对。但是,这些事先我都不知道。等我知道了,两个人已经在民政局办好了离婚手续,孩子协议归爸爸。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退休后,正赶上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媳生小孩,我和老伴风尘仆仆地奔赴首都。孙子满月后,儿子对我说:“北京请保姆太贵,又难找到合适的,您和俺妈留下来照看孙子吧!”我和老伴二话没说,心甘情愿地当起义务保姆。有时儿子出差、儿媳上夜班,我俩更是24小时围着孩子转。孙子一岁多时得了“百日咳”,瘦了一大圈。大儿媳颇为不快,甚至埋怨我们看护孩子不上心。婆媳俩因此产生了隔阂。虽然感到委屈,但为了孩子,  相似文献   

18.
面具     
《千里走单骑》这部片子就看了一遍,看时觉得有些沉闷和困倦,现在回忆,再品味,发现……最初,片子里的父子感情让我感到很怪异,父亲和儿子很少交流,在一起也说不上几句话,甚至让我感到他们之间有些敌意。儿子得了绝症是通过儿媳知道的,知道了也不打电话询问,还是通过儿媳了解情况。从知道儿子得病直到儿子去世,没有通话,也没有见面。可在儿子身患重病时,父亲却到异国他乡,用尽一切力量去为儿子拍摄他喜欢的傩戏——《千里走单骑》。这又是怎样一种力量和情感呢?维系父子关系的似乎就剩下那个在面具下演艺的傩戏,这个古老的戏种,演出时观众是…  相似文献   

19.
陈晓娟 《山东教育》2004,(30):48-48
夜里三点多我上厕所惊醒了儿子,不知怎的,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了。累了一天的我困意正浓,他却睁大眼睛出声了:“妈妈,小螃蟹呢?”半夜三更,冒出这一句话,让人哭笑不得,可我又不能不理。于是我迷糊着、闭着眼回答说:“小螃蟹么,在菜市场里。”“不,不是的。”有点结巴的儿子急着分辩说,“我、我是指宝宝班的……”  相似文献   

20.
老伴去世后,儿子和儿媳让我与他们一起生活.思考再三,我还是婉拒了孩子们的好意,于是,我便成了他们心头的牵挂. 小两口工作繁忙,只有周末才能回来,电话成了连接亲情的纽带.下雪天,他们来电话叮嘱我:别上街,外面路滑.雷雨天又提醒我:关上电视,避免雷电.即使出差在外,也要打电话报平安、嘘寒问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