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笔耕不辍的伟大作家★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2.
“瑶沟人系列小说”是青年作家阎连科的代表作、作品逼真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瑶沟人艰难的生存景观和命运变迁,深入地揭示了恶劣的自然、人文环境所导致的人性的异化和人格的分裂,笔者认为,该系列小说的问世,既标志着作家艺术个性的初步形成,同时作为一种创作原型,它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作家走向深层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3.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创作曾经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同时它使人类艺术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者高尔基在谈到以天才的力量震憾了全世界并且给俄国招来了“全欧洲的惊奇注视”的作家托尔斯泰的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他在世时就赢得了伟大作家的声誉。这种声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日趋低落,相反,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近三十年来,他的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受人珍视”这不仅因为“他无可争辩地是美国产生的第一位大作家”和艺术上的重大建树,更重要的是,许多西方文学评论家发现,霍桑在作品中对社会对人类的思考深邃而独特,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美国作家,包括一些现代派的作家并延泽至今。  相似文献   

5.
探究中国古代作家的人生道路与创作轨迹,从中发现与文学至关重要的方面:1、入世与独立是作家的基本品格,杰出的作家中绝少老庄门徒。2、理想与现实、求知与不遇的矛盾所造成的心理反差、精神孤绝,是作家全身心投注于文学的内在动因。3、作家对于一已不幸命运具有以坚持人性为支点的克服精神。文中所一再强调的成就伟大的文学应有相适应的人格和心态;文学更主要的是用生命铸就,而非靠技巧“做”出,堪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种比照。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能成为伟大作家的人,都有“文学天才”。对于他来说,艺术就是严酷的,不断的劳动—“一种累人的斗争。”他认为,只有顽强地工作,不怕困难,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他就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1799年,巴尔扎克生于法国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经历了数次文体蘖变,散文的创作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散文创作与鉴赏要获得突破性发展,必须借重审美品位的提升。作者认为,散文根本的审美特性在于作家刻划鲜明、饱满的自我人格形象,为读者提供生动的审美观照。本文从散文的历史发展和文学形象论两个层面,试图阐述散文人格的内涵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茅盾的长篇小说《虹》,在茅盾小说创作道路上,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都具有重要地位.法国米歇尔·鲁阿认为《虹》的出版“标志着一个伟大作家的诞生”.(法文版《虹》序,1981年法国卫城出版社版.)而就作家创作主体而言,这一部长篇小说亦非寻常之作,作家在创作反映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的《蚀》三部曲后,继续奋进,“欲为中国近  相似文献   

9.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宁称他是伟大的艺术家,在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深刻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个富有艺术使命感的作家,其创作总是以其国家、民族、大众的命运为支撑点,总是与他的民众一道同艰苦,共欢乐。只有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才能孕育一切艺术中的瑰宝,塑造人类一切不朽的灵魂。朱广贤的《烧铁》和《幻音》两篇笔记体小说的撼人之处,不是源于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正来自作者的这种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伟大的作家,他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所贡献。从文学观看,沈从文坚持的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和独立品格;从批评方法看,沈从文注重对作家创作风格的把握,并用比较的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从批评态度看,沈从文提倡诚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阐释学、接受美学的创立,驱逐了作者、作品的文学主体地位,建构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读者理论的开拓昭示了传统创作理论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契机。读者是文学的归宿和最终决定因素,文学创作与接受即为作者与读者的视野融合。现实读者的审美要求通过隐含读者诱导作家创作,规范作家写什么和怎么写并转化为内在构成,潜化为艺术思维和艺术传达,因此,读者的期待视野就制约了一定的创作水平;而读者又必须在与作品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获具一定审美视野,读者期待视野的提升必然受制于作家一定的创作水准,因此导致创作与接受的二律背反。明确创作的这种二难处境对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推动文艺创作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每个作家在创作上都各有各的命运,有的创作可以垂之不朽,有的创作却是它的诞生就意味着它的死亡,其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艺术规律.鲁迅小说作为具有伟大生命力的艺术存在,将千秋万代地给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艺术的感染.不是吗,人们仅仅从一个小小的阿Q身上,就不仅懂得我们祖辈的面貌,同时也找到了  相似文献   

14.
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讽刺大师。他是对鲁迅影响较大的作家之一,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摩罗诗力说》中高度评价了果戈理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直至在晚年还翻译了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灵》和中篇小说《鼻子》,在自己的杂文中多次谈到果戈理及其作品,并对果戈理的讽刺艺术作了高度评价。果戈理创作和鲁迅前期小说的创作思想是通过高超的讽刺艺术表达出来的,本文将他们的共同点——讽刺艺术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的作品总是进步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在作品的艺术性方面,屈原同样达到了同时代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民间文学哺育着历史上某些伟大作家,充当着这些作家的乳娘;则白居易创作的全部历程,恰恰是这一客观真理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7.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一颗伟大的心灵所孕育.而一个伟大作家的心灵则是一个广袤、深邃、奥秘无穷的内宇宙.没有人怀疑《红楼梦》的伟大.但《红楼梦》作者是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创作了她,却是个尚待打开的"黑箱".曹雪芹是一个大不幸者:经由了从锦衣玉食到饥寒交迫的重大变故,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然而,他也是一个大幸运者:积累了太多的生活素材,获得了尘世的全方位、多角度审视.正是这种外在阅历上的二律背反.造就了曹雪芹伟大而痛苦的心灵.借用王昌龄的诗句表达.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似文献   

18.
《猎人笔记》奠定了屠格涅夫作为伟大作家的地位,出色的景物描写是它的艺术魅力之一。它的景物描写,是人物化了的:或者预示了人物形象,或者升华了人物形象,或者景物与人物互相渗透,揭示人物地位、命运和心灵的变化状态——准确细致地处理和反映了景物和人物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政治文化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到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相似文献   

20.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